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史上,15位国军将领的沙场外号,他们的外号如何得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4 12:49 3

摘要:当我们在台北“忠烈祠”看见张灵甫牌位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孟良崮展区对峙,这些外号仍在撕裂的历史叙事中飘荡。

以下是15位国军将领的经典外号及其由来,结合其军事特质、性格特点与历史背景的深度解析:

1. 邱清泉——“邱疯子”

外号由来:

→ 徐州会战率装甲部队孤军突入日军阵地,被称“疯将”

→ 淮海战役中高喊“只有战死的邱清泉,没有投降的邱疯子”

矛盾评价:部下敬其勇猛,同僚恶其狂傲

2. 黄维——“书呆子将军”

外号讽刺:

→ 淮海战役死守"坦克阵",拒听部下机动建议

→ 被俘后仍研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贵军可否借阅?”

历史注脚:1975年最后一批特赦战犯

3. 薛岳——“老虎仔”(粤军专属)

威名溯源:

→ 长沙会战创“天炉战法”歼敌10万

→ 少年从军时因虎牙得名,后成威震日寇符号

晚年落寞:台岛隐居至102岁,拒写回忆录

4. 何应钦——“何婆婆”

性格具象:

→ 西安事变主和派,被讥“对日软弱如老妪”

→ 军中调和各派系,蒋介石嫌其“过柔”

历史瞬间:1945年南京受降仪式主角

5. 刘峙——“猪将军”

耻辱标签:

→ 淮海战役昏招频出:电令“所有部队向我看齐”致混乱

→ 早年为蒋替身得宠,后因无能遭唾弃

黑色幽默:退台后被派当小学算术老师

6. 张发奎——“张发癫”

铁血印记:

→ 淞沪会战喊出“胜也打,败也打,不死不休!”

→ 南昌起义镇压者,却因反蒋被称"癫狂"

晚年觉醒:1980年北京逝世,骨灰葬八宝山

7. 张灵甫——“瘸腿将军”

悲壮符号:

→ 武汉会战右腿中弹,拒截肢跛行指挥

→ 孟良崮战死前电报:“弹尽援绝,誓死报国”

两岸镜像:大陆称“张灵甫”,台湾尊“张钟麟”

8. 陈诚——“小委员长”

权力密码:

→ 主政台湾时推行土改,完全克隆蒋氏风格

→ 日记与蒋介石格式雷同,连错别字都模仿

历史吊诡:1965年临终前烧毁全部档案

9. 宋希濂——“鹰犬将军”

忠诚悖论:

→ 红军长征时率36师穷追不舍

→ 1949年却拒绝蒋介石炸毁重庆命令

自我救赎:特赦后任全国政协常委,著书忏悔

10. 戴安澜——“海鸥将军”

异国忠魂:

→ 缅甸同古战役以寡敌众,战前动员:“虽死必守!”

→ 周恩来挽联:“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肉身归国:遗骸经滇缅公路运回,十万民众跪迎

11. 顾祝同——“顾百顺”

官场智慧:

→ 西安事变后替蒋善后,活埋张学良亲信不眨眼

→ 军中流传:“顾长官点头不算摇头算”

-长寿秘诀:1987年以94岁高龄在台去世

12. 胡宗南——“西北王”

权力版图:

→ 掌控陕甘宁40万大军,却屡败于彭德怀

→ 部将讥讽:“只会在窑洞门口耍威风”

婚姻传奇:戴笠做媒娶军统女特工叶霞翟

13. 杜聿明——“救火队长”

临危宿命:

→ 辽沈、淮海两次"接盘"东北、徐州败局

→ 被俘时叹:“早知道该学陈明仁起义”

改造典范:1959年首批特赦,任文史专员

14. 卫立煌——“常胜将军”

胜率神话:

→ 忻口会战创华北最佳战绩

→ 1948年任东北剿总却“消极避战”

回归之路:1955年从香港秘密回大陆

15. 孙立人——“丛林之狐”

战术大师:

→ 仁安羌大捷用"火把疑兵"吓退日军

军史学者刘统指出:

当我们在台北“忠烈祠”看见张灵甫牌位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孟良崮展区对峙,这些外号仍在撕裂的历史叙事中飘荡。

来源:关注历史的小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