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对江西景德镇作出重要批示指示。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特别强调“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景德镇考察调研,深刻指出“陶瓷是中华瑰宝,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对江西景德镇作出重要批示指示。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特别强调“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景德镇考察调研,深刻指出“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嘱托要“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重要指示言犹在耳。景德镇正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满载着历史的荣光,肩负着未来的梦想,朝着总书记标定的历史方位远航,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统领,驶出了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江西元素、新时代特征、景德镇特点的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新路径。
在这条新路径中,有一群女性,她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护,在守护中收获。于她们灵巧的手中诞生的不仅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更是一张张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精美新奇“名片”,她们擎起了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半边天”,演绎了景德镇巾帼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传承·燃烧千年的窑火
“你们现在脚踩的地方,就是以前建国瓷厂的车间……”景德镇市级非遗传承人查淑琼,在陶阳里“重生”后毅然选择回归。这位从事陶瓷事业50年的资深匠人,如今将满腔心血倾注于传统瓷《老茶花碗》的制作之中。每一笔勾勒,每一次烧制,都饱含着她对陶瓷的热爱与执着。
2014年,陶阳里御窑景区经精心打造后对外开放,让人们得以近距离“触摸”那段辉煌历史。
而在与陶瓷为伴、以创作为乐的闲暇时光,查淑琼还会化身为“义务讲解员”,用温柔的话语,向前来参观的人们娓娓讲述陶阳里的前世今生。陶阳里,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御窑厂遗址和御窑博物馆、明清窑作群、周边里弄民居、陶瓷工业遗址等诸多历史文化遗存,宛如一部鲜活的景德镇陶瓷史“活化石”。
“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历史上的陶阳里,曾是明清两代专造皇家瓷器的圣地,繁华盛景,可见一斑。2014年,陶阳里御窑景区经精心打造后对外开放,让人们得以近距离“触摸”那段辉煌历史。正如景德镇市委书记胡雪梅所言:“我们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要求,坚持原真性保护、活态化传承、时代化表达,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系统保护160余处老窑址、108条老街区、250余条老里弄,让景德镇始终是一部可触摸、可品味、可体验的陶瓷历史文化教科书。”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景德镇考察调研,走进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制瓷技艺流程、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交流等情况。在制瓷长廊,总书记与现场的艺术家们亲切交流。彼时,景德镇非遗传承人傅长敏正在专注创作粉彩瓷作品《丝路情缘》,她既紧张又激动地向总书记介绍了粉彩工艺和自己的创作感受。
“总书记嘱托,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傅长敏将总书记的话铭记于心。她展示着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所制作的粉彩瓷作品,一头昂首向前的鹿,灵感源自《诗经·鹿鸣》,“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以鹿喻义“一路前行”,将中华传统文化与陶瓷艺术完美融合,尽显文化自信。
创新·亘古不变的内核
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赋予了景德镇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其成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翻开景德镇的陶瓷技艺发展史,宛如展开一部波澜壮阔的“创新史”。从半透明釉到半透明胎质,从单一瓷石烧造到发明“二元配方”,从低火度的软质瓷到高火度的硬质瓷……岁月流转,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不断推陈出新,始终屹立于世界陶瓷艺术的巅峰。
创新,是景德镇陶瓷闻名世界的“密钥”,更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核心灵魂。在传承中创新,是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根源的追溯,也是让其焕发出新活力的必由之路。
“90后”女孩吕雅婷,从父亲手中接过企业管理的“接力棒”,决心以“科技创新”为古老的玲珑瓷注入现代活力。
作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工艺繁杂,做工精湛,因其制作技艺要求极高,产量稀少,故而弥足珍贵。“看似通透的玲珑孔却能滴水不漏,放在灯光下,宛如一扇扇小窗户,晶莹剔透。”谈及玲珑瓷,吕雅婷眼中满是爱意。凭借这份热爱,吕雅婷26岁便成为景德镇市玲珑釉配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成为企业“掌门人”后,吕雅婷一直在思索如何让玲珑瓷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她带领团队潜心钻研,成功研发出“微晶翡翠玲珑釉”及彩色玲珑釉,相关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打造的彩色玲珑日用瓷系列更是屡获国际大奖,德国红点奖、美国MUSE创意奖等纷纷收入囊中,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耀眼光芒。
