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全球化,还在“炼气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4 15:01 4

摘要:一方面 Robotaxi 在国内已经全面无人化,进入稳定成熟的运营模式,另一方面 Robotaxi 玩家在国内的运营区域开始挺进一线城市核心区域,譬如高铁站、机场等区域,打通了商业化盈利模式。

Robotaxi 全球化已经到了从游击战到规模战的节点。

背景是 Robotaxi 玩家在国内运营逐渐进入终极形态,有了向全球化发起冲击的底气。

一方面 Robotaxi 在国内已经全面无人化,进入稳定成熟的运营模式,另一方面 Robotaxi 玩家在国内的运营区域开始挺进一线城市核心区域,譬如高铁站、机场等区域,打通了商业化盈利模式。

国内市场逐渐稳定成熟,全球化就成了 Robotaxi 玩家的下一个增量竞争。

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萝卜快跑三大国内头部玩家已经布下全球化棋局。就连 Momenta 也抓紧追赶,计划 2026 年初在欧洲启动商业化运营。

相比国内 Robotaxi 玩家攻城掠地全球化,海外 Robotaxi 玩家对全球化属于蜻蜓点水。只有 Waymo 开始在东京投放测试车辆,海外玩家全球化远落后于中国玩家。

所有人都清楚 Robotaxi 全球化不只是牌照数量之争,还在于成本之争、速度之争,技术泛化性之争,甚至还与一家公司的国际化视野、气质高度相关。

有趣的细节是,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这两家美股上市公司,其全球化节奏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内玩家。

借用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楼天城在评价特斯拉时所言,他们走过的路,特斯拉也不会少走。

全球化也类似:所有玩家在本地市场走过的路,在海外市场一步也不会少走。

如果按照最近大火的《凡人修仙传》的修行等级来看,整个 Robotaxi 玩家的全球化,还处于最基础的炼气期。但 Robotaxi 全球化,却是所有玩家必须回答的问题。

01、实现全球化运营的玩家,是极少数

目前中国玩家 Robotaxi 全球化玩家主要为三雄: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和萝卜快跑。

海外玩家主要以 Waymo 为主,而特斯拉和 Zoox 仍然只在美国本土运营,暂时没有出海意图。

这是因为 Robotaxi 全球化是绝对的复杂系统。

只有本土化强的玩家才有财力与技术实力考虑在海外开疆拓土。楼天城曾向汽车之心表示,全球化的本质上是在出海前,先要在国内卷出来。

显然,文远、小马、萝卜、Waymo 已经属于本地市场「卷出来」的第一梯队。四家均在特定城市全面开启了全无人商业化收费运营。比如国内三强都在国内获得了最高等级的第 12 级牌照(全无人商业化收费运营牌照)。

整体来看,Robotaxi 全球化仍处于竞争早期,大多数都处于拿到牌照的测试路跑阶段。

这就跟特斯拉进入 Roboatxi 行业,再重新把其他玩家的规模化路径走一遍一样。按照楼天城所说,出海到其他国家也都是一步步来,政策都是先给几辆,试一试如果做得不错,才能再扩大规模。

特斯拉Robotaxi在奥斯汀开展试运营

这是因为,尽管成熟的本土经验、技术泛化性能力可以让玩家在海外市场加快复制速度,但真正考验全球化的还有各种程序性问题。

一来在于合规性:通常 Robotaxi 玩家先要解决车辆进入当地的合规问题。比如申请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运营许可、全商业化运营许可不同阶段的相关牌照或者批文。

二来在于安全性问题:Robotaxi 玩家进入海外市场要经历本地化的技术验证。车辆安全和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当地规定,甚至还要为 Robotaxi 做定制配件,最后还要与合作方一起搭建当地运营体系。

