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就是经济的“癌细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4 09:18 1

摘要:这两条新闻恰好就是直播带货这个行当的两面:极少数人凭借它获取了暴利收入,但同时严重缺乏监管,行业野蛮生长。

最近,有两条关于直播带货的新闻在网上火了。

第一条是,罗永浩公开表示,董宇辉自立门户后,仅仅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了二三十个亿。

第二条是关于辛巴,他在自有卫生巾品牌带来致癌争议之后“激流勇退”,由他妻子继续直播他的带货事业。

这两条新闻恰好就是直播带货这个行当的两面:极少数人凭借它获取了暴利收入,但同时严重缺乏监管,行业野蛮生长。

这里咱们先来看看一份中国网红主播的收入榜单:2024年,董宇辉年度净收入28.541亿元,李佳琦25.331亿元,辛巴24.529亿元。榜单前五全部是带货主播,且无一例外,净收入都在10亿以上。

注意,这里说的不是“销售额”,而是净收入。也就是说,他们每年拿走的现金,比很多上市公司的全年利润都要高。以后A股干脆也让主播们上市得了,这样一来A股至少也能拥有一些更具有盈利能力的“巨头企业”。

玩笑归玩笑,直播带货这个缺乏监管的行业,确实到了需要法律和监管进行整顿的时候(请注意是依靠法律而非行政权力直接干预)。

因为,一个人凭借着摄像头、靠几句类似服装城贩子们伶俐的话术,就能在一年内完成一整个中型产业链几十万人辛苦打拼的财富积累。

这不是财富的奇迹,而是对经济根基的摧毁。

如果任由其野蛮生长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为什么这么说?我有我的几条理由。

首先,直播带货的“繁荣”,是一种吸血式繁荣。

支持者们喜欢说,直播带货是“新经济模式”,是“消费新场景”,是“效率提升”。但事实上,它根本没有创造价值,而只是在竭泽而渔地榨取价值。

首先,直播间的流量经济,本质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平台、主播、品牌方三方分食,最终买单的永远是消费者和供应链上的制造业。

消费者为了所谓的“优惠”,被诱导冲动消费,结果买了一堆并不需要的东西,所谓的低价其实价格并不低;而供应链的工厂,被压榨到极限利润,甚至“赔钱赚吆喝”。

主播赚得盆满钵满,但代价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辛巴模式,2024年曾创下14小时带货64亿元的纪录。这样的销量看似惊人,但你要知道,它所造成的价格挤压,足以让整个行业的正常定价体系彻底崩塌。

辛巴带货榴莲时曾引发了全国市场价格波动,这其实已经涉及到了垄断,而反垄断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法治基础。

以后,谁还敢做品牌溢价?谁还能坚持研发投入?

所谓的价格卷生卷死,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些主播带起来的。短期是便宜了消费者,但要死掉多少工厂?

长期看,整个产业的利润空间被摧毁,研发投入停滞,产品质量下降,经济基础逐渐被掏空。

这就是所谓的“吸血式繁荣”。直播间的每一声呐喊,背后都是工厂的哀嚎。

还有一个致命的因素在于,直播带货缩短了产业链,但严重减少了就业。

有人说,直播带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但效率的背后是什么?是就业岗位的消失。

传统零售环节,有批发商、代理商、经销商、商场导购、线下门店店员……这一整条链条上,承载着数百万、上千万个就业岗位。

而现在,主播和平台直接把产品从工厂卖到消费者手里,几乎掐断了整个中间环节。

结果是:产业链变短了,社会的就业池也缩小了。原本靠着零售和渠道吃饭的一大批中小企业、店铺、个体户,被一场场直播硬生生赶出了市场。

直播间看着很热闹,也宣称自己创造了一些新的就业,但这些新的就业背后是更多倍底层实体就业岗位的消失。

有这样一个数据:

李佳琦2022年销售额约为650亿,但他的团队只有几百人而已。

而华润万家2022年的销售额约为692亿元,其业务版图覆盖全国112个城市经营约3300家门店,全国员工95000多名。

对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而言,就业的减少对经济和社会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极端的贫富差距正在被直播带货放大。

董宇辉28.5亿的净收入,相当于全国570万个普通城镇居民的全部收入。李佳琦和辛巴也都在20亿以上。榜单前五的主播,加起来一年拿走超过百亿现金。

问题是,这百亿财富是怎么来的?它来自于无数消费者的荷包,来自于工厂被压榨掉的利润,来自于数百万被挤出就业链条的小商贩。

也就是说,极少数人,凭借互联网流量垄断,轻轻松松攫取了整个社会财富的大头。

这不仅制造了极端的贫富差距,还让普通人愈发觉得不公平: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一年只挣几万元,而主播随口几句就能赚几千万?

这种不公平感,一旦积累,就是社会心理的毒药。它会加剧阶层固化,打击勤劳致富的信念,撕裂整个社会的信任感。

我知道一定会有人说:你这是嫉妒。

所以最后我要说的也是直播带货最致命的一个缺陷:他们根本就没有创造真正的创新价值。

让我们从直播间的狂热里退出来,冷静地想一想:主播们到底创造了什么?

他们并没有研发出一项新技术,没有改良一条生产线,没有提升任何产业效率。他们所做的,不过是借助流量和情绪煽动,把产品卖出去而已。

要知道,经济发展的根源是来自于创新,美国之所以能在长达一个多世纪都保持全球最强,就是因为它源源不断的企业创新能力。但直播带货能带来什么创新?

真正的创新者,是那些埋头研发芯片的工程师,是夜以继日做实验的科学家,是不断改良工艺的产业工人。但这些人,他们的年收入可能还远远不如某个小主播一场直播的提成。

当一个社会的最高回报,不是给到那些真正推动进步的人,而是给到一群卖货主播时,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就已经开始扭曲。这种价值观的扭曲,会进一步异化青少年的价值观。

失控的直播带货,就是经济的“癌细胞”。

从表面上看,直播带货似乎是拉动消费、刺激内需的好办法,所以它一直得到主流媒体的赞美。但事实上,它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畸形模式。

它就像是给经济不断地打肾上腺素:短期内兴奋、交易量暴涨,但长期看,身体却严重透支、根基走向崩塌。

价格体系被破坏,制造业利润被榨干,产业链就业岗位被挤掉,创新被挤压,社会财富差距急速扩大,价值观彻底错位……所有这些,都是经济的“癌变”。

癌细胞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生长得极快,繁殖力极强,但却以消耗宿主为代价。直播带货就是这样的癌细胞。它疯狂扩张,掠夺资源,但最终会让整个经济体虚弱、失血。

所以,直播带货必须被法律和监管规范,而不是任其野蛮生长。从反垄断、消费者权益保护、产品安全监管、税收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严格规范。

当然,这篇文章绝不是主张动用行政权力直接“重锤”直播带货行业,而是希望市场经济的法律能够真正起作用,让直播带货行业受到应有的规范。

真正的经济大国,靠的不是直播间的吆喝声,而是产业的厚度、科技的突破、经济结构的健康。否则,当未来的经济模式都寄托在主播的一张嘴皮子上时,那才是真正的经济国运之危。

来源:黑噪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