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乱!87岁范曾被曝遭37岁娇妻做局,出轨转移财产,还和继子乱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6 16:32 2

摘要:事件的大致轮廓是这样的:2024年4月,86岁的范曾高调宣布与36岁的徐萌结婚,这段"爷孙恋"当时就引发不小争议。

这两天,87岁的书画大师范曾被小50岁娇妻徐萌设局的消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爆料内容涉及婚内出轨、财产转移甚至与继子的不正当关系,情节之离奇堪比影视剧。

作为一个喜欢吃瓜得人,我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事件脉络,也谈谈个人看法。

根据传出的各种消息,事件的大致轮廓是这样的:2024年4月,86岁的范曾高调宣布与36岁的徐萌结婚,这段"爷孙恋"当时就引发不小争议。

徐萌此前是央广主持人,经范曾继子范仲达牵线进入范家,在范曾第三任妻子病榻前以生活助理身份悉心照料,最终取代原配成为第四任夫人。

婚后一年多时间里,徐萌被指通过三个步骤实施计划:首先以"康复需要"为由接管范曾工作室,掌握字画创作与收藏的管理权;

其次勾结老乡范某华、继子范仲达等人,以市场价三到五折的低价批量抛售范曾真迹,涉案金额预估达20亿元;

最后在2025年8月突然失联,将范曾位于北京碧水庄园的库房搬空,两人去向不明。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爆料者称徐萌与范仲达存在不正当关系,甚至可能通过"借腹生子"长期控制范曾。

这种双重背叛让网友直呼艺术圈伦理下限被刷新。

事件曝光后,舆论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

一部分网友对范曾表示同情,认为87岁老人遭遇"杀猪盘"令人唏嘘,尤其联想到他2021年痛失第三任妻子楠莉时的深情表态,如今的处境更显凄凉。

但更多声音则指向范曾的咎由自取,认为他过往的感情史为今日埋下隐患。

梳理范曾的四段婚姻史不难发现,他的情感选择始终伴随着争议。

从第一任妻子林岫到第三任妻子楠莉,每段婚姻都伴随着挖墙脚的传闻。

尤其是楠莉本是好友须遵德之妻,范曾在对方婚姻存续期间展开追求,最终导致两个家庭破裂。

这种行为引发的道德争议,使得此次事件中不少人持报应论观点

社交媒体上的评论颇具代表性:"当年抢别人老婆时没想到有今天?""87岁还相信爱情,这不是天真是什么?"

这类声音反映出公众对范曾个人品行的长期质疑,在此次事件中集中爆发。

事件背后是出艺术圈的深层问题。

范曾作为"在世最贵艺术家",其作品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这使得他的生活天然处于利益漩涡中心。

徐萌的操作并非什么百年罕见的事件,而是艺术品市场灰色产业链的缩影。

徐萌的三步棋环环相扣:第一步接管工作室是控制创作源头,第二步低价抛售是快速套现,第三步转移资产则是完成闭环。

这种模式在艺术圈并不鲜见,尤其针对高龄艺术家,通过情感控制,专业壁垒实施财产侵占的案例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范曾的继子范仲达在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经营的范曾艺术品有限公司表面上是正规销售渠道,实则可能成为非法交易的掩护。

据爆料,该公司近期仍在直播售卖范曾字画,而范曾本人却处于失联状态,这种矛盾现象耐人寻味。

抛开个人道德评判,范曾事件暴露了高龄艺术家普遍面临的生存困境。

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在体力、精力上难以应对复杂的商业运作,不得不依赖身边人。这种依赖性一旦被利用,就可能导致"被控制"的局面。

从公开信息看,范曾近年健康状况堪忧,2023年曾因脑梗住院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将财产管理权完全托付给年轻伴侣,客观上为风险埋下伏笔。

这种艺术成就与生活能力的倒挂,在齐白石、黄永玉等大师身上也有不同程度体现。

值得深思的是,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加剧了这种风险。字画等藏品不像不动产那样有明确产权登记,交易过程中的"人情世故"又为暗箱操作提供空间。

徐萌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熟人介绍私下交易等方式,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完成资产转移。

在真相尚未完全厘清之际,我们需要保持必要的审慎。目前所有指控均来自自媒体爆料,缺乏权威部门的调查结论。

范曾艺术品的实际价值、交易细节、徐萌的真实动机等关键信息仍存疑。在这种情况下,过早定性或情绪化批判都有失公允。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起事件反映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个人选择与命运的关联,范曾过往的感情模式为今日埋下隐患;

二是艺术品市场监管的漏洞,高价值资产的管理需要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对于我们而言,在围观八卦的同时,希望也能意识到一点什么。

艺术圈从来不是真空地带,当87岁的大师与37岁的娇妻碰撞出的不是佳话而是丑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跌宕,更是人性在巨大利益面前的脆弱。

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保持理性观望,是对所有人的尊重。

来源:呆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