每一步都是不小的挑战。

因此,目前有全球化布局的四家核心玩家都基本都处于路跑、测试阶段或在海外建设研发中心。唯一有实际运营的,就是文远知行早年与 Uber 合作,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落地的 Roboatxi 车队,用户可以通过 Uber 真正叫到 Robotaxi。

从牌照数量、车队规模、运营国家数量、盈利状况,可以大致看清四家 Roboatxi 玩家的全球化图景。

文远知行是目前唯一开启全球化实际运营的 Roboatxi 玩家。

据汽车之心梳理,文远知行有 6 个国家自动驾驶牌照(中国、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美国、新加坡、法国),在超过 10 个国家开展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及研发。目前,文远运营着中东最大的 Robotaxi 车队,今年在当地车队数量将达到 50 辆。

小马智行在布局规模上于文远不相上下,小马除了中国,同样还进入到了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德国、韩国、美国弗里蒙特测试,着手部署运营。小马在卢森堡还同时设置了欧洲研发中心,但目前在全球市场还没有正式提供商业化出行服务。

另外一个玩家萝卜快跑,全球化仍处于追赶状态。

布局范围相对落后于其他两家,目前萝卜在国际市场上拿到了 2 个国家和地区的测试牌照,包括香港地区自动驾驶运营牌照,以及在迪拜道路验证测试。

萝卜快跑在香港开展测试

此外,萝卜快跑还正在中东和新加坡市场向前追赶。萝卜快跑在今年与迪拜道路交通局(RT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迪拜部署 1000 辆无人车,未来将启动 50 辆自动驾驶车辆的试验运营,直至达到 1000 辆水平。

Waymo 在海外市场也主要是测试阶段,一个落点在日本东京,Waymo 与本田联合开发测试,另一个在沙特,但 Waymo 在沙特 NEOM 新城的无人化运营到 2026 年才会落地。

四个玩家全球化的规模、所处阶段不同,但 Roboatxi 玩家对于出海目的地的优先程度,却出奇一致:中东>日韩>欧洲>东南亚。

中东成为了 Robotaxi 玩家趋之若鹜的黄金实验田,原因在于三点。

第一,高收益场景非常集中。在文远和小马核心布局的迪拜、阿布扎比,这两座城的旅游业态非常丰富、出行生态很成熟。以迪拜为例目前网约车单程区间大约 15-25 美元,Robotaxi 单公里收益相比国内成倍增长。

第二,中东地区有更强大的资本加持。在中东国家,引进 Robotaxi 玩家最多的迪拜和阿布扎比,都是以投资+运营的双向模式来引进 Robotaxi 玩家。

一般主权基金都会要求被投企业在当地部署服务,也更有利于帮助 Roboatxi 玩家进入中东地区以及在中东拓展规模。阿布扎比的主权财富基金 Mubalada 在去年 10 月份就投资过 Waymo,小马智行也曾获得沙特阿拉伯(NEOM)旗下投资基金 NIF 的 1 亿美元投资。

第三,中东地区在政策法规上也更加大胆,这些政府基本上都把 Robotaxi 视为城市名片,在政策审批上相对快捷。

比如,9 年前迪拜就曾发布《迪拜自动驾驶交通运输战略》要在 2030 年将 25% 的日常交通将实现无人驾驶。

同时,中东国家在牌照颁发上相对宽松,2023 年,阿联酋就陆续为 Robotaxi 玩家颁发无人驾驶测试牌照,率先允许无安全员、无方向盘的无人车上路测试。

所以中东地区在单价、政策和资金上的长板都更突出。

现在情况也在慢慢改变,尽管欧美、东南亚、日韩在数据限制、收益和合作模式上都有比较明显的短板,但是国内玩家乘胜追击的底气十足。8 月 15 日,文远知行和东南亚应用平台 Grab 达成数千万美元股权投资协议,准备进军东南亚市场。

