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入户风险大!8起电动自行车火灾分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5 09:16 2

摘要:部分居民为使用方便、节省费用,将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放置在室内充电,一旦发生火灾,将会迅速引燃周围可燃物,同时产生大量高温有毒烟气,屋内人员在熟睡、疏散逃生时吸入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伤亡。此外,在携带电动自行车蓄电池进入电梯时,由于电梯运行过程中环境相对密闭,蓄电池

火灾风险提示

部分居民为使用方便、节省费用,将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放置在室内充电,一旦发生火灾,将会迅速引燃周围可燃物,同时产生大量高温有毒烟气,屋内人员在熟睡、疏散逃生时吸入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伤亡。此外,在携带电动自行车蓄电池进入电梯时,由于电梯运行过程中环境相对密闭,蓄电池一旦故障起火,人员疏散逃生困难,产生的高温和有毒烟气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火灾事故案例

01

2025年1月19日下午16时30分,黄浦区一小区租客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拿至家中充电,在充电过程中锂电池发生热失控引燃周边可燃物引发火灾。经溯源,起火电池为48v锂电池,系车主于早年实体店购买。目前,公安机关已对车主作出拘留10日的行政处罚。

该小区为三层公房,共有302户,以租客为多,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224辆,因道路狭窄,不具备安装充电桩条件,仅依靠周边3分钟共享充电圈来解决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

该起事故暴露的问题

一是车主心存侥幸心理。由于小区无集中充电场所,共享充电桩需步行一定距离,车主明知入户充电存在较大火灾风险,仍选择房间内充电,最终导致火灾发生。二是小区居民充电存在现实困难。小区内因道路狭窄无法安装充电桩,周边3分钟共享充电圈也仍存在充电缺口,特别是夜间有大量车辆充电,充电设施无法满足现有需求。

02

2025年2月15日20时50分,闵行区一小区住户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拿至家中阳台充电,在充电过程中锂电池发生热失控起火,过火面积1平方米,无人员伤亡,起火电池为48V锂电池。公安机关已对涉事车主罚款200元。

经调查,2月13日小区地面充电位已满,车主便将电动自行车内的锂离子电池取出放置于家中北阳台。车主随后通过网络平台自行购买了第三方品牌的充电器。2月15日到货后就利用其对电池充电,半小时后便发生了火灾。

该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为310辆,小区共拥有18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地面10处,地下8处),充电车位160余个,基本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该起事故暴露的问题

一是车主图方便、心存侥幸。 涉事车主在小区地面充电位已满的情况下,为图省事便利,无视居民防火公约和安全警示,未选择前往其他可用充电点(包括地下充电设施)或暂缓充电,而是抱有侥幸心理,违规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带入家中阳台充电,直接导致了火灾的发生。二是充电设施管理需完善。据涉事车主反映,地下充电设施距离较远、充电比较麻烦,地面充电位存在“充完电不及时拔除电源”等占位现象。小区对充电设施的日常使用管理、巡查提醒和占位清理等方面做的还不到位。三是选购并使用不匹配充电器。涉事车主未使用原装或经过认证的匹配充电器,而是自行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了第三方品牌充电器,该不匹配或质量不合格的充电器直接引发锂电池热失控起火。

03

2025年2月16日下午14时47分,松江区一店铺内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发生热失控起火。火灾烧毁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过火面积约0.5平方米,无人员伤亡。起火电池为48v锂电池。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涉事车主行政警告处理。

当事人日常居住在该商铺后方小区内,小区内配套有多处电动自行车室外集中充电点。火灾发生前,当事人担心电动自行车在集中充电点充电不足,遂拿到商铺内补电,后续因其他事情耽误,取消外出计划,也未曾想起蓄电池仍在充电。邻居发现起火后告知当事人并拨打电话报警。

该起事故暴露的问题

一是车主安全意识薄弱,风险认知存在盲区,认为“偶发充电不会出事”,忽视了锂电池热失控的突发性和不可控性。二是社区安全宣传方式较为单一,未能精准触达老年群体、独居用户等高风险人群。