陶瓷创新的舞台,从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83岁老人邓希平,用六十载的坚守,诠释了创新的永恒魅力。从前,“釉色靠天定”,如今,她凭借科技创新,让精确的材料配比成为掌控釉色的关键。步入耄耋之年的邓希平依旧常常“泡”在工作室里,如探寻宝藏的智者,琢磨着新的釉色配方,那眼中闪烁的光芒,似永不熄灭的窑火。
同样致力于陶瓷创新的,还有江西省元青花非遗传承人蔡文娟。作为土生土长的景德镇姑娘,她自幼在瓷器堆中长大,家族世代传承的青花手工技艺,让她从小就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她以元青花瓷为起点,开启了创业之路。
蔡文娟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为青花技艺注入了新活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了这一传统艺术。
蔡文娟深知,传统技艺应在创新中传承。她和团队在陶瓷的综合装饰上大胆尝试,将服饰、饰品等与青花结合,让传统之美融入现代生活。她还创作了鹦鹉系列作品,将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该系列作品在意大利米兰的展览上备受外国观众欢迎。此外,她的鹦鹉海棠花系列,以海棠花为辅助纹饰,与鹦鹉相映成趣,寓意丰收和绵延不绝,将传统与现代理念融合到了极致。蔡文娟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为青花技艺注入了新活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了这一传统艺术。
开放·文化磁场的引力
2023年10月27日,傅长敏作为中国艺术访问团成员,踏上了埃及开罗哈勒旺大学艺术学院的土地,将自己的瓷画作品捐赠给学院,让中国陶瓷艺术在异国他乡绽放光彩。去年4月,她又受邀携作品赴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会展中心,代表“今日中国非遗馆”亮相第33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有效传播了中国陶瓷文化。
曾经,在1000多年的岁月里,景德镇瓷器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阿拉伯、东南亚、欧洲以及东非海岸和尼罗河畔的50多个国家,成为中国文化的使者。今时今日,古老与现代融合、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景德镇瓷器,在“瓷都巾帼”的带领下再次扬帆远航,续写丝绸之路的新时代篇章。
景德镇陶溪川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同推动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
当中国瓷器频频“出海”,国际友人也纷纷“到访”与“扎根”。三宝村,这座原本户籍人口只有700多人的普通乡村,因瓷器而“重生”。如今,这里宛如磁石,吸引了近200家文创机构和3000多名中外“景漂”,成为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业态的聚集地。
随着瓷器制作技艺的创新,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更新。网络直播如一座桥梁,让来自天南海北、不同语言的人们得以了解产自景德镇的中国瓷器。三宝村女企业家吴女士,从事陶瓷行业30多年,见证了瓷器产业的发展变迁。她感慨道:“村播(联盟)妇联的成立非常及时,感谢妇联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不仅能拓宽企业的销售渠道,助力企业发展,还能向外展示陶瓷文化,让更多人了解瓷都的独特魅力。”
三宝村村播(联盟)妇联,在众多女性的期待中应运而生。在三宝村村播(联盟)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来自陶瓷、文旅、电商直播、产品供应商等行业的40余名妇女代表会聚一堂。当选村播(联盟)妇联主席的周柯言表示,将通过常态化、精准化的直播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会营销、爱家乡的“三宝村播达人”,在服务三宝陶瓷文旅产业发展、赋能乡村经济振兴中展现巾帼作为,将村播(联盟)妇联打造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广大女性村播从业者的温暖之家。
距离三宝村十几分钟车程的陶溪川文创街区,同样是女性追梦的乐园。据不完全统计,在陶溪川创业的女性中,已有超过100人成功注册了自己的陶瓷品牌,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的女性创业企业达到20余家。法国女孩开弥便是其中之一,她动情地说:“2010年,我第一次到景德镇,第一眼就爱上了它。这里的陶瓷传统手工艺,还有那些默默耕耘的工匠师傅,教会了我很多。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交融碰撞,让我的创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表达。景德镇,永远是我生命路上最重要的一站。”
胡雪梅介绍,陶溪川文创街区通过实施“候鸟计划”,常年会聚了世界各地艺术家驻场创作,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驻场创作教育基地。建好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如今的景德镇,犹如一座巨大的“文化磁场”,吸引着来自50多个国家的6万多中外“景漂”在此创新创业、寻梦圆梦。
夏日的陶阳里御窑景区明清窑作群,游人如织。
景德镇瓷器文明走过千年,“瓷都巾帼”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传承、创新与融合的精彩故事,更以鲜活的实践印证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千年窑火,永不熄灭。其背后,是景德镇瓷器文明中薪火相传的传承意识,是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是兼容并蓄的包容力量。“瓷都巾帼”正以此为号召,用心“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在景德镇,用小写“china”(瓷器)讲述好大写“China”中国文化自信的故事,正日复一日地上演,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亮丽窗口。
本文来自《中国妇女报》2025年8月23日1版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