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书记省长调研“机器管招投标”,强调坚持问题导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2 07:35 3

摘要:8月21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研“机器管招投标”工作,强调要坚定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8月21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研“机器管招投标”工作,强调要坚定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8月21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研“机器管招投标”工作。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刘尚文 摄

湘伴君注意到,一个月前的7月22日,省委书记沈晓明来到中央在湘企业和省属国企,调研听取经营主体对“机器管招投标”系统运行的意见建议。

省委主要领导连续调研,“机器管招投标”工作为何重要?成效如何?

为什么一定要用“机器管”?

打造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地方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的具体实践。

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改革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

对所有经营主体一视同仁,是湖南下决心推进“机器管招投标”工作的初心。

大家都知道,企业参与招投标,是为了争取项目。以往,台下的评委是人,递纸条、使眼色等情况就很难避免。

利益驱使下,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

“没关系,就不要来参与招投标”,成为企业争取项目时的痛点。如果不能打破招投标中的“关系”,只求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湖南企业难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湖南尽早改革,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便能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竞争中赢得先发优势。

湖南省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机器辅助评标系统。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供图

今年2月,湖南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在全国率先上线试运行“机器管招投标”交易系统。目前,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初步实现依靠机器管范本、管招标、管投标、管评标、管监督组织的目标。

“机器管招投标”好在哪里?

说了这么多,机器到底怎么管?机器管好在哪里?

公开透明,是“机器管招投标”的第一大好处。

系统开发、范本、投标、评标、监管……湖南“机器管招投标”系统,贯穿了招投标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对各类参与主体全流程数智化精准管控。

严打串通投标。 图源 新华社

此前,湘伴君在中,详细讲述了机器管招投标全流程。

第二大好处,是提升了招投标的效率。

例如制作招标文件。以往就像做“论述题”,得加班加点忙上好几天。现在只要在系统内做“选择填空题”,提交项目基本信息,系统便能智能生成标准化招标文件。传统需要3至7天的文件制作,大幅缩减至最快1小时。

智能评审环节,机器的效率更为惊人。

4月,永州某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开评标。智能评审环节仅用3秒,便对34家投标单位的680项资质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经复核智能评审的准确率达100%,整个评标时长仅28分钟。

第三大好处,是提升了民营企业的参与度,节约了项目资金。

例如,新湖南客户端8月8日发布新闻:张家界自推行“机器管招投标”改革5个月以来,已累计完成37个项目,节资超2.4亿元,平均节资率超36.6%。

从数据上看,效果也十分明显:

自2月“机器管招投标”全省试运行以来,截至8月7日,湖南单个项目的平均投标单位由原来的14.43个/项目(标段)提升至41.52个/项目(标段)。民营企业中标项目684个,中标率从73.65%显著提升至85.50%。

推进“机器管招投标”是大势所趋

“机器管招投标”运行半年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目前,经营主体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包括系统功能有待优化、低价中标、围标串标、后续监管乏力等。

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开标直播厅。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婷 摄

厘清思想、直面问题,是接下来更好推动“机器管招投标”的重要一步。

首先要明确,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加速形成的背景下,“机器管招投标”改革必将是大势所趋。

改革是为了规范流程、堵塞漏洞、提高效率,最终是为了保障公平公正、维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成果数据可以表明,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只要针对问题,不断优化完善,“机器管招投标”体系就会越来越科学,招投标主体的获得感也会越来越强。

例如,在市场规律下,为了让企业公平竞争,价格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最低价中标”,可能出现服务和产品质量降低等新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湖南需优化评审机制,规范最低评标价法的适用范围等,防范恶意低价中标。

此外,湖南还将出台全省统一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信用评价体系,全流程监管工程质量。

即,住建、交通、水利等七大行业共用一套评价标准,机器自动抓取交易行为、自动评价算分等,生成信用数据。一旦发现中标后不签合同等严重失信违约行为,系统将自动启动联合惩戒。“一处失信,湖南受限”,让失信企业痛到不敢再犯,实现闭环管理。

对经营主体来说,也应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如果还停留在靠政策优惠和地方保护的旧思维之中,便只能看到眼下的“阵痛”。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加速形成的背景下,破除地域壁垒,本土企业与外省企业同台竞争,同样大有可为。这也将倒逼湖南企业苦练内功,走出“舒适区”。

当各省陆续启动类似改革,提前适应了高标准、透明化竞争的湖南企业,将更具竞争力,市场空间将从湖南拓展至全国乃至全球。

湘伴君相信,在阳光透明、公平健康的招投标环境下,让实力说话,将成为湖南给所有企业最长久的、真正的“改革红利”,“大型企业有优势、中型企业有奔头、小型企业有希望、民营企业有活力”的良性生态圈也必将形成。

文丨黄婷婷

编辑丨张子仪

一审丨黄婷婷

二审丨邓晶琎

三审丨唐 婷

来源:湘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