04

2025年3月28日21时,嘉定区某公寓租户将自己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携带入户,放在厨房充电。3月29日早上4时左右,该租户闻到异味,发现厨房充电的锂电池在冒烟,遂将电池的充电线拔掉,并用灭火器扑救,同时拨打电话报警。

经调查,该起火灾原因为在充电过程中锂电池发生热失控起火,过火面积1平方米,无人员伤亡。起火电池为48v锂电池,系车主于2023年11月在一电动自行车店购买。目前,公安机关已对车主作出拘留10日的行政处罚。

该公寓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为600辆,小区共拥有11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地面5处,地下6处),充电车位共400约个。

该起事故暴露的问题

一是该小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小区内租户较多,大多在市区上班,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较高,且集中选择在夜间充电,同时在小区集中充电场所存在部分僵尸车,挤占有限的充电资源,导致在夜间集中充电的高峰时段充电插口不足。二是地面充电保有量不够,小区电动自行车都集中在地面充电,地下室充电口居民都不愿意充,地上也存在充完电不及时拔除电源的情况,导致地面充电使用率不高。

05

2025年5月16日17时35分许,静安区一小区内发生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火灾,过火面积约5平米,造成卧室内部分杂物烧损,无人员伤亡。经调查,该电池为天能48V锂电池,车辆及电池未改装。车主于前日22时许返回租住地时将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拆下带回家中充电,直至次日傍晚火灾发生。起火原因为在室内充电状态下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热失控引发。公安机关已对车主作出拘留10日的行政处罚。

该小区建于1994 年,共有47栋楼,1172户居民。该小区共登记居民电动自行车550辆,设有充电端口672个,充电端口配比1:1.2。

该起事故暴露的问题

对于租客等流动性较强居住群体缺乏针对性的宣传手段,宣传成效不够强,居民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习惯尚未建立。

06

2025年6月15日1时许,普陀区一小区住户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携带入户,放在卫生间充电。当日4时50分许,当事人被爆炸声吵醒,发现家中烟雾较多,于是跑到室外拨打119报警,并使用楼梯间内的灭火器进入家中灭火,直至消防人员赶到。经调查,主要燃烧物为电动自行车锂离子蓄电池,起火原因为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公安机关已对车主罚款3000元。

所在小区居委根据小区内车库少、充电桩不够的情况,已于去年新增地面共享充电口86个,今年又新增充电口54个,共计140个,基本覆盖全小区。

该起事故暴露的问题

车主虽然知晓电池入户的火灾危险性,但由于侥幸心理,为方便使用选择将锂电池带回家中充电。物业虽采取了张贴海报、小区电子屏滚动播放、上门宣传和劝说等措施禁止电池入户,但难以通过宣传改变已有的入户充电习惯。

07

6月28日晚21时许,嘉定区一酒店住客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携带入户并充电,6月29日6时20分左右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热失控引发火灾。起火电池为48v锂电池,是车主于2025年4月份在原购买电动车的门店更换的锂电池。车主因过失引起火灾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3日。

该酒店沿街周边未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点,最近的充电点位置在1公里之外。

该起事故暴露的问题

一是酒店服务缺失问题。涉事的酒店既未设置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也未与周边社区协商解决充电配套问题,导致住客被迫前往1公里外的充电点,这直接促使住户因便利性需求将锂电池带入房间充电。二是日常安全管理漏洞与执行不力不足。酒店经营者安全意识薄弱,对该违法行为监管不力,无法高效排查电池入户等行为。

08

2025年7月26日3时07分,宝山区一小区楼道发生火灾,火灾造成楼道内一组锂离子蓄电池烧损,过火面积约1平方米,无人员伤亡。经调查,7月25日下午,24楼业主祝某在楼下对其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发现无法充电,遂将已损坏的锂电池带上楼并放在楼道内。该电池为5年前购买,48V,品牌为天能。火灾原因为蓄电池故障引发。目前涉事人员已被属地公安派出所以过失引发火灾罚款500元。

该起事故暴露的问题

该起火灾暴露出部分居民对损坏蓄电池可能引发火灾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存在一定侥幸心理。市民群众大多对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入户进楼的危险性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对损坏无法充电的蓄电池的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

除了选购之外

日常使用、充电和维护中

我们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一起来学习吧

↓↓↓

来源:上海奉贤消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