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码头老灶熬出的火锅醇香,到能在瓷盆里“水上漂”的嫩滑豆花;从泉水浸润的罐罐米线,到百年老坛酿出的泡菜酸爽......还记得之前江小妹给大家介绍的两江新区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吗?其中有9项是“舌尖上的非遗”下面,就跟着江小妹一起来打卡吧!渝川绿茶传统制作技艺渝川
从码头老灶熬出的火锅醇香,
到能在瓷盆里“水上漂”的嫩滑豆花;
从泉水浸润的罐罐米线,
到百年老坛酿出的泡菜酸爽
......
还记得之前江小妹给大家介绍的
两江新区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吗?
其中有9项是“舌尖上的非遗”
下面,就跟着江小妹一起来打卡吧!
渝川绿茶传统制作技艺
渝川绿茶的历史可追溯至1949年,
历经三代传承人的不断探索与潜心研究,
将炒青法延续至今。
独具外形绿、汤色绿、叶底绿的特色
轻抿一口,香气清高、滋味鲜爽。
制作时,精选早春一芽一叶的鲜嫩茶叶,
需依次历经摊青、杀青、揉捻等多道工序。
其中手工杀青、手工揉捻
最是考验制茶师傅的手法与经验。
截至2024年底,渝川绿茶已在
全国开设了超过290家门店。
打卡地址:紫芸茗茶(两江天地店)两江天地LG层28-29 ,重庆光环购物公园B1层永辉超市入口右边
渝乡旭记火锅传统制作技艺
该技艺始于1918年,
由蒋兆年在长江边担挑卖火锅首创,
历经四代传承。
其以炒料为核心,
需凭经验把控火候与翻搅力度
相较于传统火锅底料,
渝乡旭记炒底料加入了秘制豆豉,
炒料时将豆豉加入白酒,底料关火前加入。
底料呈现麻辣回甜的立体口感,
凸显 “辣而不燥、麻香醇厚” 特色。
打卡地址:渝乡海棠火锅·黑金冠(仁安N+店)
人和水上飘豆花制作技艺
源于1923年,创始人何安淑
制作用来自家常吃的一道本帮菜,
2003年第三代传人詹启伦
在人和街道开设了“人和水上飘”豆花馆,
掌握了青豆加井水点制的独门技艺。
制成的豆花绵嫩且色泽呈青,
窖水具有清热解腻的功效。
食用时,搭配采用“一压二夹三取四沥”
以及独特手法的竹木筷。
如今,这家店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老店,
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食客慕名而来。
打卡地址:人和水上飘(第一家店)
沈氏火锅底料制作技艺
该技艺始于1921年,
是在传统火锅制作基础上,
通过反复探索,
将牛油、辣椒、花椒各种香料等原料进行炒制,
将其制作为火锅底料。
在五代传承人的经营管理下,
沈氏火锅底料制作技艺正朝着
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
目前沈氏火锅各地加盟店共38家,
年生产总值超1000万元。
打卡地址:沈家洪城老火锅·黑金冠(鱼嘴店)
天宫殿李氏小面调料制作技艺
该技艺于1920年由李际泰首创,
制作时,精选多种辣椒,
历经炼油、炒香、三次泼油、
二次回炒等复杂工序,
调出的调料麻、辣、鲜、香完美融合,
辣而不燥、香而不腻。
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重庆小面
正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
天宫殿李氏小面调料便是其一。
其2022年推出的重庆小面调料
已售出117.4万份;
2025年新品“豌杂三宝”方便速食
更在半年内热销500万份。
打卡地址:厨老倌餐饮体验馆
“游氏罐罐”米线传统烹饪技艺
1919年,游子于在垫江创立
历经四代传承,距今已有百余年传承史。
制作时选用垫江砚台镇的泉水,
搭配本地花椒、辣椒等原料,
历经百多道工序精心烹制。
后来搬迁至两江新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壮大。
这道美食见证了当地食材的巧妙利用,
还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也象征着重庆人热情豪爽的精神特质,
其独特风味更是传播至各地。
打卡地址:悠悠妹儿·罐罐米线(人和店)
顾氏泡菜盐水传统制作技艺
顾氏泡菜盐水制作技艺经四代传承,
近百年的发酵沉淀,
盐水色呈黄红,清亮透明,
开盖瞬间,香气扑鼻而来。
采用水封陶坛无氧发酵的方式,
根据不同季节,
精准调节盐度与配料比例,
泡出的青菜、豇豆等色泽橙黄,
口感清脆,酸辣开胃,令人食欲大增。
蓝氏烧白制作技艺
蓝烧白发源于石船镇,
由当地名厨熊尊明所创,
因其色、香、味、型俱佳,
在石船有口皆碑。
本世纪初,徒孙蓝登兵将其
带到两江新区传承发扬。
烧白这道菜在色、香、味、型
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准,
在金山街道的餐馆中成为招牌特色菜,
甚至有不少烹饪爱好者前来学习制作方法。
打卡地址:乡味小厨(金安路店)
龚记泡椒鱼蛋
上世纪四十年代,
龚正兴创立龚记泡椒鱼蛋。
后经父子两代人的用心经营,
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特色饮食,
俗称“鱼辣子”。
鱼蛋选用大宁河鱼籽作为食材,
搭配当地传统泡椒精心烹制。
鱼籽鲜嫩可口,富含丰富营养。
泡椒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不仅有效祛除鱼籽的腥味,
还赋予菜品辣中带酸、鲜香浓郁的独特风味。
打卡地址:龚记泡椒鱼蛋
从老灶烟火到新派传承
哪一款是你的心头好?
赶紧收藏起来,找个机会去打卡吧
来源:重庆两江新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