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匠修庙偷减三片瓦,山神震塌他家墙,灶君爷:你是因祸得福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3 19:33 2

摘要:青峰山下有个瓦匠,名叫张老三,手艺精巧,十里八乡修屋盖庙都爱寻他。这日,他接了修缮山神庙的活计,见那琉璃瓦金灿灿的,阳光下直晃人眼。

青峰山下有个瓦匠,名叫张老三,手艺精巧,十里八乡修屋盖庙都爱寻他。这日,他接了修缮山神庙的活计,见那琉璃瓦金灿灿的,阳光下直晃人眼。

"这瓦片,一片能抵半月工钱哩!"张老三心里痒痒,手指在瓦片上摩挲,眼珠子滴溜溜转。他四下张望,见监工的老道士正倚着柱子打盹,便悄悄抽了三片,塞进裤腰里。瓦片贴着肉,冰凉凉的,倒叫他想起小时候偷邻家枣子,被爹娘揍得屁股开花的事。

"横竖多备了材料,少三片也瞧不出来。"他自我安慰着,可心里却像揣了只活老鼠,抓挠得难受。

当夜,张老三躺在炕上,摸着藏在床底的三片琉璃瓦,心里美滋滋地盘算:"明日拿去镇上卖了,换壶好酒,再给媳妇扯块花布。"

正想着,忽听屋外狂风大作,雷声滚滚,震得窗棂"咯吱"乱响。张老三心里发毛,刚想起身关窗,却听"轰隆"一声巨响,整间屋子都跟着晃了三晃!

"塌了!塌了!"他连滚带爬冲出门,借着闪电的光一看,自家东墙塌了半边,碎砖烂瓦堆了一地,而最邪门的是,废墟里竟整整齐齐摞着三片琉璃瓦,正是他白日偷藏的那三片。

张老三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额头抵着湿冷的地砖,牙齿"咯咯"打颤:"山神爷饶命!山神爷饶命啊!"

正磕着头,忽觉灶台方向飘来一阵檀香。张老三战战兢兢抬眼,只见青烟缭绕间,现出个红脸长须的神君,正是灶王爷。

"痴儿啊痴儿,"灶君抚须摇头,"山神最恨人前烧香,背后偷油。你今日贪这三片瓦,夜里便塌你一面墙,已是轻罚了。"

张老三冷汗涔涔,连连叩首:"灶王爷救命!小的再不敢了!"

灶君沉吟片刻,忽而一笑:"不过嘛,你倒算因祸得福。"

"啊?"张老三一愣。

"三日后庙会,山神要考校人心。"灶君的身影渐渐淡去,声音却愈发清晰,"你且记着,瓦片能补屋顶,补不了心漏。"

话音未落,青烟散去,灶台前只剩下一盏将熄的油灯,映得张老三脸色忽明忽暗。

次日,村里炸开了锅。

"昨夜那雷,劈得跟天塌了似的!"

"我瞧见山神庙顶金光冲天,莫不是山神显灵?"

"张老三家的墙咋就塌了?该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吧?"

张老三缩着脖子修补院墙,每垒一块砖都疑心要遭报应。那三片琉璃瓦被他恭恭敬敬供在神龛前,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

"三日后庙会,"他喃喃自语,心里既怕又疑,"灶王爷说的‘因祸得福’,到底是福是祸?"

三日后,庙会正日。

张老三起了个大早,把攒下的铜钱全塞进褡裢里,又对着灶王爷的画像拜了三拜,这才惴惴不安地往山神庙赶。一路上,他总觉得背后有双眼睛盯着,回头却只见晨雾缭绕,山风簌簌。

"捐了这钱,山神爷该消气了吧?"他摸着沉甸甸的褡裢,心里稍安。可刚走到半山腰,天色骤变,乌云压顶,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来,打得人睁不开眼。

"怪了,方才还晴空万里。"张老三嘟囔着,慌忙躲到一棵老槐树下。正拧着湿透的衣角,忽听不远处传来孩童啼哭。

"疼!阿娘!阿娘!"

张老三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七八岁的总角小儿跌坐在泥水里,小腿被狂风吹落的瓦片划了道口子,鲜血混着雨水,在青石板上晕开一片刺目的红。

"造孽哟!"张老三顾不得多想,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见那伤口颇深,他一咬牙,"刺啦"撕下半幅新做的棉布褂子,紧紧裹住孩童的伤腿。

血渍在月白布料上洇开,竟像极了他媳妇绣的腊梅图。张老三心里一疼,这衣裳可是媳妇熬了三宿才赶制出来的!

"别怕,不疼了,不疼了。"他嘴里哄着,手上麻利地包扎。说来也怪,那血竟渐渐止住,孩童的哭声也小了,眨着泪眼看他:"伯伯,你衣裳破了。"

张老三苦笑:"破就破吧,救人要紧。"

正说着,忽觉掌心发热。低头一瞧,孩童腿上的伤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结了痂!张老三惊得倒退两步,却见那孩童冲他咧嘴一笑,面容在雨幕中渐渐模糊。

"张瓦匠,这三片瓦的因果,今日便了了吧!"

