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记录:1937南京冬,日军暴行下的女性血泪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6 21:39 2

摘要:1937年12月的南京,秦淮河水冻得发乌,河面上飘着碎冰碴子。62岁的王阿婆裹着补丁摞补丁的灰布袄,蹲在安全区围墙外啃冻硬的窝窝头。她不知道,三天后,三个日本兵会踹开她租住的草屋,把她拖到雪地里。

张纯如记录:1937南京冬,日军暴行下的女性血泪,80岁老妇到8岁女童都没逃过

1937年12月的南京,秦淮河水冻得发乌,河面上飘着碎冰碴子。62岁的王阿婆裹着补丁摞补丁的灰布袄,蹲在安全区围墙外啃冻硬的窝窝头。她不知道,三天后,三个日本兵会踹开她租住的草屋,把她拖到雪地里。

那年秋天,北平卢沟桥的枪声像颗火星,烧着了整个华北。小日本的飞机天天在南京城头上转,炸弹炸塌了城墙,炸飞了卖糖芋苗的挑子。李记米行的老板娘记得清楚,11月12号那天,最后一批守军从挹江门撤退,刺刀碰着城砖叮当响,城门口堆着几十具血糊糊的尸体。

12月13号城破那天,下着冷雨。56岁的张奶奶抱着小孙女躲在床底下,听见外面的皮靴声越来越近。"开门!皇军找花姑娘!"木头门被枪托砸得咚咚响,门闩"咔嚓"断了。小孙女攥着她的衣角直哭,她把孩子往柜子里塞,自己跪在地上给日军磕头:"老总行行好,我们就俩老的......"

日本兵没听懂她的话,刺刀尖挑开她的棉裤。张奶奶疼得昏过去,再醒来时,裤腰上全是血,小孙女缩在柜子里发抖,嘴里还叼着她塞的半块灶糖。后来她才知道,那天隔壁陈家14岁的小丫头被拖走时,辫子上的红头绳断在门槛上,红得像团火。

国际安全区的铁丝网外,拉贝先生的日记本写得密密麻麻。他在12月16号那页画了个哭脸:"下午三点,日军闯入五条巷7号,拖走怀孕七个月的孕妇。她丈夫追出去,被刺刀捅死在巷口。孕妇在地上爬,血把青石板都染透了,没人敢上去扶。"

安全区里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原本是读书的地方,成了几千女性的避难所。18岁的师范生小慧每天要给上百个姐妹换药,她记得最清楚的是12月18号夜里,日军用刺刀挑开铁丝网,往屋里扔了颗手榴弹。爆炸声里,22岁的李老师扑在12岁的小芬身上,两人都倒在血泊里,小芬的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桃酥。

日本兵的"征发"命令像张无形的网。58岁的刘裁缝被抓去当挑夫,走的时候他老伴儿追着喊:"老头子,家里还有俩闺女......"话没说完就被枪托砸倒。三天后刘裁缝逃回来,说日军让他搬弹药箱,旁边有个马厩关着七八个女的,哭叫声能传出二里地。"都是十六七的姑娘,有的怀里还揣着课本。"他说这话时,手直抖,针都拿不稳。

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里写过一个细节:有个72岁的曾祖母,拄着拐棍往安全区走,被日军用枪托打倒。她爬起来求:"我是太婆了,你们要什么我都给......"话音未落,两个日本兵架着她往旁边的空房子拖。曾祖母的拐棍戳在青石板上,留下两道血印子,直到现在,那房子的地基上还能看见。

秦淮河边的芦苇荡里,埋着数不清的尸体。12月下旬下大雪,雪覆盖了尸体,可血渗进土里,把雪染成暗褐色。有个拾荒的老叫花子说,他看见过日军把女尸堆在河边,用刺刀挑开衣服取乐,雪地上一溜溜的血脚印,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

安全区的医生约翰·马吉拍了段影像,胶片里有个穿蓝布衫的姑娘,浑身是血地蜷缩在墙角。她后来被送到医院,说日军进村时,她妈把她推进地窖,自己挡在窖口。等她从地窖里爬出来,妈的肠子流了一地,怀里还抱着她三岁的弟弟——弟弟没哭,眼睛瞪得老大,像两颗黑葡萄。

1938年1月,拉贝先生要离开南京了。他在告别会上说:"我记录了2117起暴行案例,其中1200多起涉及女性。"台下的王阿婆攥着他的手哭:"先生,您可得把这些都写下来,要不我们死不瞑目啊。"

张纯如采访幸存者时,有个老太太拉着她的手说:"闺女,你要替我们说真话。那些日本兵,连8岁的女娃都不放过,他们不是人,是畜牲。"老太太说着说着就哭出声,张纯如的眼泪滴在本子上,把"1937"这几个数字晕开了,像朵褪色的花。

现在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墙上挂着好多照片。有个照片里的姑娘叫陈招弟,1937年她16岁,照片里的她穿着红棉袄,辫子上扎着红头绳。旁边的说明写着:"被日军强奸后杀害,尸体在秦淮河打捞上岸时,红头绳还在。"

南京的冬天冷,可再冷的天气,也冷不过人心的恐惧。那些被侮辱的女性,有的是母亲,有的是女儿,有的是妻子,她们只想活着,想在冬天喝上一碗热粥,想在来年春天看一眼开花的树。可日本兵的刺刀,把这些希望都扎碎了。

历史不是本旧账,是活生生的人命。张纯如用生命写下的文字,拉贝用鲜血记录的日记,还有那些幸存者颤抖的声音,都在告诉我们:有些痛,不能忘;有些罪,不能赦。记住不是为了恨,是为了让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文献来源:《拉贝日记》(约翰·拉贝著)、《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著)、《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南京市档案馆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来源:穿越时空的史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