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瑶岗纪念馆前“小木船”志愿者讲渡江故事,社区食堂飘出“包公家宴”菜香,先锋社区信用超市里居民用积分换生活用品……这些烟火气场景,正是肥东社会工作的治理故事。
清晨,瑶岗纪念馆前“小木船”志愿者讲渡江故事,社区食堂飘出“包公家宴”菜香,先锋社区信用超市里居民用积分换生活用品……这些烟火气场景,正是肥东社会工作的治理故事。
肥东县委社会工作部自2024年6月组建以来,凭着“摸着石头过河”的闯劲与“钉钉子”的韧劲,让志愿服务从分散化走向品牌化,让乡风文明从墙上标语变成家常便饭,在家长里短中交出了一份实打实的“肥东答卷”。
志愿服务串起暖心网
4月23日,10支“小木船志愿服务队”在瑶岗接过队旗,成为肥东志愿“舰队”新旗舰。队伍各有专长,服务覆盖十大领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红马甲”的身影。
“小木船志愿服务队”源自渡江战役“小木船划出来的胜利”,如今这支志愿服务队延续红色基因,送红色精神与服务到群众身边。“志愿者半小时修好我家老电视,比亲戚还贴心。”撮镇居民王大爷点赞。正是这样点点滴滴的服务,让肥东社会工作磨出更深的门道:要让善意持续流淌,需要更系统的品牌化布局。
据悉,肥东县围绕“一乡一特色、一领域一品牌”目标,构建了“1+20+N”志愿服务品牌体系:以县级“愿聚肥东”总品牌为引领,20个乡镇园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子品牌,各行业部门也结合自身特点,培育了N个专业志愿服务项目。
“我们不仅要让志愿服务遍地开花,更要培育特色品牌,把‘愿聚肥东’做成永不落幕的百姓节日。”肥东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黄勇介绍。这股志愿暖流,正浸润着肥东的每一个角落。
彩礼降了,宴席暖了
“儿子结婚,以前彩礼十几万,现在靠‘低彩礼’倡导和‘包公家宴’,省近二十万。”居民刘大娘的感慨,道出了移风易俗带来的真切变化。一年来,肥东社会工作以整治高额彩礼、推广集体升学礼、开展文明祭祀等移风易俗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切入口,让文明新风尚吹遍城乡……
整治高额彩礼,肥东出实招:制发清单倡彩礼不超6万元、道德模范等任新人颁证员、志愿者送2400多张明白卡……村里比排场的少了,比家风的多了。
“包公家宴”自2017年成为移风易俗载体,愈发红火。宴席规矩:桌数从25桌减到8桌,每桌费控600元内,场地厨具共用。“同样的菜比酒店便宜一半还多。”和谐家园居民李大娘笑着说。
菜谱更有深意,“代代清廉”“清白人生”“择善而交”“腹有经纶”等菜名显包公文化,成清廉课堂,家长借菜名讲包公故事,播下清廉种子。
升学宴也换了新花样。县里一口气办了30多场集体“升学礼”,300多名准大学生走进红色基地、领“开学大礼包”。家长们直呼:“比摆酒收礼有意义多了!”
如今肥东,彩礼“瘦身”、宴席“减负”,文明新风随菜香进万家。
“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
“张大姐,2次志愿服务积2分,可换盐或笔。”在肥东县撮镇镇先锋社区信用超市的兑换点,社区工作人员正熟练地为居民办理兑换手续。这个看似普通的超市,如今成了激活社区治理的金钥匙。
走进信用超市,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洗发水、洗洁精等日用洗护品,二楼的兑换区更是拓展到厨房调料品、学习用品、文化用品等。“截至目前我们社区已有230余户农户参与积分兑换,累计兑换商品超2000余分。”社区副主任李星群介绍。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得积分,季度可兑换物品,让志愿服务可量化、积累。
在实践中,肥东县还探索“积分换门票”“积分换服务”等创新做法,形成“攒积分、兑积分、用积分”的闭环机制。此外,除自建仓储的“社区直供”模式外,与周边超市合作的“无备货兑换”模式备受推崇——居民凭积分卡到合作超市自主挑选商品,由社区定期与超市结算。“这种模式不用囤货,既能保证商品新鲜度,也拓宽了居民选择范围。”肥东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张永骏解释道。
从“小木船”划出的红色轨迹,到“包公家宴”飘出的清廉香气,再到积分本上跳动的文明数字,肥东社会工作用创新实践证明:基层治理的密码,藏在对本土文化的深刻挖掘里,藏在对群众需求的精准回应中。
看完别急着走哦~
来源:幸福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