浑厚的声音自四面八方传来,震得老槐树簌簌落叶。张老三抬头望去,哪还有什么孩童?只见山神庙方向金光大作,隐约有神将虚影立于云端,金甲红袍,正是山神本相。

"山神爷显灵了!"附近躲雨的香客们哗啦啦跪倒一片。张老三却僵在原地,脑中嗡嗡作响:"原来那孩童不是凡人。"

雨住云收时,山神庙前已挤满了人。张老三浑浑噩噩随着人流进香,刚跪倒在蒲团上,忽听身后一阵骚动。

"就是这位义士!"有人高喊。转头一看,竟是镇上的李乡绅,领着个锦衣妇人急匆匆走来。那妇人一见他就哭出声:"恩公!多亏您救了我家宝儿!"

原来那"孩童"是李乡绅独子,今日本该随仆从上山,却因贪玩走散。更奇的是,仆人们遍寻不着时,孩子竟好端端出现在家门口,腿上半点伤痕也无!

"若非神明庇佑,犬子早葬身山洪了。"李乡绅执意将十亩良田的地契塞给张老三,"这谢礼您若不收,便是瞧不起李某。"

张老三捏着地契,耳边蓦地响起灶君的话,"你倒算因祸得福"。可望着香炉后山神威严的法相,他心里又打起鼓:"这福,当真敢要吗?"

当夜,张老三辗转难眠。窗外风声呜咽,像是山神低语。他索性披衣起身,对着供桌上的三片琉璃瓦发呆。

"瓦片能补屋顶,补不了心漏。"灶君的话在他耳边回荡。

正出神,忽见瓦片泛起微光,一道金光自瓦面射出,在墙上投出三幅画面。

第一幅:他偷瓦时,山神庙的房檐悄然裂开一道缝。

第二幅:暴雨夜,山洪冲垮了庙后小路,恰是他平日回家的近道。

第三幅:李乡绅之子独自跑上山,被落石砸中。

张老三浑身发冷,猛然醒悟:"原来那三片瓦是山神爷的‘挡灾瓦’!我偷了瓦,灾祸就落到了自己头上!"

天刚蒙蒙亮,张老三就扛着新烧的琉璃瓦上了山。山神庙前静得出奇,连鸟雀都不叫一声。他跪在殿前,将瓦片一片片补回屋顶,每放一片就重重磕个头:"求山神爷恕罪!"

补到第三片时,忽听身后传来"咚"的一声。回头一看,竟是李乡绅送的那张地契,被风吹到了香炉里,眨眼烧成了灰!

"这……"张老三正发愣,供台上的山神像突然响了一起,泥塑似乎在微笑。

"现在明白了?"熟悉的声音响起。张老三转头,见灶君正蹲在门槛上。

"您老就别打哑谜了!"张老三急得直搓手,"那地契是什么情况?"

"你当山神缺你这点香火?"灶君嗤笑,"三片瓦对应三劫,破财劫、血光劫、绝后劫。你舍衣救人,已化了最后一劫,地契烧了才是保你全家平安!"

张老三如遭雷击:"那李乡绅的儿子?"

"本就是山神幻化。"灶君拍拍手站起来,"不过李家确实有个病弱幼子,明日你送碗百家米去,这事才算圆满。"

三个月后,张老三的瓦匠铺子莫名红火起来。更奇的是,他补过的屋顶,任它狂风暴雨也滴水不漏。村里渐渐传开——张瓦匠得了山神真传哩!

这日黄昏,他蹲在院里教儿子拌泥坯。孩子突然指着天空喊:"爹!瓦片在发光!"

抬头望去,晚霞满天,山神庙方向的云彩竟堆成琉璃瓦的形状,金红交错,宛如神迹。

张老三怔怔望着,忽听院外传来一阵喧嚷。李乡绅带着几个乡邻匆匆赶来,手里还抱着个面色红润的孩童——正是当初那个"山神幻化"的病弱幼子。

"张师傅!"李乡绅激动道,"自打你送了百家米,我这孩子的病竟一日好过一日!今日大夫说,他已无大碍!"

张老三愣住,灶君的话蓦然在耳边回响,"这事才算圆满。"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粗糙的手掌,那里还沾着新瓦的泥灰。原来,真正的"琉璃瓦",从来不是金玉其外的富贵,而是人心向善的光亮。

故事完。

张老三的故事虽是虚构,但“人心有漏,灾祸自来”的道理却值得深思。你相信“善行能改运”吗?来聊聊你的看法!

因果报应or心理作用? 有人说“善报”只是自我安慰,恶人未必有恶报,你怎么看?

请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乡间有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