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版《神雕侠侣》第4集,阴天、破庙、婴儿啼哭,赵丽颖抱着小杨过缓缓走进来。
一场短到眨眼的戏,偏偏比男女主打满全剧还让人记到现在。
2014版《神雕侠侣》第4集,阴天、破庙、婴儿啼哭,赵丽颖抱着小杨过缓缓走进来。
素衣带血,蹲下去亲了地上已经没气的杨康,台词是“说好白头到老,现在只能我独自熬了”。
就这短短两分钟,把网友看破防了。
不少人直到今天还管她叫“最美穆念慈”,这不是空夸,镜头一出来,眼神死寂、喉咙抖了一下却硬憋住哭,泪掉在陈晓脸上的瞬间,屏幕外仿佛都能感到凉。
要说这俩人缘分不浅,这是他们第四次演情侣。
从《宫锁珠帘》暗暗恋爱的小宫女阿哥,到《陆贞传奇》的帝后,再到《宫锁沉香》反目成仇,这次的诀别吻角度,还真跟《陆贞传奇》里告别的一幕如出一辙。
有观众调侃,于正怕是对这种拍法有执念。
不过这场戏还是赵丽颖临时救场来的。
陈晓直接跟剧组拍胸脯:“这角色除了她没人能演。”
这也算是“强行点将”了。
编辑走访象山的群演,有人透露拍那天全场安静得出奇,连录音师按开关都慢了半拍。
关键是,拍这两分钟之前,赵丽颖还在赶《花千骨》大结局的戏。
连熬三个夜,当天又连夜开车五个小时赶到戏棚。
到了还要求素颜上镜,为了演出产后虚弱的感觉,用袖子遮自己浮肿的脸。
导演说吻戏可以用替身,她直接摇头:“这是最后一次合作,要真告别。”
这种不怕麻烦的劲头,也让同行佩服。
网友们戏称陈晓演出了杨康的“坏骨子”,赵丽颖演出了穆念慈的“痛到深处”,这才算相互加成。
B站上“康慈CP”的剪辑至今还在刷,评论区全是“这一滴泪封神”的弹幕。
有粉丝说,这才是武侠剧该有的情感重量,不是你哭我哭的堆戏码。
过去电视剧里,很多客串都是走个过场,镜头少、台词也少,很难有水花。
但赵丽颖这次的情况不一样。
她分明是带着前面三部戏积累下来的情感基础来演,一个亲吻、一个泪点,都能让观众联想到之前的故事。
这就是共情的威力。
有业内人士推测,这也是为啥她后来能接更多需要感染力的角色。
从行业角度看,这类短时高记忆点的表演,能给演员本身带来的效应,比参演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还要大。
因为观众会疯狂二刷,多年后还能惦记。
而平台也乐意用这种“意外爆点”去营销,让老剧翻红。
数据也说明问题,《神雕侠侣》在那段时间的单集播放量,比上一周直接跳了15%-20%。
当然,另一层意思是,这种情况并不是谁都能复制的。
你得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还得和角色有化学反应。
赵丽颖和陈晓的搭配,本来在观众心里就扎了根,这二人真演再见,情绪根本不用铺垫。
所以她能用120秒的戏份刷屏,而换别人可能就是路人一瞥。
反过来看,这也是国产剧一个老问题——重要情感场景往往留给“熟人演员”,因为既稳又有情绪积累。
新演员很难得到这样的机会,自然就少了爆点。
有圈内制片人分析,如果能给新人也安排类似的高密度情感场景,可能会有更多意外惊喜冒出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赵丽颖这种“拼”的状态,在今天的剧组也不多见了。
有演员因为赶通告会直接删戏,有的甚至连替身都懒得换装一样拍完走人。
相比之下,她连夜赶戏、坚持不替身,的确在认真对待一份不到三分钟的工作。
过去大家会觉得,戏份多少直接决定观众记住你的概率,现在显然不是了。
哪怕连台词都没几句,只要细节到位,观众能被砸中。
这也是为什么,这场戏直到十年后都还能在社交平台爬上热榜。
这样的例子,其实给行业一个提醒——别总把精彩留到大结局,适当的中途惊喜,反而让作品留存得更久。
而对演员来说,这种少而精的机会,一旦遇到就该死磕。
因为观众记住的,从来不是你出现多久,而是你出现时有没有让人心跳慢半拍。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觉得赵丽颖这种“短时封神”的演法,是实力使然还是巧合碰运气?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川哥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