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筑牢青少年法治思想防线,让法治种子在暑期生根发芽,近日,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司法局各司法所精准发力,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传播”为核心,开展系列暑期青少年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知识转化为青少年易接受、乐参与的“暑期必修课”,为青春成长筑起坚实法治屏障。
为筑牢青少年法治思想防线,让法治种子在暑期生根发芽,近日,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司法局各司法所精准发力,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传播”为核心,开展系列暑期青少年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知识转化为青少年易接受、乐参与的“暑期必修课”,为青春成长筑起坚实法治屏障。
法治讲座“接地气”
法律知识入人心
各司法所邀请法律实务工作者走进社区活动室、暑期托管班,围绕青少年高频接触的法律场景定制内容。临夏路司法所以“防范校园欺凌与网络诈骗”为主题,结合近期未成年人被诱导参与网络刷单、遭遇恶意P图敲诈等真实案例,用漫画视频、情景对话拆解法律风险。盐场路司法所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章节,通过“家长提问+律师答疑”的互动形式,解答“孩子沉迷网游如何干预”“校园伤害事件责任认定”等热点问题,现场发放《青少年法律手册》《家庭法治教育指南》等资料100余份,让法律知识既“听得懂”又“用得上”。嘉峪关路司法所,以“暑期铁路安全进社区”为主题,为社区青少年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真实发生的铁路交通安全事故,以案释法,还设置“安全知识问答”环节,通过抢答赢取定制纪念品,激发青少年参与热情。
针对暑期高发的安全隐患,拱星墩司法所、皋兰路司法所、雁园司法所以“案例+法条”形式,结合未成年人溺水事故案例,用通俗语言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长的监护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危险水域管理方的安全责任,让抽象法律变“身边警示”。同时设置互动问答,“发现溺水者该先做什么?”“私自去野塘游泳违法吗?”等问题引发抢答,青少年在互动中牢记“防溺水六不准”及智慧施救要点,明确危险行为的法律风险。
模拟法庭“沉浸式”
法治威严看得见
白银路司法所联合正宁路社区、雷诺律师事务所“关于相邻权的民事案件”模拟法庭正式拉开帷幕。20余名青少年分别扮演审判长、辩护人、原告、被告人等角色,从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全程严格遵循真实庭审流程。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投入角色,一举一动都有模有样。律师在旁全程指导,及时纠正流程中的小细节,还在每场模拟结束后进行点评,用案例讲解相关法律知识,让孩子们明白“法就在身边”。活动现场,孩子们时而认真记录,时而激烈辩论,不仅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也学会了用理性思维看待问题。
服务上门“暖人心”
法治关怀无死角
针对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司法所通过“送法上门”专项行动。铁路西村司法所、雁南司法所组织法律志愿者走访辖区,为青少年送上定制化法治服务——不仅手把手教他们辨别“不良校园贷”“虚假兼职”的陷阱,还联动心理咨询师开展情绪疏导,帮助缓解成长焦虑;东岗司法所、铁东司法所则联合社区网格员,在小区凉亭、儿童活动区设置“微普法点”,通过“一对一讲解+趣味问答”的方式,为假期独自在家的青少年普及“陌生人敲门应对技巧”“紧急情况报警流程”等实用知识,让法治关怀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街头宣传“聚人气”
全民参与护成长
在商圈广场、公园入口、社区小花园等人员密集区域,团结新村司法所搭建“法治游戏区”,设置“法律知识大转盘”“法治拼图挑战赛”等互动游戏,青少年通过答题赢取法治书签、文具,在玩乐中掌握法律常识;渭源路司法所、东岗西司法所、靖远路司法所、火车站司法所发动“法律明白人”、大学生志愿者向过往青少年及家长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法》《未成年网络保护条例》知识读本,现场解答“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发现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该如何干预”等问题,呼吁家长、商户、社区共同参与青少年法治保护。
活动期间,各司法所共开展暑期青少年普法活动3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及家长1000余人次。下一步,城关区司法局将持续优化青少年普法模式,推动“暑期普法”向“全年护航”延伸,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质的法治环境。
来源:甘肃普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