摘要:鸡蛋这东西,说起来谁家早餐没吃过?煎、煮、蒸、炒,花样百出。可问题来了:你到底吃对了吗?你是不是还在纠结“鸡蛋吃多了胆固醇高”?是不是还在每天吃一个、心里七上八下?
鸡蛋这东西,说起来谁家早餐没吃过?煎、煮、蒸、炒,花样百出。可问题来了:你到底吃对了吗?你是不是还在纠结“鸡蛋吃多了胆固醇高”?是不是还在每天吃一个、心里七上八下?
甚至,有人干脆一口不沾,怕什么?怕堵血管。但真相是:鸡蛋吃得对,心血管反而受益。
我见过不少人,医院里一查出动脉粥样硬化,第一反应不是问咋治,而是问:“是不是鸡蛋吃多了?”这思路,真不能怪大家。从前的健康观念像老黄历,翻翻就蒙人。
现在科学研究越来越清晰,鸡蛋不是洪水猛兽,反倒是个被冤枉多年的“营养王”。
首先咱来说重点:鸡蛋每周吃够6~7个,对心血管有利。这个量不是我拍脑袋定的,是大量研究数据支撑的。少了没效果,多了不一定好。
就像喝水,渴了你得喝,但你要是一天灌十升,那也够呛。鸡蛋的关键,不在吃不吃,而在怎么吃、吃多少。
鸡蛋里含的卵磷脂,对人体的好处别提了,它能帮助乳化和代谢脂肪,某种程度上,能减少血脂异常的风险。你天天怕胆固醇,其实鸡蛋里的胆固醇虽然高,但它不等于你血管里的坏胆固醇。
人体的胆固醇代谢系统是有自我调节机制的,正常吃几个鸡蛋,身体自己就会“削峰填谷”,把平衡调过来。
当然了,前提是你别拿鸡蛋当饭吃。有人一顿来仨,天天早上煎蛋卷、蛋炒饭、蒸水蛋……这就有点“蛋过头”了。营养再好,也经不起硬怼。
吃太多鸡蛋,容易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特别是做法油腻的,配上培根、香肠,想想都觉得血管在嚎叫。
很多人怕鸡蛋的“胆固醇”,但其实真正让血管堵的,是你日常摄入的反式脂肪酸、过多的饱和脂肪,还有缺乏运动、抽烟、熬夜这些“隐形杀手”。
鸡蛋顶多是个“背锅侠”。你天天喝奶茶、吃炸鸡薯条,血脂高了怪鸡蛋,这逻辑是不是有点像“怪雨伞弄湿了你”?
再说点实在的,鸡蛋中的高生物价蛋白质是非常优质的。啥叫高生物价?就是说它能被人体吸收得特别充分,几乎没有浪费。
比起你吃的某些补品、保健品,这点实打实的蛋白质才是真正“补得上”的。尤其是老年人,肌肉流失是大问题,适量吃鸡蛋对预防肌少症有帮助。
别光盯着蛋白,蛋黄也别扔。蛋黄才是营养的“大本营”,含有叶黄素、胆碱、维生素D,这些对眼睛、记忆力、免疫力都有帮助。很多人吃鸡蛋还去掉蛋黄,这操作,说实话,白吃了。
再提醒一句,蛋的吃法也很关键。煮鸡蛋>水煮荷包蛋>蒸蛋>炒鸡蛋>煎蛋>蛋黄酱。
你要是天天吃咸蛋黄焗南瓜、蛋黄酱拌面,那跟吃鸡蛋的初衷已经南辕北辙了。高温煎炸不仅破坏营养,还容易生成氧化胆固醇,这才是对血管不友好的“真凶”。
说回数量,吃鸡蛋也别机械执行“一个一个数”。比如你今天吃了个荷包蛋,明天吃了个蛋花汤,后天吃了半个茶叶蛋,这些都算。总量控制在每周6~7个左右,大体就行,不用整得像做账一样。
但有些人情况特殊,比如患有严重的慢性肾病、肝硬化,就得根据医生建议来调节蛋白质摄入量。
再说个常被忽略的点:鸡蛋的“新鲜度”和“保存方式”也很重要。鸡蛋买回家后最好冷藏,放置时间不超过一个月。鸡蛋变质后,细菌滋生,吃了反而对身体有害。
辨别鸡蛋是否新鲜,可以试试放水里——沉底的是新鲜的,浮起来的建议你就别硬吃了。
很多人问我,鸡蛋一天到底能不能吃两个?如果你身体健康,没有高胆固醇血症,也不吃高脂肪高糖食品,那一天两个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你要是又吃蛋又喝奶又嗑牛排,再来点肥肠粉,那就得掂量掂量自己肝胆代谢系统的承受能力了。
还有人问,吃生鸡蛋是不是更营养?我只能说,别想了。生鸡蛋蛋白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会妨碍维生素B7的吸收,而且生鸡蛋蛋白质吸收率也低,还可能带有沙门氏菌
所以那些健身达人天天打生蛋喝的做法,真不是“硬汉标配”,是“拉肚子套餐”。
再一个冷门知识,鸡蛋壳颜色和营养没关系。白壳、褐壳、绿壳,都是鸡的品种不同,营养基本差不多。
别再迷信“土鸡蛋”就一定比洋鸡蛋强,真正影响鸡蛋营养的,是鸡的饲料和生活环境,而不是蛋壳颜色。
那鸡蛋跟其他食物怎么搭配更科学?搭配点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比如西红柿、青椒、菠菜,可以帮助铁的吸收。而搭配高油高盐的腊肠、培根,那就是“营养减分组合”。
你可以试试鸡蛋拌豆腐、鸡蛋炒西红柿、蒸蛋加点虾仁,既清淡又营养。
如果你担心胆固醇,那就从整体饮食结构入手,而不是“鸡蛋背锅”。
饮食清淡、多吃全谷物、控制总热量、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适度运动,才是对心血管真正的保护伞。别天天只盯着鸡蛋数量,结果糖照吃、油照放、夜照熬,鸡蛋吃得再科学也白搭。
总结一句话:鸡蛋吃得对,不仅不会“堵血管”,还可能是你保护心血管的小帮手。每周6~7个,控制总量,搭配合理,做法清淡,身体吃得舒服,血管也能松口气。
别让好东西被误解,更别让自己活成个“吃啥都怕”的人。
你每周吃几个鸡蛋?煎的、煮的还是炒的?你还在怕胆固醇吗?
你觉得鸡蛋是“救命蛋”还是“风险蛋”?欢迎留言聊聊你的“蛋经”。
吃鸡蛋,别瞎怕,也别乱吃。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
2. ZhangY,etal.Eggconsumptionandriskofcardiovasculardiseases:ameta-analysis.BMJ,2020
来源:不药而愈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