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残疾预防日:为残疾人未来美好生活铺就坚实底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5 13:36 4

摘要:自201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残疾预防日以来,这一特殊纪念日始终紧扣“预防大于治疗”的核心逻辑,为残疾人事业发展锚定了“源头减量、事前干预”的关键方向。它如同一张提前织就的防护网,将风险拦截在萌芽阶段,用主动预防的力量,为减少残疾发生、守护全民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文/王晓慧

8月25日是全国第九个残疾预防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康生活”。

自201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残疾预防日以来,这一特殊纪念日始终紧扣“预防大于治疗”的核心逻辑,为残疾人事业发展锚定了“源头减量、事前干预”的关键方向。它如同一张提前织就的防护网,将风险拦截在萌芽阶段,用主动预防的力量,为减少残疾发生、守护全民健康筑起坚实屏障,更推动残疾人事业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实现跨越式发展。

每一年的残疾预防日都是“预防优先”理念向社会深层渗透的重要契机,宣传主题也持续深化。从最初的“推进残疾预防,建设健康中国”,到后来的“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等,主题的不断深化拓展,其范围覆盖了婚育、儿童早期干预、疾病防控、意外伤害预防等关乎人们全生命周期的重要领域。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的广泛传播,以及在社区、学校、单位等场所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残疾预防知识,深刻意识到残疾预防的重要性。

这一特殊的日子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残疾预防工作前行的道路,引领着全社会为减少残疾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而不懈努力。

残疾预防日的设立,极大地促使政府及各部门更加重视残疾预防工作。

在政策层面,相关法规政策不断得以完善。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该计划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残疾预防工作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从源头预防、早期筛查、干预康复等多个环节入手,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残疾预防体系,为有效降低残疾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如今,残疾预防五大主要行动进展顺利,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在工作机制上,中国残联、卫健委、应急管理等多部门紧密联动,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例如,部分残联负责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卫健委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指导,应急管理部门则在预防意外伤害等方面加强监管和宣传。各部门各司其职又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残疾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以及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强化。基层康复服务网络的完善,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康复服务,提升了康复服务的可及性。

残疾预防工作的扎实推进,在源头上有效降低了残疾发生率,我国残疾发生率的增长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而对于残疾人来说,残疾预防日带动了社会投入更多的康复资源,康复服务质量和可及性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能够获得早期康复救助,抓住康复的黄金时期,恢复或补偿功能。许多成年残疾人也有了更多机会接受系统康复服务,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度,从而改善了生活状况。曾经,一些残疾儿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无法及时接受康复治疗,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今,在残疾预防日的推动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助。一些接受康复救助的残疾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进入学校学习,融入社会生活。

从社会层面来看,残疾预防日的大力宣传推动着关爱残疾人的行动从“帮扶”向“共建”延伸,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投身于残疾预防宣传工作和关爱残疾人的行动中,这些点滴努力汇聚成强大合力,助力残疾人事业朝着更公平、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方向稳步迈进。

全国残疾预防日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当下减少残疾的发生,更在于为残疾人的未来种下“美好生活”的希望。它让“预防”的理念穿透时光,化作未来更完善的政策、更贴心的服务、更包容的社会。未来,将有更多的人因提前预防免于残疾,已残疾的人能在细致保障中安心生活,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带着尊严与自信,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未来。

这,正是残疾预防日留给未来最珍贵的礼物。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创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