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大型新能源 MPV 这条竞争激烈的赛道里,星海 V9 一直走的是“配置给足、价格打穿”的路线。2025 年 8 月,官方又推出了“越享系列”,两款车型指导价 17.99/19.99 万元,并在政策叠加后拉到更具冲击力的区间,直指“20 万内中大型插混 MP
在中大型新能源 MPV 这条竞争激烈的赛道里,星海 V9 一直走的是“配置给足、价格打穿”的路线。2025 年 8 月,官方又推出了“越享系列”,两款车型指导价 17.99/19.99 万元,并在政策叠加后拉到更具冲击力的区间,直指“20 万内中大型插混 MPV”的心智;同时,车系年款也补齐到 2026 款,形成更清晰的产品梯度。这一步,不只是价格动作,更是把产品边界往实用、普惠再推了一步。
从节奏看,星海 V9 先于 2024 年国内上市,再到 2025 年“越享系列”扩容,核心诉求没有变:以更低门槛把一台“尺寸、续航、舒适都够用”的新能源 MPV带进更多家庭和政企用户车库。对比同级(如更高价位的腾势 D9、传祺 E9 等),V9 以“更大的车、更全的配、更低的价格”打组合拳——这不是花活,是在 MPV 市场“价格敏感度高于品牌溢价”的现实之下做出的理性选择。
V9 的造型有明显的“中国结/青云梯”双前脸思路。中国结系列强调仪式感,格栅纵横交织;青云梯系列则用多横条镀铬,营造层层递进的梯度,配合分体式大灯与纵置四条 LED 灯带,识别度到位。这两套脸谱解决了一个现实问题:家用要温润、商务要体面。一台车满足两种社交场景,这就是 MPV 购买决策中的关键扣子。
车身侧面走的是“长轴大平面”路线,腰线从前翼子板延展至尾灯,配合隐蔽式侧滑门轨道和悬浮式车顶,减少了 MPV 常见的笨重感。尺寸长约 5230–5251 mm / 宽 1920 mm / 高 1820 mm,轴距 3018 mm;细节上,20 英寸多幅式轮毂在高配车型上显得相当协调,黑化 D 柱制造出“悬浮”观感,拉长了整车的视觉比例。
尾部采用贯穿式灯带,并且在灯腔内部使用了类水晶切割的光学结构,点亮后呈现出很强的层次感,与前脸形成呼应。整体看,V9 的造型不是“科幻秀肌肉”,而是把 MPV 的安全感、庄重感和一点科技精致感平衡到位。在路上自带“气场”,但又不会显得油腻夸张,这对于兼顾家庭与商务的用户,是一个耐看的设计逻辑。
进入车内,星海 V9 并没有走极简冷淡路线,而是选择了一种兼顾科技感和家庭温度的布局。环抱式中控台配合大面积软质包覆,在触手可及的区域使用皮革与搪塑结合,缝线细腻且走线规整,高配车型甚至在门板和中控下方加入仿木纹饰板,提升视觉层次。整体氛围给人的第一感受不是“冰冷科技”,而是“坐得舒服、看得顺眼”。
车机部分采用三联屏设计,仪表、中控、副驾屏整体连成一体,但又通过轻微的折角增加立体感,不会显得“平板贴一排”的廉价感。配合高通 8155 芯片,界面动画顺滑,UI 布局简洁,重要信息集中在驾驶者最容易触达的位置。副驾娱乐屏还支持独立播放影片,搭配车内 64 色氛围灯和 14 扬声器音响(高配),长途旅程能营造“小型影院”体验。
在 20 万级别,8455/8295P 的普及还不彻底,V9 选择 8155 + TAI 4.0 是务实解。语音响应、车载生态、导航路况、影音娱乐都在“够用好用”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它把“家庭出行”的高频场景考虑进去了:儿童/宠物遗忘提醒、生命体征检测、隐私玻璃、流媒体后视镜、64 色氛围灯、全域香氛等功能,属于“看着普通、用了上瘾”的东西。
相比之下,我更在意它在“触达乘员”的部分:包括一体化头等舱座椅、二排超长电动滑轨、加热/通风/按摩、智能扶手屏、小桌板与腿托等。这些配置不是“看参数”,而是决定实际幸福感的关键。星海 V9 在这些“微体验”上堆料颇多,这是它讨好家庭用户的核心路径。
二排作为 MPV 的“灵魂”,V9 提供了超长电动滑轨、独立座椅、腿托、通风/加热/按摩等舒适功能,并通过一体式扶手屏实现空调、座椅调节与影音控制。地板完全纯平,进出第三排非常便利;而第三排也并非“应急椅”,靠背角度可调,长时间乘坐不会觉得压抑。
整体来看,这套内饰风格偏向“精致居家+商务调性”,既能满足家庭成员对舒适与氛围的要求,也能在商务接待场景下保持得体。相比一些为了科技感而放弃温度的新能源 MPV,V9 的内饰逻辑更贴近中国家庭的审美和使用习惯
纸面数据上,V9后备厢容积 593–2792 L。和大多数 MPV 一样,第三排坐不坐得住、坐得久,取决于地台高度、靠背角度和进出便利性。V9 通过第三排独立折叠与下沉式设计,把“坐人”和“装东西”这对老难题相对化解——至少在我体验过的同价位里,它没有“第三排只能应急”的明显短板。