这有可能代表中国玩家 Robotaxi 的出海逻辑,从部署发达国家的「Easy 模式」,转向了部署发展中国家,但空间、挑战都更大的「深层发展模式」。

02、Robotaxi 全球化四强,节奏各异

抛开 PPT 的饼画得多大,实打实在海外落地的,还是那四张老面孔:Waymo、萝卜快跑、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

不过,四位玩家进度条拉得还不一致。当文远的 Robotaxi 在中东土地上载人运营时,Waymo 还在东京街头采集数据。

差距背后,是 Robotaxi 全球化策略的硬分叉:有人 all in 政策红利,有人抢占新兴市场,还有人在硬磕技术安全。

文远知行是最先起跑的一家,也是牌照吃到饱的一家。

今天是全球唯一一家集齐六国牌照的玩家。对于 Robotaxi 而言,牌照就是通行证,意味着掌握了绝对先发优势。

而回溯文远 Robotaxi 的出海进程可见,文远的领跑,本质上是压中了中东市场爆发,且出手够早、够重。

2021 年,阿布扎比自动驾驶项目向全球范围招标,文远成为唯一中标玩家,就此拿下了萨迪亚特岛、亚斯岛和机场线的运营权。对于文远而言,这不只是一笔订单,还是一块极端环境的技术试验田。

直面 50 度的高温、沙尘、干燥的常态化天气,文远为 Robotaxi 加装了硬核防护,包括给车载计算平台设计综合热管理系统,为激光雷达配置自清洁装置等,给豪华车型配置冰箱等。

两年期间,2 万单,0 安全事故。数据换来了一张硬通货——阿联酋颁布的中东及全球首张国家级全域自动驾驶牌照。含金量在于三点,全阿联酋通用,公开道路适用,文远全系产品可用。

文远知行Robotaxi在阿布扎比开展纯无人测试

尽管阿联酋各酋长国交管局均独立,但这张牌照还是让文远在市场扩展中博得先机,比如迪拜。

今年包括文远、小马智行、萝卜快跑先后与迪拜交管局签约,但目前仅有文远一家跑进了带安全员的公开收费运营阶段,其余两家还在进行道路测试。这足以说明文远的先发优势。

另外,Robotaxi 之外,文远的无人小巴、环卫车也成了破局利器。

文远知行相关人士告诉汽车之心,由于海外工会强势,替代人力的公共车辆反而更好切入市场。目前文远小巴已拿到新加坡、法国纯无人运营牌照,在东南亚和欧洲提前卡位。

而紧随文远之后的萝卜快跑、小马智行,在近期也急转舵头,除了在中东这片热土刷存在感,还在欧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抢先布局。

萝卜快跑的打法更偏互联网,主张高举高打,平台通吃。

2024 年底,萝卜快跑拿下香港首张自动驾驶先导牌照后,今年直接在中东堆量,放话要在迪拜部署超 1000 台 Robotaxi,在阿布扎比建立最大无人车队。

同时,萝卜快跑同时绑定了 Uber 和 Lyft 两大全球出行平台,计划进军亚洲、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全球市场,试图靠生态位直接博大。

小马智行则更像是战略投资人,不追求突然猛攻,而是强调循序渐进。

2023 年,它就开始在中东土地上「刷脸熟」,先是获得沙特新未来城 1 亿美金注资,后又进入阿布扎比开展道路测试。

2024 年,小马继续密集「播种」,不仅与韩国企业 GemVaxLink 成立合资公司,在首尔试水 Robotaxi,又与卢森堡签约建立研发中心,并联手新加坡交通运营商康福德高推动 Robotaxi 在东南亚落地。

显然,今年的小马智行已经步入「结果」阶段,除了在迪拜区域开展 Robotaxi 公开道路测试外,欧洲市场迎来质性进展,3 月份,卢森堡为其颁发自动驾驶牌照,让它成了首个在欧洲设国家级枢纽的中国自动驾驶企业。

