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过周末,三部门出台的《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成了市场最大焦点。这事儿看似是“管价格”,实则是给一直“卷”到亏的互联网平台松绑——毕竟外卖满减、奶茶免单看着热闹,背后是平台营销费飙升、股价跌跌不休。更关键的是,这政策不仅影响港股的恒生科技指数,
刚过周末,三部门出台的《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成了市场最大焦点。这事儿看似是“管价格”,实则是给一直“卷”到亏的互联网平台松绑——毕竟外卖满减、奶茶免单看着热闹,背后是平台营销费飙升、股价跌跌不休。更关键的是,这政策不仅影响港股的恒生科技指数,还可能让A股的大消费、权重股跟着受益。咱们今天就用数据说话,聊聊这波反内卷怎么带A股港股联动涨。
1. 互联网“内卷”有多伤?数据比直观感受更扎心
咱们平时点外卖总遇到“满30减20”、抽免单,喝奶茶能薅到半价,觉得特别划算,但对互联网平台来说,这都是真金白银的亏损。就拿恒生科技指数来说,里面三分之一权重是互联网平台企业(电商、外卖、直播这些),最近半年这部分企业的股价跌了18%,核心原因就是“内卷”太狠。
有两组数据能说明问题:
- 第一是营销费用。2025年二季度,头部外卖平台的营销费用占营收比例高达25%,比2024年同期多了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赚100块钱,25块钱都花在满减、免单上了,净利润率直接压到负数,三季度财报压力特别大。
- 第二是用户粘性透支。频繁的补贴让用户养成了“没优惠就不点”的习惯,一旦补贴停了,订单量就掉。比如某外卖平台7月暂停部分免单活动后,日活用户直接少了12%,这种“靠补贴撑起来的热闹”,根本留不住长期利润。
也难怪恒生科技指数涨不动——今年A股都涨了15%,恒生科技才涨3%,要是没有游戏、AI产业链撑着(这俩占指数25%权重),跌幅恐怕还要翻倍。现在反内卷政策出来,相当于给平台“止血”,这对港股来说是实打实的利好。
2. 反内卷不是“管死”,是帮平台“把钱赚回来”
可能有人觉得,政策管价格会限制平台发展,其实恰恰相反——反内卷是让平台从“拼补贴”转向“拼服务”,反而能提升盈利。咱们可以算笔账:
如果政策落地后,外卖平台的营销费用从25%降到18%(回到2023年的合理水平),按照2025年二季度头部平台1200亿营收算,净利润能增加84亿,净利润率直接从-3%扭转为4%。这可不是小数字,相当于平台不用再“赔本赚吆喝”,业绩预期马上就变好了。
而且政策不是“一刀切”,比如明确“正常促销没问题,但不能低于成本价”,这既保护了消费者(不会买到劣质低价品),也给平台留了合理的盈利空间。比如之前奶茶店为了抢客源,10块钱一杯还免单,成本都要12块,现在能涨到15块正常卖,既不影响销量,还能赚钱,对整个产业链都好。
对股市来说,这意味着互联网平台的“估值底”到了。目前恒生科技指数里的互联网平台平均市盈率28倍,比2024年的低点(35倍)还低,一旦业绩预期改善,估值肯定会往上修,这也是港股接下来要涨的核心逻辑。
3. 中概股反弹+恒生科技触底,港股A股要联动了?
周五还有个好信号:中概股指数涨了2.73%,里面的互联网平台股平均涨了3.5%,这和反内卷政策形成了“共振”。要知道,中概股和恒生科技指数的关联度高达80%,中概股涨了,港股下周开盘大概率会跟涨。
更关键的是,港股和A股的“联动点”在大消费。互联网平台里的电商、外卖、旅游,本质上都属于大消费范畴——比如电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8%,外卖占餐饮消费的22%,这些平台不内卷了,盈利好了,会带动整个大消费板块的情绪。
再看A股的大消费板块,目前市盈率22倍,比近5年平均水平(25倍)还低12%,属于低估区间。而且马上要到“金九银十”,中秋国庆的消费旺季要来了,叠加反内卷政策让平台消费更健康,大消费板块很可能迎来“补涨”。到时候A股的大消费(家电、食品、零售)和港股的互联网消费联动上涨,指数自然就上去了。
4. 权重股补涨:A股3800点后还有多少空间?
有人说“沪指都3800点了,还能涨吗?”其实现在的3800点,主要是科技股(半导体、AI)拉起来的,很多权重股还没怎么涨——比如大金融里的保险板块,今年才涨5%,市盈率12倍;大消费里的家电板块,涨了8%,市盈率18倍,都低于历史均值。
这些权重股要是补涨,A股的空间可不小。咱们看个数据:沪指里大消费、大金融、大科技的权重占比65%,目前科技股已经涨了25%,但大消费涨8%、大金融涨10%,要是这俩补涨到15%(接近历史平均涨幅),沪指至少还能往上走100点,摸到3900点附近。
但要注意,权重股补涨不是“普涨”,是有业绩支撑的龙头才涨。比如大金融里的头部券商,二季度净利润增长18%;大消费里的家电龙头,二季度营收增长12%,这些有业绩的才会被资金盯上,不是随便一只权重股都能涨。
总结:看好联动涨,但别忘“业绩验证”
下周A股港股联动上涨的概率确实大——互联网反内卷帮港股触底,中概股反弹带情绪,A股权重股补涨有空间,还有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加持。但咱们普通投资者别盲目跟风,得盯紧一个关键:平台企业的业绩会不会真的改善。
比如下季度看外卖平台的营销费用降没降、净利润能不能扭亏,大消费板块的中秋备货数据好不好。这些才是行情能不能持续的核心,不是光靠政策喊口号就行。总的来说,方向是好的,但得理性看待,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跟着有业绩支撑的板块走,才更稳妥。
来源:小小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