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姥姥的列宁装》丨沂蒙精神的传承与礼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4 13:43 3

摘要:2015年,我参与了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新沂蒙”美术作品展。山东艺术学院精心组织并顺利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创作活动。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与创作背景下,以“姥姥”和“沂蒙精神”为核心元素,我创作了综合材料绘画作品《我的姥姥》。此后,我的另一幅作品《姥姥

2015年,我参与了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新沂蒙”美术作品展。山东艺术学院精心组织并顺利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创作活动。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与创作背景下,以“姥姥”和“沂蒙精神”为核心元素,我创作了综合材料绘画作品《我的姥姥》。此后,我的另一幅作品《姥姥的列宁装》成功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并被山东美术馆收藏。

《我的姥姥》200X180cm 综合材料绘画

一、创作缘起:姥姥的红色记忆

我的姥姥是沂蒙山人,抗日战争中期的老战士。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先后担任妇女干事,妇救会长,带领老区的妇女一起办识字班,磨军粮,做军鞋,支援前线。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她带领群众转移,躲避敌人的扫荡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历尽艰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解放后,姥姥一直保持艰苦奋斗,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离休后,虽年事已高,仍挂念老区的姐妹们,为沂蒙山区的困难老乡捐款捐物,姥姥的一生,一直保持着沂蒙山人特有的朴实,善良,勤俭、乐于助人的品质。

沂蒙妇女做军鞋(网络图片)

我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姥姥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存在,她的故事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姥姥并不善言辞,记忆中,她常常坐在那张老旧的沙发上,听着最爱的京剧,闭目养神。每当精神稍好,便会微笑着讲述她过去的岁月。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联起那个跌宕起伏的时代。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深深震撼着我,成为我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

我的姥姥(照片)

姥姥是我心中最敬爱的人,也是我作品《我的姥姥》中唯一的主题人物。作品将姥姥与背景中的红色革命战线紧紧相连,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浓厚的革命氛围,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壮丽故事。画面中的文字,是我对这幅作品的深情注解。它不仅诠释了我的创作意图,更承载着我对姥姥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画中姥姥那熟悉的笑容仿佛穿越了时空,温暖着每一个看到这幅画的人的心。这幅作品不仅是纪念姥姥,也是向所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无畏奉献的沂蒙山革命前辈致敬。伟大的沂蒙精神,让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姥姥的列宁装》200X150cm 综合材料绘画

《姥姥的列宁装》作为后续创作,再次将“我的姥姥”与“沂蒙精神”融入其中。姥姥的“列宁装”是她最珍贵的“战袍”。列宁装曾是那个时代革命的象征,革命同志的象征;见证了她从青春到暮年的岁月;见证了沂蒙山的烽火与和平。它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是革命的标志,是希望的象征。每当我看到那件略显陈旧却依然挺括的列宁装,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那是对姥姥的怀念,也是对那段历史的敬畏。

绘制草图

二、创作过程:材料与情感的交融

创作《姥姥的列宁装》时,我选择了各种纸、布、麻绳和颜料作为创作材料。纸的质感,让我想起姥姥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布的温暖,仿佛能触摸到姥姥的体温;麻绳的坚韧,象征着沂蒙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而颜料,则是我用色彩为这段历史赋予的生命力。在创作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背景中若隐若现的老照片中,展现了两个身着列宁装的女性,她们是无数沂蒙先辈的缩影。氤氲的水墨与斑驳的旧报纸,仿佛在帮我描绘那个年代的记忆。粗糙的麻绳与褶皱的纸张勾画出的列宁装,身形虽小,却无比坚毅。这件衣服在岁月的洗礼下虽已褪色,但依然散射着光芒。饱和色调的五角星是无数人心中坚定的来源,同时也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的壮举,并让观众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难与希望。

创作过程一、二、三、四

三、作品意义:缅怀与传承

《姥姥的列宁装》终于完成了,当我站在作品前,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激动。这幅作品是我与姥姥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我对沂蒙精神的深刻诠释。那挺括的列宁装、那红色的五角星,象征着沂蒙儿女的坚韧不拔,象征着沂蒙精神的永恒传承,更象征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文/邓云,来源:山东美术馆)

《姥姥的列宁装》在山东美术馆展览

《姥姥的列宁装》创作局部图欣赏

局部图一

局部图二

局部图三

画家简介

邓云,女,山东济南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协综合材料艺委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硕士,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

来源:文化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