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新重庆“含绿量”有多高?8月1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由央媒和市级媒体组成的媒体采访团将陆续走进16个区县,挖掘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奏响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编者按:
现代化新重庆“含绿量”有多高?8月1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由央媒和市级媒体组成的媒体采访团将陆续走进16个区县,挖掘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奏响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上游新闻记者推出《活力中国调研日记》系列报道,及时捕捉呈现调研采访中发现的有益经验、有效做法和亮点成就,充分展示重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生动实践。
两江新区水土新城。游祝 摄
8月15日下午,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团走进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开发区,深入探访京东方、华邦制药等含“绿”企业,揭秘科技创新如何赋能绿色制造,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与清洁能源建设的双赢。
重庆京东方:液晶屏生产的“零碳密码”
走进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屋顶和车棚上一排排光伏板格外醒目。“这些光伏板年均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可满足厂区部分用电需求,每年减碳约1万吨。”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子超向记者介绍。
展示厅内,一块标注“综合碳排放为零”的14寸液晶显示器引起了采访团的关注。“我们通过量化产品碳足迹,推动供应链使用回收料和再生料,最终实现这款产品的零碳目标,让‘屏幕产自重庆’的标签多了一层绿色内涵。”刘子超透露。目前,公司引领“无废”技术创新,探索建立“固体废物产生-厂内暂存-厂内出库-厂外运输-处置单位处置”全过程监管模式,实现固体废物减量5566吨/年,减少处置成本835万元/年。
更令人惊叹的是,重庆京东方还建立了回收水处理系统,用于回收各工段的清洗水等,预计每天可节约新鲜水用量约2.6万吨。“我们还联合终端处置商对使用的有机溶剂进行蒸发提纯回收,每年可减少约4000吨废有机溶剂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刘子超说。
“真没想到重庆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这么高!”中国日报科技主编苑庆攀指着窗外感慨,“电子工厂与蓝天白云和谐共生的画面,颠覆了我对制造业的传统认知。”
重庆京东方一景。张坤琨 摄
华邦制药:31年老药企的“绿色处方”
华邦制药已成立31年,记者在其厂区发现建筑布局暗藏玄机。1.04的容积率和41.31%的建筑密度,让这片集约化用地实现了固废100%回收利用。“我们给每批药材都办了‘绿色身份证’。”华邦制药副总经理王曦展示的数字化看板上,原材料从采购到生产的全流程环保数据清晰可溯。
“公司将绿色制造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现已构建起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废物处理、末端排放的全链条绿色发展体系。”王曦介绍,作为绿色制造的起点,他们在原材料选择阶段就确立了“环保优先、源头控险”的原则,优先选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低污染的原材料,从源头上降低环境风险。与此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构建物料采购追溯体系,实现了原材料从采购入库到检验检测、从配料到生产使用的全程监管,确保每批物料均符合环保及质量标准要求。
在废水处理站,经过多重净化的水流被部分回用于厂区绿化。“我们的废水回用率达63.18%,固废则按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可回收部分资源化再利用,不可回收部分交由专业环保公司作无害化处置,杜绝随意排放与丢弃。”王曦说,“通过建设数字化生产线和能源管理中心,企业产品单位能耗显著下降。”
华邦制药水土工厂。蓝天 摄
两江新区:“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作为内陆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以全市1.13%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低于平均30%的碳排放强度,贡献超16%的GDP,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两江新区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区域规划,动态调整并形成具有两江特色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聚焦减污降碳、提升支流水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严把环境准入关。
“除了严把环境准入关,积极推广清洁生产也是两江新区推进减污降碳的重要举措之一。”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眉表示。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节能减排效能,新区全面梳理了污染治理工艺简陋、久未更新的企业,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大气中央资金,推动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提升节能减排效能。
此外,两江新区还进一步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全力推动“无废工厂”建设,创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杆企业。
目前,两江新区已累计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等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75家,数量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能耗强度远低于全市水平。
“水土园区绿色工厂数量居全市第一,这是新区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缩影。”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培育绿色工厂梯队,实现重点行业企业绿色化改造全覆盖,让发展的“含绿量”真正转化为增长的“含金量”。
两江新区水土新城数据港。张坤琨 摄
记者手记:
从京东方的“水循环”到华邦制药的“零废料”,水土园区的绿色实践表明,智能制造与生态环保并非单选题。
在这片厂房与青山相映的土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通过技术创新落地生根。
上游新闻记者 吴思倩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