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进学院

B站影视 2024-11-30 08:00 2

摘要:11月29日,绿能数智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学研活动——院士报告会在银川科技学院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与跨界创新、太阳能技术发展与双碳目标、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分别作了线下、线上主旨报告,与师生们深入探

院士们和同学们合影。

11月29日,绿能数智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学研活动——院士报告会在银川科技学院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与跨界创新、太阳能技术发展与双碳目标、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分别作了线下、线上主旨报告,与师生们深入探讨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并为宁夏绿能数智现代产业把脉问诊、献智献策、破解难题。

院士进校园埋下科学的种子

年轻的心灵需要好向导。当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邓兴旺前往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参观实验室时,热情的学生们涌上前去纷纷和院士合影,请院士签名。

师生们夹道欢迎,大家纷纷就“新型太阳能技术突破、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大数据在绿色产业精准决策中的作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制造升级”等提问,与专家展开互动。院士鼓励同学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勤于学习、成长成才,响应祖国号召,培育科学精神,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创造新生活,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奉献青春的蓬勃力量。

“院士走进校园在青年学子的内心悄然埋下科学的种子。”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鑫看着院士被同学们“围堵”的场景,感慨万千。

院士们用智慧和汗水,诠释着矢志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师生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引导青年学子传承发扬科学家精神,精彩互动,崇尚科学,成为银川科技学院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发展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包含了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创新的持续探索以及对责任的勇于担当。”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2级能源与动力专业1班王新宇表示。

“我立志向院士学习,以乘风破浪、勇攀高峰的壮志,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勇往直前,逐梦前行。”人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2班张俊说:“院士在学术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将以他们为榜样,在时代的浪潮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奋进足迹。”

为实用型人才培养“把脉开方”

新质生产力,跨界创新,是凌文院士主旨报告的两大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是系统工程与能源工程管理专家,主要从事系统工程理论与大型能源工程管理研究,主持完成600MW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开发、研制与示范工作、牵头建成世界首台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电厂、主持世界最大的400万吨煤制油示范工程开车运营。

“新,第一是产业,第二是预期,第三是内涵,第四是动能,第五是治理;质,高质量发展,高创新驱动,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核心关键技术得以突破。”凌文院士介绍。

提及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不能不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标志性工程——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

从项目设计之初的3种产品,到投产之后陆续研发出20多种产品,宁夏煤制油产业从“零”起步,突破融合多个领域的37项关键和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国产化攻关任务。

新质生产力,新,创新;质,优质。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正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诠释。

凌文院士是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核心成员之一,11月29日下午刚抵达银川,就立即奔赴宁东能源化工基地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现场,并结合该项目,把新质生产力和跨界创新的真情实感分享给银川科技学院的师生们。

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如何在跨界中找到最佳契合点,实现创新与质优?凌文院士结合理论与实践,详细讲解了跨界创新的动因。

“科学、技术、工程之间既有界又无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工程哲学皆相通。”凌文表示,近25年来,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当前科学技术工程发展的重大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领域内尖端性研究和成果需要大面积人才的跨界应用。

而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数字化转型,正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创新。结合新质生产力培育与跨界创新,凌文为我区实用性人才培养“把脉开方”。

“科学是什么?技术是什么?科学是发现规律,技术是找到方法,工程是改造世界。”凌文表示,像银川科技学院这样一座以应用型为主的民办大学,要注重于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养,培养的学生应该有这样的素质。不一定希望学生在哪一个领域特别牛,而是希望应用型素养的感觉特别好,并且在所在的领域有良好的前瞻性。

“同时,要有大视野,学习专业知识要脚踏实地,具有深厚的科学素养,有博览群山的开阔眼界,能够多维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希望银川科技学院把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作为立校之本,将来能培养出工程大家。”凌文院士是典型的跨界创新人才,在产、学、研、政、经五大领域深耕,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悟,向师生们提出了谆谆教诲。

分享新成果激发科学精神

组装和注释了世界第一个全部端粒到端粒无缺口西瓜参考基因组;

启动西瓜属所有7个种28份种质材料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

完成黄瓜7条染色体全部端粒到端粒序列组装;

盆栽番茄与小果形西瓜已实现转化应用,10年预计终端市场收益超过65亿元,种植户收入超过32亿元……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邓兴旺院士在《精准设计育种引领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的主题报告中,发布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从可替代油炸薯条的切条西瓜,到水果黄瓜新品种,从奶油南瓜到高附加值爆裂玉米新品种,从橙色大白菜到多种经过品质改良的猕猴桃,让师生们感受到了精准设计育种的魅力。

一方擅利溉膏腴的宁夏平原,是公认的“天然种子加工厂”,这里繁育出的种子以“产量高、含水率低、籽粒饱满、光泽度好、发芽率高、耐贮藏”享誉全国。

“宁夏作为国家种子生产基地,可以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差异化育种。”邓兴旺院士告诉记者,宁夏的枸杞、大米、长枣、马铃薯、葡萄等名优特产品在全国有着良好的口碑,做好这些特色产品的育种,挖掘优质种质资源,深化科技创新,大力培育优质种子,带动农民增收,这是我们育种的目标。

红外物理学家、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作了《太阳能技术发展与双碳目标》的线上主题报告,分享了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进展。

“在讲座中,院士们对绿能数智领域前沿技术深入浅出地讲解,不但拓宽了视野,更让我们对现代产业变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立志努力学习,将来也能为国家的科技事业添砖加瓦。”

“曾在我们眼中遥不可及的名家,原来如此亲近!院士们的精彩讲解,让我对专业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发了我对学术研究的热情。”

……

院士们精彩的报告,更激发起师生们热爱科学、投身科技的积极热情,校园里掀起一股“追星热”、科技热。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此次‘院士进学院’为契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引领产业学院发展,全力提升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质量。”银川科技学院常务副校长任昱表示。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