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近日,西固区达川镇以“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为目标,在各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开展了一场场贴近实战的地质灾害转移避险综合演练。镇党政班子成员、应急救援中心干部、各
为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近日,西固区达川镇以“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为目标,在各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开展了一场场贴近实战的地质灾害转移避险综合演练。镇党政班子成员、应急救援中心干部、各村(社区)“两委”干部、应急抢险队员及受威胁区域群众共计500余人参与演练。
精密部署,筑牢演练“预备线”。达川镇地处黄河与湟水河交汇地带,境内地质结构复杂,汛期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有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10处,主要分布在吊庄、河咀、幸福3个村,涉及群众184户647人。为确保演练实效,镇党委、政府提前一周召开专题部署会,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镇长任副总指挥的演练指挥部,下设演练指挥组、监测预警组、安置转移组、应急抢险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等6个专项工作组,明确各组职责分工及协同机制。
演练前,镇应急救援中心联合自然资源局对辖区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结合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实际情况,修订完善《达川镇地质灾害应急疏散预案》,科学规划3条疏散路线,在沿途设置“紧急避险”“禁止停留”等指示牌10余块,并确定中心学校操场、各村文化广场等多处应急避难场所,提前储备帐篷、饮用水、应急食品、医疗急救包等物资300余件。同时,通过村社广播、微信群、入户宣传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演练时间、集合地点、避险要点等内容,累计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确保“人人知流程、户户明路线”。
实战推演,绷紧应急“安全弦”。“请注意!因连续暴雨后山体裂缝扩大,触发地质灾害Ⅲ级预警(黄色预警),易发生山体滑坡险情,现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请隐患点群众立即按照预定路线疏散转移!”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演练正式开始。监测预警组通过铜锣、手摇报警器、微信群等“传统+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同步向受威胁区域群众发出预警信号,各工作组迅速行动,进入实战状态。
安置转移组由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按照“分片负责、逐户通知”的原则,挨家挨户引导群众撤离。“张大爷,慢点走,我扶您!”在关帝庙山脚下地质灾害隐患点,工作人员发现78岁的独居老人张大爷行动不便,立即上前搀扶,并用轮椅将其安全转移。途中,应急抢险组携带铁锹、绳索等工具,对路边滚落的石块进行清理,保障疏散通道畅通;医疗救护组随时待命,对一名因紧张摔倒擦伤的群众及时进行消毒包扎。
从发出预警到最后一名群众抵达避难场所,全程仅用23分钟。在避难场所后勤保障组迅速搭建临时安置点,为群众发放饮用水和应急食品;医疗救护组开展健康监测,向群众讲解灾后防疫知识;工作人员通过点名册核对人数,确认无遗漏后,向总指挥汇报“全员安全转移”。整个过程紧张有序、衔接紧密,充分检验了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
复盘提升,织密防灾“防护网”。演练结束后,达川镇立即召开总结会,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复盘。总指挥指出,此次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暴露出部分环节存在的不足:如个别群众对疏散路线不够熟悉、各工作组协同配合仍需加强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即查即改、立行立改”。
此次演练不仅提升了达川镇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更让群众在亲身体验中掌握了避险技能,为有效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建设平安达川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固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魅力西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