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谈孙东旭“离职”:休假时间会很长,但不是离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4 16:20 2

摘要:8月22日,东方甄选发布2025财年(截至2025年5月31日)综合业绩报告。财报数据显示,2025财年实现营业收入43.9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5亿元同比减少32.7%;实现净利润6074.5万元。

俞敏洪辟谣孙东旭离职:一场现代企业“职务转型”的职场启示录!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8月22日,东方甄选发布2025财年(截至2025年5月31日)综合业绩报告。财报数据显示,2025财年实现营业收入43.9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5亿元同比减少32.7%;实现净利润6074.5万元。

若剔除出售与辉同行产生的财务影响,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表现更为亮眼——由2024财年的1.04亿元同比增长30%至2025财年的1.3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财报明确指出自营产品已成为东方甄选的核心增长驱动力。报告期内,自营产品占平台总GMV(商品交易总额)的比重约43.8%;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已累计推出732款SPU(标准产品单位)自营产品。

日前,东方甄选前CEO孙东旭的职务变动传闻引发广泛关注。在本次财报分析师会议上,俞敏洪对近期的传闻进行了辟谣:确认孙东旭“正在休假”且“并未离职”,只是以“顾问”身份继续为公司服务,这场风波暂时平息。然而,这一事件背后折射出的现代企业高管职务转型现象,却值得职场人深思。

传统企业中,高管变动往往非黑即白——要么留任,要么离职。而孙东旭的案例展示了一种更为柔和的过渡方式:从CEO职位退下后,以顾问身份继续参与公司事务。这种安排既保留了组织知识的连续性,又为双方提供了缓冲空间。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这种“柔性退出机制”越来越常见。它避免了 abrupt transition( abrupt transition)带来的震荡,让企业能够平稳过渡,同时也为高管提供了心理调适期和职业重新定位的机会。

俞敏洪在回应中特别强调,孙东旭“一直以东方甄选和我的顾问的方式工作”。这一表述揭示了顾问角色的双重价值:一方面,孙东旭作为前CEO,拥有丰富的组织记忆和行业洞察,能够为公司战略提供连续性支持;另一方面,他作为俞敏洪的个人顾问,又能够为企业最高决策者提供独到视角。

在这种安排下,企业既避免了完全切断与经验丰富高管的联系,又不必受制于传统的汇报关系和职权划分。这是一种更为灵活的知识管理方式,特别适合处于转型期的企业。

孙东旭的案例反映了当代职场的一个重要趋势:职业身份的多元化。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多个职业身份——可能是某家公司的顾问、另一家企业的董事,同时还可能是个投资者或创业者。

这种身份多元化打破了传统“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职场观念,允许专业人士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可以更精准地获取所需 expertise( expertise),而不必承担全职高管的高昂成本;对个人而言,则意味着更多元的发展路径和工作方式选择。

东方甄选这次处理传闻的方式也值得关注——俞敏洪亲自出面澄清,孙东旭本人在评论区互动回应。这种及时、透明的沟通方式,有效避免了谣言进一步发酵。

在信息传播极速的社交媒体时代,企业如何处理高管变动传闻,已经成为组织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及时、准确、一致的信息发布,不仅能够稳定投资者和员工情绪,也是企业形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孙东旭案例还引发了我们对当代职场伦理的思考。当一位高管从核心职位退下,如何界定其与公司的关系?双方应遵循怎样的行为准则?

传统的“非竞业即合作”二元对立思维已经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现代职场需要更加细腻的伦理框架,来规范各种新型工作关系——包括但不限于顾问、咨询、兼职等多种合作形式。

孙东旭的身份转变最终揭示了一个深层职场真理:一个人的价值不应完全由职位头衔定义。在知识经济时代,专业能力、行业洞察和人脉资源往往比 formal position( formal position)更为重要。

对职场人而言,这既是一种解放,也是一种挑战。它要求我们不再局限于追求更高的头衔,而是专注于构建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对企业而言,则需要创新组织设计,打造能够灵活整合内外人才的生态系统。

孙东旭或许不再担任东方甄选CEO,但他以顾问身份继续贡献价值的事实表明,真正的职场影响力来自于能力而非职位。这或许是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最重要职场启示。

网友热议

@阿miao三声(IP京):
这种顾问转型模式真的很聪明!既保留了高管的经验价值,又给组织焕新的空间,值得很多企业学习。

@邂逅天蠍座(IP沪):
说白了就是明降暗不降,面子工程而已。真要重视怎么会从CEO变成顾问?懂的都懂。

@Ritapd(IP粤):

作为HR,我认为这种安排非常专业!知识管理不就应该这样吗?为什么非要非黑即白地‘要么留要么走’?

@凹秋南湾(IP吉):
俞敏洪亲自下场辟谣,说明孙东旭确实还有影响力。不过评论区互动有点刻意,感觉像是危机公关的统一动作。

@海的大娃(IP贵):
现在职场身份真的越来越多元了!不再是一家公司一个岗位干到老,多种身份并存可能成为未来趋势。

@章俞哥(IPHK):

新东方体系真的很擅长这种‘软着陆’。当年徐小平、王强离开也是一样体面,俞老师确实有一套处世哲学。

最后一条,
影响降低到最小!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