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能穿透命运的阴霾,有一种坚守能点亮生命的微光。易春红,作为一名公益路上的点灯人,用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与热忱,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晴空,更以党员的热忱织就社区温情之网。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能穿透命运的阴霾,有一种坚守能点亮生命的微光。易春红,作为一名公益路上的点灯人,用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与热忱,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晴空,更以党员的热忱织就社区温情之网。
蜕变:从绝望母亲到特教专家
2008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当医生在诊断书上写下“多动症伴视力障碍”时,易春红的世界轰然坍塌。八个月大的儿子眼神清澈却无法与她对视,这个曾经雷厉风行的食品厂质检主管,第一次在命运面前手足无措。
最初的日子如同行走在迷雾中。夜深人静时,她常常独自流泪;但每当黎明来临,看到孩子纯真的睡颜,她又会擦干眼泪,翻开一本本专业书籍。那时的她对“多动症”几乎一无所知,每了解一个新症状,心头就多一分刺痛。但她知道,退缩不是选择。
2010年,易春红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一边是食品厂质检部主管的稳定工作,一边是孩子急需的康复训练。当她在辞职信上签下名字时,同事们的劝阻声此起彼伏。“孩子的康复就是我的事业”,这句话成了她坚定的回答。
“早期干预或许能让孩子开口说话”,这个微弱的希望支撑着她。她把自己变成学生,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特教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一点点摸索;她把客厅变成教室,日复一日帮助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当儿子第一次能安静地坐在课堂上时,这个“倔强”的母亲泪流满面——那些被旁人视为“无用功”的坚持,终于开出了第一朵花。
从“小家”到“大家”的温暖传递
在陪伴孩子康复的过程中,易春红自己也完成了蜕变。她先后考取了高级健康管理师、心理健康指导师等多个专业资质,从一位焦虑的母亲成长为专业的特教人士。这段经历让她深刻理解了特殊群体的困境,也点燃了她帮助更多家庭的愿望。
回龙社区有个唐氏综合征患者,三十多年来几乎足不出户。第一次见到他时,那双充满渴望又怯生生的眼睛让易春红心疼不已。
“让我试试。”简单的四个字,开启了长达两年的陪伴。易春红开始每天上门,从系鞋带、刷牙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教起,一步一步,不厌其烦。三个月后,这个从未独自出过门的“大孩子”,第一次自己走到了阳光家园。他的父母站在门口,看着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泪水模糊了视线。
2020年,易春红正式成为一名公益性特教老师。在特殊学校融乐阳光家园里,她既是老师,也是“易妈妈”。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社会融合活动、创意手工、艺术疗愈……最受欢迎的是“开心农场”,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播种、浇水、收获,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微光成炬:一名党员的社区治理实践
2022年底,易春红又多了一个身份——微网格员。服务社区期间,她在回龙社区党总支牵头下,和其他党员、微网格员一起开展“老旧小区发展治理”调研,在各安置小区走家串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针对收集到的问题,社区党总支召开了坝坝会,易春红在会上带头参与项目资金自筹,最终社区共筹得3万余元,用于修建篮球场、改造回龙A区杨柳河边……如今,小区新增了45个停车位,早晚高峰的拥堵时间缩短了80%,小区环境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易春红还带领特殊孩子们建立起了“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起初,这些孩子们连简单的“请”字都说不清楚。但易春红相信,每个人都渴望被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教导,这支特殊的劝导队成了社区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他们热情地招呼居民,专注地捡起公园里的垃圾……看着孩子们挺直的背影,居民们都说:“他们在发光。”
凭借在特殊教育和社区服务中的突出表现,易春红先后荣获多个荣誉称号,但易春红最珍视的,还是孩子们叫她“易妈妈”时的笑容。“做特教是一场修行”,她说这话时,眼神温柔而坚定。在她看来,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是一颗星星,或许光芒微弱,但同样能照亮夜空。
从绝望的母亲到专业的特教老师,从受助者到助人者,易春红用十五年的时光诠释了什么是“为爱坚持”。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守护。而这种平凡的坚持,恰恰是最动人的力量。
三河街道原创出品来源:品味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