小马智行在卢森堡部署Robotaxi进行测试

在中国玩家集体对 Robotaxi 出海「上头」时,老将 Waymo 反倒冷静许多。

Waymo 更倾向于单点慢渗透的打法。

尽管它在 Robotaxi 上布局最早,但长期以来都待在北美,直到今年初,才开始了第一次境外试水。并且不在中东地区凑热闹,而是把首站定在「冷门」地:日本东京。

现阶段,Waymo 与日本株式会社合作,通过出租车司机人工开车采集右舵数据,在美国开展模拟化测试,并未公布商业化的具体时间表。

这种「慢节奏」是 Waymo 一贯的行事风格。实际上,对于技术稳定性的严苛,使其在北美也并未贸然扩张。另外,与萝卜快跑玩家们对于单车成本的掌控力不同,Waymo 对于车辆硬件的重资产投入,也使其在出海上枷锁更重,考虑得更加谨慎。

03、找到好队友,打造一个好样本

如果将 L2+级出海,比作困难模式,需直面各地交规差异、地理环境等技术挑战,那么 Robotaxi 的出海,则堪称地狱副本,在前者基础上,还多了政策雷区、宗教文化、人力替代争议难题。

从四位 Robotaxi 玩家动向来看,两条方法论已经摆在台面上。

第一,先造出一个城市样本。

选城就是选战略。这个城市要承担起技术验证、模式打磨等任务,才能在后续扩张时最大限度释放乘数效应。

一方面,它有充足的政策氧气。比如新加坡的「监管沙盒」、迪拜的智能交通专项政策,本质上是绕过牌照开了个测试绿灯。

另一方面,该样本得具备强示范性,就像文远锚定阿布扎比这一中东标志城市,通过攻克极端环境展示技术领先性,还借国际城市传播力提升品牌知名度;萝卜快跑押注香港右舵市场,试图在东南亚、欧洲市场复制经验。

第二,找到好队友借力打力

Uber 与 Lyft 作为全球第一、二大出行平台,理所当然成为了 Robotaxi 玩家合作桌上的座上宾。目前四家企业都抱紧了 Uber 大腿,借其运营网络向全球市场扩张。

但想要扎根,除了绑定大平台,还得抱紧「地头蛇」

比如,小马智行在新加坡绑定康福德高,借其轨道交通资源、运营服务体系,规避自身入局壁垒的高成本与高阻力。

此外,本地队友的必要性还集中体现在破解数据敏感困局上

Waymo 在日本拉拢交通株式会社,让出租车司机帮忙采数据,既是利用株式会社的在地经验提升数据质量,也是为了确保源头数据合规,降低监管方的安全疑虑。

实际上,文远知行最早进入阿布扎比市场时,同样是用当地互联网巨头 Bayana 充当数据「白手套」,获得脱敏后的数据。

当然,往更深层次着眼,好队友的另一层释义,也在于中国供应链企业的抱团。

禾赛科技作为文远知行、萝卜快跑、小马智行的核心激光雷达供应商,在出海层面也会协同 Robotaxi 玩家们,按需定制适配性硬件,满足其本地化极端环境等需求。

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加深了 Robotaxi 的技术稳定性,也为出海成本增加了一道保障。

无论如何,Robotaxi 全球化已成定局,更是未来十年的核心战场。

牌桌上的四位玩家,尤其贴身肉搏的中国三强(文远、萝卜快跑、小马),已将中东的公开运营视为明年必须拿下的山头。

这也意味着,眼下的先发身位、牌照数量、盟友阵势,随时可能被翻盘。

而 Robotaxi 行业最大的 X 因素,特斯拉终于下场搅动池水

马斯克曾表示,在 2025 年底前,Robotaxi 将覆盖美国一半人口区域,并逐步移除安全员实现完全无人驾驶运营。显然,这是比 Waymo 猛烈百倍的攻势。

由此,特斯拉触发的鲶鱼效应,将颠覆现有市场格局,还是又掀起一场概念狂欢?相信答案已经不远了。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