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也是一名财经领域的“工作者”,就以财经内容创业者温义飞列出那个经济学公式:U(效用)=α×钱+β×精力指数+δ×道德指数+γ×心情指数为例,他巧妙地诠释了每个自媒体创作者面临的核心抉择。
手机屏幕上刷到的每一个内容,背后都藏着创作者的两个灵魂:一个热血澎湃地分享知识,一个冷静计算着收益成本。
我也是一名财经领域的“工作者”,就以财经内容创业者温义飞列出那个经济学公式:U(效用)=α×钱+β×精力指数+δ×道德指数+γ×心情指数为例,他巧妙地诠释了每个自媒体创作者面临的核心抉择。
是为了情怀随心创作,还是为收益系统运营?这个难题困扰着许多内容创作者。
自媒体创作者本质上走在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上。情怀型创作者随心所欲,分享知识和见解,把内容当作自我表达的艺术。他们的满足感来自于创作过程本身和读者的认可。
利益型创作者则将内容视为商品,深入研究市场趋势和受众偏好。他们的世界充满了流量计算、用户画像和转化率,每一篇内容都是精心设计的商业环节。
3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对财经内容有着特殊需求。他们面临 retirement planning、财富传承、防范金融诈骗等实际问题,需要专业、可靠且易懂的财经指导。
近年来,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针对老年群体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如成都银行联合成都市老年大学推出了《乐龄金融知识教育系列片》,通过短剧形式讲解金融理财、防范诈骗等知识。
这类内容采用故事化表达、本土化演员和实用化场景,极大提高了老年群体的接受度。对于创作者而言,这个赛道既有社会价值又有商业潜力。
财经内容在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作为一名财经领域自媒体工作者,我国财经领域的同行们更为了解一些。那我就列举一两个案例:
2020年,“直男财经”在抖音上线4个月就粉丝400万,每条阅读量平均达20万。
“直男财经”选择的是“内容下沉”策略。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脱口秀形式解读财经热点,覆盖央行新政、国际石油价格涨跌等话题,成功吸引了大量普通用户。
另一种成功模式是专业深度路线。如半佛仙人和巫师财经等在B站发布10-20分钟的深度财经视频,讲解“为什么茅台报价高出天际”、“瑞幸咖啡如何暴打资本主义”等话题,同样收获百万级点击。
作为创作者,你需要找到自己的效用公式平衡点。问问自己:你更看重收入、创作自由、社会影响还是心理满足?
情怀路线的优势在于创作自由度高,心理满足感强,更容易建立个人品牌特色。但往往面临收入不稳定、传播范围有限的挑战。
商业路线的优势则是收入潜力大,受众范围广,内容生产系统化。但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可能被迫制作自己不太感兴趣的内容。
无论选择哪种路径,一些成功要素是共通的。内容质量是根本,财经内容需要专业性和准确性;持续输出是关键,定期更新才能维持受众关注。
针对中老年群体的财经内容,需要特别注意降低理解门槛。就像众邦银行推出“幸福人生专区”,采用大字版模式、一键客服等功能,让智能操作更简单。
同时,可以考虑内容形式多样化。除了视频,还可以尝试短剧、线下活动等多种形式。工行龙岩上杭支行就通过与社区合作,设置金融知识讲解区、智能设备实操区等,提供一对一指导。
未来,随着银发经济潜力释放,针对中老年群体的财经内容需求将会增长。那些能够提前布局、找到情怀与利益平衡点的创作者,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机。
自媒体不只是传播知识,更是建立信任。无论选择情怀还是利益,最终能够持续发展的,永远是那些能够为受众提供真实价值的创作者。
在自媒体的世界里,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有适合自己的人生方程。问问自己:你希望从创作中得到什么?答案就在那个属于你的效用公式里。
来源:骏逸创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