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了!全是演的!网友怒了:连饭碗都敢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6 20:26 2

摘要:这些在短视频里侃侃而谈的“农技达人”,有的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他们的“专业”是剧本写的,“妙招”是胡诌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掏空农民的钱袋子

近日

央视记者接到

不少农民朋友反映

他们在网上遭遇了

一批假冒的农技专家

坑农害农的骗局正在发生

“全是演的!” 央视记者的调查揭穿了那些顶着“农业专家”头衔的网红真面目。

这些在短视频里侃侃而谈的“农技达人”,有的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他们的“专业”是剧本写的,“妙招”是胡诌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掏空农民的钱袋子

镜头前的“农业专家”,全是剧本

打开短视频平台,搜“农业”,一堆“专家”立马涌出来。

有的穿白大褂,身后摆着“农业研究所”的牌子,戴着眼镜一本正经讲“病虫害防治”;有的拍着胸脯说“搞农业三十年,免费教技术”;还有的蹲在田里,对着镜头喊“老乡们,这个增产妙招,农资店绝不会告诉你”。

账号“史老师说农业”就是典型。12.9万粉丝跟着他学技术,看他穿着印着“农业研究所”的白大褂,站在农药架前,把“花生膨大”“果树增产”讲得头头是道。讲完了,他总会“好心”推荐几款“网红农资”,说“用过的都回头”。

可农民买回去才发现,这些农资要么没效果,要么直接烧了苗,一季收成全毁了。

“小妙招”是幌子,骗钱才是真

这些“专家”的套路如出一辙。

先抛个“种地小妙招”钓胃口:“食盐+白醋,除草比农药灵”“啤酒浇菜,增产30%”“味精兑水,虫全跑光”……配方五花八门,但视频文案和拍摄风格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接着,他们会用夸张的话术逼你“上钩”:“现在不用,秋天准后悔”“这个秘密,农资店老板藏了十年”。等你听得心痒痒,话锋突然一转:“其实刚才那招是开玩笑的,真管用的在这——我这款‘秘制农药’,才是正经好东西!”

更讽刺的是,这些“妙招”全是胡扯。农业专家解释:“食盐浓度高了会烧死作物,白醋会改变土壤酸碱度,哪能随便用?这不是帮种地,是毁地!”

揭秘:有“专家”连麦苗都不认识

顺着“史老师”的线索,记者挖到了背后的真相。

这个在视频里“深耕农业”的史老师,另一重身份是“帽子哥”——河南一家传媒公司的主持培训师,简介写着“25年口才教学经验,弟子700+”。镜头前的白大褂、农药架、“农业研究所”背景,全是搭的布景。

编好话术拍视频,靠卖假农资赚钱。他们甚至有“套路手册”:怎么装专业、怎么逼单、怎么让农民“觉得占了便宜”。

这些人里,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转行的销售,还有兼职的演员。有人连水稻和小麦都分不清,却在视频里教农民“科学育种”。

农民的血汗钱,成了他们的“流量密码”

农业本就靠天吃饭,一季收成是全家一年的指望。可这些假专家,用“增产”“省钱”当诱饵,把无效甚至有害的农资卖给农民。

更糟的是,他们利用了农民的信任。老一辈农民不太会辨别网络信息,看到“专家”“研究所”字样就觉得靠谱;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老人听着“免费指导”的吆喝,很容易掉坑。

三部门提醒:记住这5个“陷阱信号”

针对这类骗局,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早已发文提醒,遇到这几种情况要警惕:

1.推荐“小众品种”,说“一本万利”;

2.直播里吹得天花乱坠,没实体门店;

3.用“熟人介绍”“高额返利”拉你入伙;

4.捆绑销售“天价农资”,说“不买就亏”;

5.教“偏方妙招”,转头就推销产品。

说到底,种地没有“捷径”,真技术藏在农技站的手册里,在老农民的经验里,在正规农资店的货架上。那些喊着“免费教、稳赚钱”的,多半是陷阱。

别让演出来的“专家”,毁了农民的希望。打击假农技,不是小事——那是在护着我们每个人的饭碗。

来源:木易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