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0日,何猷君签字落笔,NBA历史翻开一页:中国资本第一次真正摸到方向盘,而不是坐在后排鼓掌。
60亿美元,波士顿绿军球衣胸口第一次绣上中文拼音的“HE”。
不是赞助商的Logo,是老板的名字。
8月20日,何猷君签字落笔,NBA历史翻开一页:中国资本第一次真正摸到方向盘,而不是坐在后排鼓掌。
这事儿比想象的热闹。
朋友圈有人调侃“绿凯变红凯”,更多人关心的是——以后选中国球员,是不是可以走个后门?
答案其实藏在细节里:何猷君进的是管理委员会,不是挂名董事。
换句话说,选秀、交易、教练去留,他手里真有投票器。
说到投票器,得先聊聊他本人。
赌王之子、MIT学霸、电竞上市公司老板,标签足够写三行,但真正让绿军老股东点头的是另一件事:他把一支电竞战队从网吧级别带到纳斯达克,用的不是老爸的筹码,而是对数据的洁癖和对年轻人的嗅觉。
NBA最吃香的正是这种“既懂钱又懂下一代”的人。
于是,60亿里,有30%是溢价买未来,买的是他对亚洲市场的翻译能力。
翻译能力具体长什么样?
举个例子:杨翰森。
开拓者今年用次轮签选中的19岁中锋,夏联第一场就冒了三个美国五星高中生。
按惯例,这种新秀最多在官方推特发两条高光,但杨翰森的赛后采访直接上了凯尔特人官方频道——镜头里,何猷君站在他身后,像班主任陪学生领奖。
没有演讲,就一句“他夏天会来波士顿训练”,弹幕瞬间刷爆。
这就是资源对接的雏形:训练师、营养师、夏季联赛名额,甚至一次被全美直播的热身赛,都可以被“自己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当然,别把这事想成慈善。
绿军算盘打得响:中国球衣销量已经连续三年下滑,需要新故事;何猷君需要一块全球顶级广告牌,证明自己不只是“富二代”。
各取所需,才是成年人的合作。
至于球迷,管他谁掏钱,能看到中国面孔在TD花园上空劈扣,就是赚到。
再往远看,这次收购像一根钉子,把中美篮球的裂缝钉得更紧。
过去十年,中国球员进NBA像挤春运高铁,一票难求;往后,或许会变成双向奔赴。
训练营互访、高中教练交流、甚至CBA裁判去波士顿进修,这些听起来像PPT上的词,现在有了落地窗口。
别忘了,何猷君的电竞公司最擅长办跨国联赛,把NBA夏季联赛搬来澳门打两场,技术上不是难事。
有人担心“资本绑架体育”,其实大可不必。
NBA本来就是生意,区别只在谁上桌。
与其让中东财团把球队当数字游戏,不如让一个会说普通话、吃过小杨生煎的老板,给中国球员递一张椅子。
哪怕椅子不大,至少脚能沾地。
最后说句俗的:竞技体育终究靠实力。
后门再宽,也得自己能把球扣进去。
但今晚,杨翰森可以睡个好觉——他知道,在遥远的波士顿,有个同姓“HE”的人,正把他的名字写在备忘录第一行。
来源:豫哥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