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AI行业催化不断。GPT5、智谱GLM-4.5V、DeepSeek V3.1迭代,重点发力AI编程和Agent能力,整体性能和性价比显著提升,直接利好应用商业化。Agent、编程领域也出现新进展,8月20日智谱发布手机端通用Agent——AutoGLM 2
近期AI行业催化不断。GPT5、智谱GLM-4.5V、DeepSeek V3.1迭代,重点发力AI编程和Agent能力,整体性能和性价比显著提升,直接利好应用商业化。Agent、编程领域也出现新进展,8月20日智谱发布手机端通用Agent——AutoGLM 2.0,Qwen3 Coder在编程场景的市占率快速上升,阿里发布全新AI编程工具Qoder。多模态方面,可灵Q2实现收入2.5亿,环比Q1增长67%,全年收入指引上修至1.25亿美金。我们不断提示,可灵今年的产品迭代非常快,近期在灰测首尾帧、灵动画布功能,后续如果正式放开有望大幅提升ARR。
AI:DeepSeek V3.1和智谱AutoGLM2.0发布,国产Agent/AI编程商业化加速
DeepSeek V3.1发布,显著提升编程和Agent能力。Agent和编程能力提高。3.1在编程能力测试SWE-bench(Verified)中得分66,较R1-0528高48%;Agent能力测试HLE中得分29.8,较R1-0528高20%。推理效率提升。相比DeepSeek-R1-0528,DeepSeek-V3.1-Think能在更短时间内给出答案,V3.1同时支持思考模式和非思考模式。经过思维链压缩训练后,V3.1-Think在输出 token 数减少 20%-50% 的情况下,各项任务的平均表现与 R1-0528 持平。智谱AutoGLM升级2.0版本,更新云端任务执行能力。Agent任务可以在云端执行。一句话即可通过AutoGLM实现点外卖、订机票、查房源等任务。且使用AutoGLM时,不抢占用户手机和电脑,用户可正常使用设备其他功能,相当于用户多了一台在云端自动执行任务的虚拟手机。这也是本次2.0版本的核心升级点。将快速迭代推出“定时任务”功能。用户提前设定好任务和时间点后,AI每天主动执行任务。有望成为新的流量入口。通用Agent的功能目前多停留在对话模式,AutoGLM2.0在1.0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执行层的用户体验,AI时代流量入口的形态更加清晰,变现方式或将更加多元。阿里发布全新AI编程工具Qoder,Agent能力显著优化。Qoder核心特点在于:1)阿里旗下面向全球用户的AI编程产品;2)引入了“任务模式”(Task Mode),开发者只需提供高层次的需求或规范,Qoder 就能自主完成后续的执行计划生成、任务分解、功能实现、自动化测试与验证,最终交付可直接投入生产的代码。AI商业化持续兑现。8月1日我们发布70页深度报告《深度透视:全球AI应用商业化到了哪一步?》,深度拆解全球各赛道的AI应用进展。近期行业催化不断,GPT5、智谱GLM-4.5V、DeepSeek V3.1迭代,重点发力AI编程和Agent能力,整体性能和性价比显著提升,直接利好应用商业化。Agent、编程领域也出现新进展,8月20日,智谱发布手机端通用Agent——AutoGLM2.0,Qwen3 Coder在编程场景的市占率快速上升。回顾年初至今AI产业的发展,上游新模型迭代和Token调用量增加是应用端商业化加速的核心驱动力,近期以GPT5、DeepSeek V3.1为代表的新模型快速涌现,持续看好AI应用商业化加速。根据OpenRouter披露的周度Token消耗量,一季度增幅307%,主要是R1出圈提升推理模型渗透率,下游应用的开发门槛和输出效果得到大幅优化,用户使用意愿更高。进入二季度,新用户逐渐转化为付费用户,AI应用出现提价、高频官宣ARR等现象,商业化规模显著起量。游戏:
回顾23年AI驱动游戏整体到30x,今年其实是更落地的EPS上修+景气度高+格局改善驱动的,龙头如腾讯和中型公司今年是一起好,大盘子在扩张(1H国内自研网络游戏+20%,我们认为主要是arppu提升带来)。而且,中报后估值切换到明年,游戏持续性很好。业绩节奏,Q3会是更好的一个季度(暑期流水爆发),后续还有腾讯《无畏契约m》,巨人《名将杀》,吉比特《九牧之野》,心动《伊瑟》国服,完美《异环》今年游戏板块费用节省多,利润上修有空间,taptap与小红书等新型内容社区崛起,CP对ROI考核严格,传统买量式微,AI对中型公司产能提升大版权保护力度不及预期,知识产权未划分明确的风险,IP影响力下降风险,与IP或明星合作中断的风险,大众审美取向发生转变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用户付费意愿低的风险,消费习惯难以改变的风险,关联公司公司治理风险,内容上线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生成式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研发难度大的风险,产品上线延期的风险,营销买量成本上升风险,人才流失的风险,人力成本上升的风险,政策监管的风险,商业化能力不及预期的风险。
杨艾莉:中信建投证券传媒互联网行业首席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硕士,曾任职于百度、新浪,担任商业分析师、战略分析师。2015年起,分别任职于中银国际证券、广发证券,担任传媒与互联网分析师、资深分析师。2019年4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担任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曾荣获2024年新浪财经金麒麟评选传媒行业菁英分析师第一名;2024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传媒互联网行业第三名;2024年Wind金牌分析师评选传媒行业第四名;2024年证券时报·新财富杂志最佳分析师评选入围。
杨晓玮:传媒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硕士。
蔡佳成:传媒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马晓婷:传媒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学士,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学硕士。
来源:点滴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