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与人发生矛盾,如何去沟通?被人辱骂,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8月15日,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的法官走进一品街道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一堂精彩的普法课,并通过现场情景模拟,传授善意沟通技巧,引导老人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如果与人发生矛盾,如何去沟通?被人辱骂,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8月15日,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的法官走进一品街道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一堂精彩的普法课,并通过现场情景模拟,传授善意沟通技巧,引导老人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巴南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在为老人进行普法宣传。巴南区人民法院供图
“生活中,大家是不是觉得开个玩笑,取个绰号,随便骂人一句没啥?其实不然,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巴南区人民法院“善渝法声”法治宣传教育行动负责人陈涛称,辱骂、诽谤等语言暴力可能引发侵权,甚至构成犯罪。
“有个年轻人翻墙跑出小区,张大爷(化名)看到后,带着脏话骂了一句。刚好,李大爷(化名)在现场。平日里,他俩又有点过节,李大爷以为对方在骂自己,当即怼了回去。”现场,陈涛用真实的案例,顿时吸引了老人们的注意。他称,因为这一句话,一来二去,两位老人越吵越激动。而李大爷因争吵过于激动,身体出现异常,最后经抢救无效离世。
后来,李大爷家人把张大爷告上法院。结果,张大爷当了“赔匠”。
要是遇上这样的事情,我们该咋办呢?陈涛为老年人们支招,现在是法治社会,得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民法典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若骂人行为达到贬损他人名誉、使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程度,便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当事人可以起诉到法院,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当然,打官司讲求证据。你要学会留下相关证据,比如报警,手机录音、录像,页面截屏保存等。在审理的案件中,有人就因为在抖音、微信群里骂人被告上法庭,而被判承担相应赔偿和赔礼道歉等。
陈涛提醒,老年人相处,开玩笑要适可而止,且不可随意给别人取带有侮辱性质的绰号。
现场,巴南区人民法院一品法庭法官李庆祥还为老年人们详细讲解了老年人常遇上的诈骗套路,提醒老年人要是遇到索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时,务必提高警惕,第一时间联系亲属或拨打110核实。李庆祥还针对老年人关心的财产处分、农村房屋继承等问题进行了相关法律知识的讲解。
“当前,因言语冲突、网络暴力、邻里纠纷等引发的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法治宣传阵地前移,可发挥‘前端预防’和‘治未病’的作用。”陈涛介绍,为深入落实普法责任制,巴南区人民法院根植于山城“和善耿直”的民风基因,将法治融入生活实践,逐步培育了“善渝法声”法治宣传教育品牌,促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以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理性善意解决纠纷的能力。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实习生 李丹 黄千芸 丁彦尹
编辑:邓晞 责编:吴光亮,石亨 审核:张松涛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