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哲文混淆兰州黄河南北的秦、汉、明长城。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明长城条目中标示的甘、宁地区明长城“越黄河”路线实为明朝于万历二十七年另筑“松山新边”后该地区的边防守势,而不是甘、宁地区明长城的原貌和全貌。罗哲文先生对甘、宁地区这段长城的图示与解
西北长城
学案诸说简介
(宁夏)周兴华
罗哲文长城错说之六
罗哲文混淆
兰州黄河南北的秦、汉、明长城
(宁夏)周兴华
罗哲文(1924一2012年)
《长城》
罗哲文(1924一2012年),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著有《长城》《长城史话》等,错说长城。
罗哲文错说秦长城。罗哲文先生对宁夏秦长城4年间有二说,前后观点不同,后说修改前说,修改后有正确也有错误。
罗哲文混淆兰州黄河南北的秦、汉、明长城。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明长城条目中标示的甘、宁地区明长城“越黄河”路线实为明朝于万历二十七年另筑“松山新边”后该地区的边防守势,而不是甘、宁地区明长城的原貌和全貌。罗哲文先生对甘、宁地区这段长城的图示与解说,以明晚期的“松山新边”掩盖取代了此前这一地区的秦、汉、明长城,造成了宁夏秦汉长城的“丢失”迷雾和秦、汉、明长城的混淆聚讼。
《清史稿·地理》兰州府条载:“黄河又东北过乌金峡入靖远。边墙,西自皋兰来,逾黄河南至索桥,合旧边墙,东北入中卫。” 皋兰县城位于兰州黄河北岸,俗称兰州北大门,其境内黄河北岸、南岸都有长城。所谓“边墙,西自皋兰来”是指未“逾黄河”的皋兰县黄河北岸长城。皋兰县黄河北岸长城有“旧边城”与“新边城”之分。
“旧边城”指兰州黄河北岸明代长城。皋兰县历史上是金城(兰州)的外围屏障,其县境黄河北岸的长城最早始筑于明代。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立石的《大明安宁堡神庙记》碑记载:弘治乙丑(1505年),石淙杨公(即杨一清)总制军务,“去郡踰河西三十里置安宁堡”。嘉靖十八年(1505年),陕西巡抚杨一清上《存留守城官军防虏疏》中说:“兰州黄河以北……河北盐场堡离河桥五里,定火城去河七十余里,俱系贼人出没紧关去处。若得官军在彼按伏,以逸待劳,庶可遏其深入。如蒙敕部议处……趁今四、五月间量起军民人夫,修筑定火城及添筑沿边隘口墩台,待修理完毕……于定火城按伏……于盐场堡按伏……”《甘肃新通志》载:旧边城,在皐兰县黄河北岸,东自盐场堡起,西至沙冈墩止,共五千六百二十丈。” 盐场堡、安宁堡均位于兰州黄河北岸。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陕甘总督彭泽在《上边务疏》中说:“蓋套部欲犯中卫、靖虏、兰州、莊浪,先拥众至迤北大松山住牧,哨探我边虚实,有扒里扒沙等处入寇。此处有备,自足捍御,不至大挫。成化间……原设按伏官军将各堡城、墩台,军士屯田尽弃境外,筑打小边,离城一二里者有之,五七里者有之,以至迤北套贼不拘多寡皆得侵入我境,阻截大路,抢夺人畜,边防之坏,莫此为甚……(臣乞)行令统领汉土官军前去扒里扒沙、速罕秃厮等堡亲诣踏勘,将原先城堡、墩台趁时修筑”。《明史·王以旗传》载: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以旗为三边总督,“在镇六年,修延绥城堡四千五百余所,又筑兰州边垣”。以上兰州明代长城段落俱在黄河北岸。兰州黄河北岸明代长城从桑园峡经盐场堡、安宁堡、沙井驿、永登、武威、张掖、酒泉至嘉峪关。因为兰州黄河北岸长城为明代中期始筑,所以史称“旧边城”。
关于皋兰县“逾黄河南至索桥,合旧边墙”的这段长城,其中的“旧边墙”,指位于皋兰县黄河南岸的原有古长城,明清时期称之为 “旧边墙”。明清时期之所以称其为 “旧边墙”,是以之区别于黄河北岸始筑于明代的边墙。黄河北岸明代“边墙”“逾黄河南”至索桥所合的这段“旧边墙”,是指皋兰县黄河南岸的原有古长城,这段原有古长城明代以前就沿皋兰县黄河南岸经榆中县、靖远县“东北入中卫”。关于皋兰县黄河南岸至“东北入中卫”的原有古长城(“旧边墙”),其修筑年代在《史记》《汉书》及唐、宋文献中都有记载,如,唐朝杜佑在《通典》中说:“五泉县有古苑川及古长城。” 五泉县,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在今兰州城区置。苑川,在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唐朝人杜佑在《通典》中记载的五泉县“古长城”,只能是遗存于唐朝以前的“古长城”。《重修皋兰县志》载:“长城在黄河南岸,秦蒙恬筑。明万历元年补修。厚二丈,高倍之,土色坚韌。西自新城起,沿河东至靖远县大浪沟界止,约计二百余里。”《金县志》载:长城在黄河南岸,秦蒙恬所筑。在今县境内者,自西北皋兰交界处之桑园城,长十里,沿河而至什川堡城址,有二里余。东至平滩堡至靖远交界城,有二里余。
“新边城”指“松山新边”。《五边考》载:新边自靖虏卫界黄河索桥起至莊浪界土门止,共长400里,而兰靖莊浪千四百里之衝边始安(《甘肃新通志》)。 “松山新边”从靖远哈思吉堡北的黄河索桥起,向西北经景泰县芦阳镇、红墩子村、高家墩入古浪县境至庄浪县土门川长四百里,由甘肃、固原二镇分防。《清史稿·地理》记载的皋兰县黄河北岸边墙西来 “逾黄河南至索桥,合旧边墙,东北入中卫”的线路,反映的只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在景泰、天祝、古浪境内另筑的“松山新边”后的边防守势。“松山新边”筑成后,即将今甘肃古浪、景泰、宁夏中卫西北的大片土地摒弃于“新边”之外,“盖弃地犹六七百里云”。在此之前,汉、明长城在河西“自镇番直接宁夏中卫(《五边考》)”。
“松山新边”“逾黄河南至索桥”所“合”的这段“旧边墙”并不是明代始筑的边墙。这段“东北入中卫”的“旧边墙”,西南接兰州黄河南岸靖远县、榆中县、皋兰县秦始皇长城,东北接宁夏“并河以东”段、内蒙古阴山段及辽东段秦皇长城。这段“东北入中卫”的古长城(“旧边墙”)始筑于战国秦昭王时代,后续修筑于秦始皇时代,汉高祖亦曾修缮利用过。
周兴华: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周兴华:黄河黑山峡宁夏中卫北长滩秦皇长城遗迹
周兴华: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宁夏沙坡头发现战国秦长城
周兴华:宁夏卫宁北山汉代长城岩面石刻文献(国家一级文物)
新闻报道
周兴华:考察贺兰山汉长城 周兴华:考察贺兰山汉长城
明代在沙葱沟秦长城北断头上部维修加筑的薄体长城
周兴华:沙葱沟秦代始筑、明代维修的堵沟长城北断头
周兴华:黄河红山峡沙葱沟明代维修堵沟长城南断头上部夯层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