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救援有多抽象?3·11大地震过去14年,还有2万灾民在“避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3 18:23 4

摘要:当年因此灾难而被迫前往全国各地避难的人员,至今仍有超24000人。

你敢相信吗?

造成日本福岛核电厂泄露的“311”大地震都过去14年了,竟然还有人处于“难民状态”!

2025年3月11日,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

当年因此灾难而被迫前往全国各地避难的人员,至今仍有超24000人。

说来也好笑。

当年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日本政府就表示通过了《东日本大震灾复兴基本法》, 并称制定了为期10年的灾后复兴计划。

结果14年过去了,民生保障一地“鸡毛”就不说了,还闹出个“核废水”事件,导致福岛县部分区域至今仍在实施疏散令。

如此抽象的救援效率,哪怕放眼全球,可能也就仅此一家了。

地震

福岛县大熊町的松岛裕子一家,现在住在北部邻县山形

2011年海啸冲毁家园时,他们抱着孩子逃到山上,如今14年过去,佐藤手里攥着政府发的返乡邀请书,却没勇气踏回大熊町一步。

不是不想回,是不敢。

佐藤指着手机里的辐射监测APP,老家那片区域,辐射值还是国家标准的3倍,孩子怎么敢住?

这样的家庭在福岛不是少数。

报道

据公开信息显示,3.11灾后,福岛核事故灾民顶峰时达16万人,如今虽有大部分人找到临时住处,但仍有2.4万余人没真正安家。

更让人揪心的是,当年被全面疏散的7个町村,现在实际居住人口加起来,只相当于震前的17%。

双叶町最惨,震前有1.7万人,现在只剩512人,大多是留守的老人。

所谓的灾后安置,不过是把临时避难拖成了永久流亡,这样的救援效率,与其说是慢,不如说是选择性看不见。

灾民不愿回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政府花重金建的安全家园,藏着看不见的致命隐患。

海啸

7月29日,东京电力公司发布一篇声明,表示1-3号机组的熔毁核燃料清理工作,要从原计划的2021年推迟到2037年。

这意味着,那些被高温熔化的880吨核燃料,还要在福岛地下埋12年。

地面上的隐患更直观。

截止到2022年,核电站周边仍有337平方公里的土地属于返回困难区域。

报道

这些地方的土壤里,富含因核电厂泄露的铯-137,这对于普通人来讲,拥有极高的患癌与生命风险。

就算是解禁区域,也暗藏风险。

2044年8月,南相马市一位农民在自家田里种的水稻,检测出铯含量超标,这已经是当地第三起解禁后污染事件。

钱花了不少,却没花在刀刃上。

311大地震

日本财务省统计,截至2024年底,3.11灾后重建累计投入超过32万亿日元。

结果其中近60%用在修公路、建房子上,真正花在核污染治理上的,只有12%。

福岛县渔业协同组合的数据显示,2024年当地渔业产量只有震前的38%,而且大部分只能在县内销售,没人敢买福岛海鲜。

这样的重建,更像一场给外界看的表演,对灾民来说,没有解决核污染的救援,再新的房子也只是空壳。

更恶心的是,政府解决不了核污染,就想出了甩锅的办法,把核污水排进太平洋。

地震

2025年3月,日本开启了第11轮核污水排海。

7800吨经过“处理”的核污水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管道流入大海。

截至2024年底,累计排海总量已经达到8.3万吨,而东京电力公司的储罐里,还躺着128万吨核污水,按现在的速度,要排到2054年才能排完。

报道

更荒唐的是拆罐建罐的循环。

2025年1月,东京电力公司开始拆除第一批老旧储罐,理由是腾出空间。

可与此同时,新的储罐还在不断建造,因为核污水每天还在产生,平均每天新增140吨。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拆一个旧储罐要花200万日元,建一个新储罐要花500万日元。

报道

过去三年,光在储罐上就花了180亿日元,却没减少一滴核污水。

这种自欺欺人的操作,连国际机构都看不下去。

5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补充报告里提到。

日本的核污水处理技术无法完全去除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部分排放水中的碳-14含量可能超过安全标准。

而碳-14的半衰期长达5730年,会通过海洋生物链积累,最终回到人类餐桌上。

把自家麻烦变成全球危机,这样的危机处理,哪里是救援,分明是转嫁风险。

最离谱的是,日本这样的抽象操作还不是个例。

日本地震复建方面

福岛的抽象救援不是偶然。

37年前的日航123空难,就已经把这种低效与推诿刻进了骨子里。

1985年8月12日,日航123号航班在群马县高天原山坠毁,机上524人里,只有4人幸存。

可让人愤怒的不是空难本身,而是救援的慢与瞎。

事故发生23分钟后,日本自卫队的直升机就找到了坠机点。

飞行员在报告里写,现场有烟雾,疑似有生还者呼救。

可上级却以夜间无法降落、可能有二次危险为由,让直升机返回基地。

另一边,陆路救援队从群马县警署出发,本该2小时就能到的路程,却在距坠点68公里的村庄停了下来。

报道

等到第一批救援队赶到现场时,已经是坠机14小时后。

幸存的高桥久子回忆,我躺在残骸里,听到直升机的声音,以为有救了,可等了一夜,只有风吹过树林的声音。

后来调查发现,如果救援队能在6小时内赶到,至少能多救20人。

更讽刺的是,空难后日本政府先把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拒绝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介入调查,导致关键证据被雨水冲刷损坏,真相迟到了整整两年才公布。

37年前的见死不救,和3.11后的拖延避难,本质上是同一种抽象。

信源:上观新闻 2025年3月13日关于““311大地震”灾后14年,日本仍有超24000人处于“避难状态””的报道

信源截图

3.11大地震过去14年,福岛废弃木屋的钟表还停在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

日航123空难遗址的纪念碑前,每年都有家属来摆放鲜花,却再也等不回亲人。

日本的政客总说会负责任地处理福岛问题,可2.4万灾民的14年流亡、太平洋里不断增加的放射性物质,都在戳破这句谎言。

所谓日式救援的抽象,本质上是对生命的漠视、对责任的逃避。

毕竟,在生命与环境面前,抽象的借口,从来都站不住脚。

来源:九初浅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