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天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以“美丽上海,艺起行动”为主题的第三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在徐汇区西岸漩心启幕。本届艺术节以“艺术+环保”为创新路径,将生态理念和文化艺术紧密融合,采用大型装置艺术展、非遗大展、潮流艺术展、手
今年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天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以“美丽上海,艺起行动”为主题的第三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在徐汇区西岸漩心启幕。本届艺术节以“艺术+环保”为创新路径,将生态理念和文化艺术紧密融合,采用大型装置艺术展、非遗大展、潮流艺术展、手工艺展、互动游戏、循环再生展等多元形式,为公众献上一场联结传统与未来、艺术与科技的生态奇幻之旅。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聚力打造生态文化高地。
环保艺术节现场,郭剑烽摄,以下同
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是上海首创的大型公益平台,以生态文明理念与文化艺术深度交融为特色,既是面向公众的生态文化盛宴,更是发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载体。自2023年以来,上海以全国生态日为契机每年举办生态环保艺术节,收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营造了全市践行“两山”理念的良好氛围。本次艺术节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徐汇区人民政府指导,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徐汇区生态环境局主办。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文化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路径。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一级巡视员柏国强表示,近年来,上海深耕生态文化建设,将其纳入美丽上海“十美共建”布局,构建多元参与行动体系,树立了一批“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打造了以“碳秘馆”为代表的一批环境宣传教育阵地,创作了《苏州河蝶变》等一批传播度高的生态文化作品。每年的生态环保艺术节通过将艺术与环保无界融合,让生态文化更加鲜活立体。未来,将搭建更多生态文化宣传平台,推出更多生态文化产品,让人文艺术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相融相长,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让守护绿水青山成为申城最动人的风尚。
开幕式现场,传统艺术的环保表达与现代科技的生态演绎相碰撞,直观展现了上海生态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上海京剧院王维佳带来的京剧《穆桂英挂帅》,以传统戏曲的磅礴气势,隐喻上海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舞台剧《金哨子的故事》生动再现了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员、非遗“鸟哨技艺”传承人金伟国三十年守护候鸟家园的感人事迹,用艺术的方式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自然观察故事分享环节,演员陈龙通过视频分享了纪录片《我的城市邻居》中“近在咫尺的自然”;摄影家肖戈讲述了野外追踪野生动物的幕后故事;青少年自然笔记作者以稚嫩笔触展现对自然的热爱;觅蓝生态文化传播中心副理事长韩李李分享团队在全国各地做环保公益和宣传生动历程;《苏州河蝶变》导演戴焱淼则分享了母亲河生态变迁带来的触动,呼吁以文化力量传播生态理念。
科技与环保的融合成为现场焦点。一场融合非遗魅力、前沿科技与奥运精神的机器人环保秀惊艳亮相,旧物重生的时尚演绎让绿色理念更显鲜活。奥运冠军钟天使现场发出倡议,号召公众将拼搏精神融入日常环保行动,从点滴做起守护绿色家园。
随后,参与活动各方共同推动启动装置,正式拉开第三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的大幕,号召社会各界力量汇聚,共绘生态环保新图景。
记者看到,在展览板块中,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肖戈的“野生动物摄影展”用镜头定格野生动物的动人瞬间;觅蓝生态文化发展中心的“生物多样性主题展”与青少年《自然笔记》优秀作品展,从不同视角展现生物的多样多彩;国际跨学科艺术家袁隆的《未来情绪绿洲》用“生态浮岛”创意帮助现代人重获自我情绪的感知锚点;潮流画家陈昊迪的《梦栖申城》将涂鸦艺术和海派相融,探讨上海城市化进程中自然权利的回归;气球艺术家孙杰的大型装置《蝶》,以象征生物多样性的艺术蝶群,让环保理念可触可感。
互动手工区,非遗海派旗袍高定品牌创始人叶青将钩针编结与3D打印结合,创作《鹳鸣东方·经纬共生》,并为参与者送上生态主题3D打印小礼物;非遗竹编传承人李海滔的《诸相非相》、宋代美学烫画艺术家王海宇的《百年外滩》《武康大楼》、药斑布植物印染传承人柳玉成的作品等,展现“道法自然”的传统环保智慧。此外,VR体验污水处理流程、野生鸟类摄影展、3D打印巨嘴鸟模型等,借助科技让公众直观感受环保工作的魅力。
本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持续至8月17日17:00,全程免费向公众开放,期间除展览外,还将举办艺术家现场互动、木偶剧表演等多项活动。
来源:石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