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123岁老人去世,四川124岁老人健在,137岁健在老人都是女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9 01:58 3

摘要:谁家的老人还健在?你是不是也习惯了逢年过节看谁家是“五世同堂”还能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可现在老人的岁数越来越惊人,新闻一刷动不动120多岁,说实话,我第一次听都不敢信。这些年寿命排行榜,前几名清一色是老太太。你见过哪个男的能活到130?我是真没听过。

谁家的老人还健在?你是不是也习惯了逢年过节看谁家是“五世同堂”还能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可现在老人的岁数越来越惊人,新闻一刷动不动120多岁,说实话,我第一次听都不敢信。这些年寿命排行榜,前几名清一色是老太太。你见过哪个男的能活到130?我是真没听过。

你要问人能活多久?这事啊,谁敢拍胸脯说得准。放在过去,能熬到七十就已经算是老寿星了。可现在社会变了,生活条件好了不止一点半点,营养上来了,医院也比以前多,看病方便,万一哪天我们路边遇见一个百岁呢?以前村里老张家老太太活到九十五都能被村广播天天念,现在百岁似乎都快排不上队了。

老人嘛,说到底都是故事的活地图。他们不是简单一串寿字,他们的人生比电视剧还精彩,从满清时候过来的,赶过民国的乱世,再到如今,眼睁睁看着天翻地覆。我老家那个叫“老辈人”的,总喜欢说,现在哪还有真的苦日子?但这些长寿老人,苦日子他们一辈子都尝够了。

前几天新闻里刚拉出两个老太太,一个四川南充的邱差氏。元旦那天刚过完自己124岁的生日。想想,一百多年的寿辰蛋糕,家里六代人围坐一桌,那阵势,比我们过年还热闹。家族的长成这样,连老祖宗照片都得挂满一面墙了。

再说福建龙海的林蛇母老太太,1902年生,2024年头一天凌晨在家里走了,一数,也是123岁。她的人生像一本旧账本,从清末民初,战乱、改朝换代,到最后安安静静地走,没惊天动地,也没掀波澜。大家说她去世离蛇年就不到一个月,还挺唏嘘,说不定她小时候还真见过那种“蛇年蛇人”的乡里迷信。福建人重“吉利”,有点小讲究,但她走得利利索索,算是圆满。

巧了,这两老太太命数都大,不过放在世界寿命纪录这事,还得看新疆的阿丽米罕·色依提老人。她的名字念起来有点拗口,但新疆人名字都这样。她1886年出生,满打满算,现在该134岁了。这事最近刚上了新闻,还被认定是“世界最长寿”的人,吉尼斯总部盖了章。也是个老太太,你发现没有,怎么都轮不到男人?

说起阿丽米罕,当地人对她印象是,清瘦不多话,两眼中的光可真不老。她这辈子没出过几次远门,家里那种手工炉子、羊皮纸、旧铜壶她全见过。有人说,老人长寿离不开家风,就你看看阿丽米罕的家——五世同堂、孩子孙子绕膝,日子过得不急不缓,喝的是自己家的奶茶,吃的是家乡的馕,冬天裹着羊毛褂子,夏天在葡萄架下乘凉。你要说秘诀,她的回答八成是,“不累、不气、不闲聊。”

其实,咱们总说女人寿命长,是不是命硬?还是男人经不住累?你回忆身边人,家里女长辈总是比男长辈“熬得久”。这可不光是现在早睡早起的习惯,多半还是因为她们更耐得住寂寞,什么苦都吞在肚子里。你看那些百岁老人,嘴不多,手不闲,事不挑,能熬就熬。

我有个亲戚,老太太八十了还能下地炒菜做饭,逢人只说一句:“活着就是活着,别想着下回。”其实,这些长寿老太太的秘诀也差不多。邱差氏老人过寿那天,孙女说她最爱吃的是家里种的青菜,喜欢晒太阳的时候就晒。林蛇母老太太,晚年最喜欢听老邻居讲村里旧事,家门口暖风一阵,她就坐着眯眼,不吵不闹。

可也有人说,长寿其实是福也是苦。这样的年纪,身边的人一个个送走,自家的孩子、孙子、重孙子一茬接一茬生。喜欢的老邻居没了,老伴早十几二十年前走,剩下的人就是看着新生代打闹,也有点落寞。你想啊,123岁,134岁,这种活法,回头一看,比好几个世代的照片还难琢磨。

再说,阿丽米罕老太太这134年,憨实的新疆土话、街头兵团的热闹、维族家宴、各种大时代小浪潮,她都见过。想想她坐在土炕上,看着远处的天山雪,身旁有几个小孙子扑进怀里,时间仿佛慢下来了。人的命运真就是这样,能活长的也不是老天随便挑的,总有点自己扛下来的东西。

这些年我们老爱问,“人到底能活多久?”可哪有人真的能说透。医学家研究,营养学家评估,长寿老人自己也一笑了之。或许根子上是命吧,也是一个家、一个地头、一个习惯。

老太太们的世界,有时就是一杯淡茶、一碗热饭、一阵亲人问候。你让我写完她们的故事,我还真觉得有点“写不完”,没那么多热血沸腾,也没那么多奇迹,就是普普通通的老光阴。她们就坐在那里,或者晒着旧院的太阳,慢慢地把百年越活越像自己。

说到底,人能活多长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能不能有那么一天,回头看时说一句:“这一生,不冤。”这些老太太们或许早都懂了这个。我突然有点好奇,以后我们这代人老了,会不会也有几个能悄悄熬到一百三十?还是说,他们早把秘诀锁在心门口,不让我们问出来。

来源:爱小法法律咨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