机械层面,V9 采用 1.5T 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约 113 kW),配合 150 kW 驱动电机,系统综合功率 228 kW、综合扭矩 540 N·m,匹配 DHT;电池提供 20.1 kWh 与 34.9 kWh 两种容量,对应 CLTC 纯电 100/200 km,CLTC 综合续航 1200/1300 km,馈电油耗 5.27 L/100km。这些数字放在 MPV 体量上,意味着两点:城区日常可“电驱为主”,长途无焦虑;满载起步与中段再加速有余量,尤其在高速超车和山区路段,更接近“像一台车而不是一台电器”的驾驶感受。
如果你更在意“纸面之外”的事情,V9 全系在底盘结构上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常规、好养的方案,并对制动与转向辅以电子化加持。官方还多次强调 EMB(电控制动)相关创新与驾控玩法,这些宣传的确吸睛,但我更在意它在湿滑路、满载急刹、长下坡热衰时的稳定性。
V9 支持快/慢充与 3.3 kW 对外放电。实用层面,200 km 纯电版覆盖了城市半径 40–60 km 的通勤 + 接送 + 商务短途,基本做到“一周一充”;节假日跨城,混动直驱加上油箱容量,能把家庭自驾的单次补能频率降到可接受水平。对比同价位插混 MPV,V9 在“低电油耗”和“电池容量”这两个关键点都不给短板,让家庭的“能耗焦虑”变成“规划习惯”。
在高阶智驾军备竞赛里,V9 走的是稳步推进路线:高配车型提供 L2+ 级辅助,包含 ACC、LKA、AEB、TJA 等常用功能,前摄像头 + 超声波雷达 + 毫米波雷达的典型组合,部分车型达到“7 摄 + 5 毫米波雷达 + 12 超声波雷达”的堆料水平。就同价位对比来看,V9 的能力值达标,且把“实用工况”优先级调得比较高。再往上的 NOA 与城市通勤覆盖,目前更多仍取决于地方开通与算法版本,建议把它当“辅助锦上添花”,而非刚需。
MPV 的口碑最终由全家投票。V9 的二排“航空座椅”在 20 万内属于强项:加热/通风/按摩/腿托的覆盖、超长滑轨带来的“真平躺”姿态,以及二排独立空调与静谧性提升(前两排夹胶玻璃)这些细节,都是让家人“睡得着、坐得住”的核心。第三排不再作为“友情出场”,而是可以给青少年或老人连续乘坐两小时而不抱怨,这是它最有价值的地方。
把 V9 放在 20–30 万新能源 MPV 的坐标系里,它的优劣势其实很清楚,优势:价位打穿,17.99–19.99 万的“越享系列”极具杀伤力,降低了新能源大家庭的入门门槛;空间/舒适拉满:尺寸、座椅、滑轨、储物、静谧等高频使用点给得足;混动体验成熟:双里程版本(100/200 km 纯电)覆盖面广,馈电油耗表现健康。
潜在短板/注意点:品牌势能:相较“高调玩家”,V9 的品牌热度稍弱,保值与二手市场声量仍需时间积累;高阶智驾期望管理:L2+ 的稳定性不错,但对于“地图/城区 NOA”的期待要务实;不同版本在音响(扬声器 6/8/11 )、副驾/二排功能、屏幕尺寸上存在差异,选配要看清配置表。
城市通勤 + 偶尔长途:优先看 200 km 纯电版本,日常几乎纯电,长途混动兜底; 预算更敏感:越享系列的舒适/豪华两款已经解决“刚需痛点”,尤其适合网约合规商务与政企用车;重视二排体验:尽量上带按摩 + 扶手屏 + 超长滑轨的中高配,家人满意度直线上升;看重车机/影音:确认屏幕规格与扬声器数量,别“看展车/下订单”两套配置。
我一直认为,20 万级别新能源 MPV 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把“家庭幸福感”和“用车成本”同时做到位。星海 V9 没有非要把自己讲成“颠覆者”,而是用稳定的混动系统、可感知的舒适配置、对位的价格,给出了一份现实的解。它的品牌声量可能不如热门对手、智驾也没有抢头条,但在真正高频的“载人拉货、接送出游、商务接待”场景里,它每次都能交差。而这,恰恰是 MPV 该做的事。
如果你打算 20 万以内拿下新能源 MPV、又不想在舒适性上做明显妥协,2026 款星海 V9 值得拉进第一梯队去试一试。实际到店,建议两件事:一家人都到场试坐二排和第三排、在工作日高峰路段跑一圈,体验它在拥堵与低电状态下的细节表现——这比任何参数都更能说明问题。
来源:一车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