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精了?福建男子捕获米级“清道夫”!体侧有锯齿暗红鳞甲,网友:缝纫机鱼!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6 09:00 2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来自外国的玩意儿了,不止是各种日用品或者手机里的零件,甚至是在水里都经常能抓到外国鱼,其实就是外来物种嘛!可能是养殖户从国外进口回来培育,然后意外那边的水池出逃的;也可能是一些无知的放生者买来放生到野外环境的;也有可

信息来源于@海河日记,getit01,cwbaike,Dingle Ocean World,Tennessee Aquarium。

福建男子捕获巨型清道夫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来自外国的玩意儿了,不止是各种日用品或者手机里的零件,甚至是在水里都经常能抓到外国鱼,其实就是外来物种嘛!可能是养殖户从国外进口回来培育,然后意外那边的水池出逃的;也可能是一些无知的放生者买来放生到野外环境的;也有可能是养鱼的普通人“始乱终弃”了。

总之这确实是一件不稀奇的坏事。不过话说回来,偶尔能看到一些网友分享自己钓到的奇怪外来物种,也是蛮有趣的。

我们的老朋友“@海河日记”在2025年8月9日发布了一则视频,他都是搬运来的视频,具体发生地点其实不明确的,不过我就还是按他的IP地址“福建”来说了,因为他这次搬运视频里的物种确实可能在福建被发现。

博主的配文是“清道夫成精了!”很多网友也都认为是清道夫,但显然这不是清道夫,不然我也不会一开始就说了。

视频的开头是一个人正准备将渔网拉到木船上。随着他的发力,渔网里的鱼终于浮出了水面,先被我们看到的一张肥嘟嘟的嘴唇,还有明显的嘴边触须的结构,体色似乎是暗灰色的,光这么看让人有点疑惑。

接着拉吧,终于把鱼拉到船上后,又有了些新特征可供识别。似乎这条鱼的体表覆盖着坚硬的骨板,形成类似盔甲的保护结构,体表没有啥明显的斑纹,皮肤质地很粗糙的样子;眼睛非常小,嘴边须非常粗;头部宽大且略扁平,口部位于下方。

然后看一下这条鱼的侧面,整个鱼体是很延长的,背部好像有点略高,依然是没啥细纹,不过似乎体侧有一条红色的横向纹路;胸鳍很强壮的样子。

最后看一下腹面,不太意外的是其腹面果然颜色是比较浅的,而且它的腹部相对扁平,说明这鱼很可能是适应底层活动的物种。

虽然我截的图没啥参照物,但是直观感受上这条鱼能有米级的长度,真的不是我夸张。后面鉴定出该物种的真实身份后,该物种本身也是能达到1米以上的体长的。

这个物种比较冷门,如果是观赏鱼爱好者,大概率已经看出来是什么物种了,如果是普通人就会存在误认的情况。因为这条鱼存在背部较高和体侧的红色的横向纹路的特征,使得不少网友都怀疑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还有很多网友不知道也是认成了胭脂鱼还是纯粹想玩梗,他们在评论区疯狂的表示捞到这条鱼的人要遭罪了!无论是“吃上国家饭”、“很刑噢”、“牢底坐穿鱼”、“缝纫机鱼”等等,这些说法总之就是说这个人抓保护动物犯法要被抓了。

实际上大家应该能很明显的看出这鱼跟胭脂鱼的明显差别,从体色、体态、鳞片等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

我认为这条鱼可能是黑体尖陶乐鲶(Oxydoras niger (Valenciennes, 1821)),它属于尖陶乐鲶属,除了这个属,还有什么陶乐鲶属(Doras)、大陶乐鲇属(Megalodoras),这些陶乐鲇的商品名都叫铁甲武士。侧线拥有呈锯齿状排列的暗红色鳞甲,相当酷炫,这是它与其他亲戚的主要差异,也是网友们错认的主要原因,它本身有点就是很热门的物种。

有网友认出来了,他表示这条如果卖给水族馆可以卖到1100元左右!

黑体尖陶乐鲶是常见的“普铁”,它们的价格其实不高,小百就能拿下,真的能达到1100元单价的陶乐鲶其实不多,能查到的资料显示,瞻星大陶乐鲶和石陶乐鲶属物种是最贵的,很轻易就能达到千元以上,它俩的商品名也是非常酷,分别是杜莎里斯铁甲和艾尔温尼铁甲武士。

黑体尖陶乐鲶

黑体尖陶乐鲶的外文名是“Ripsaw catfish”,直接翻译过来就是锯鲶”,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其侧线呈锯齿状排列的暗红色鳞甲。黑体尖陶乐鲶算是大型鱼类,它们的体长可超过1米,是南美洲淡水生态系统中极具辨识度的物种,主要分布于亚马逊河、圣弗朗西斯科河及埃塞奎博河流域的泥底质底层水域。

体型不小,背鳍和胸鳍具强韧硬刺,甚至可摩擦骨板发声以威慑天敌,尾鳍呈浅叉形,整体轮廓棱角分明,总之看起来非常壮硕威武。上颌须极长,可延伸至胸鳍基部,用于在昏暗水域探测猎物;它们的嗅觉和侧线也相当发达,能帮助它感知环境,在夜间或弱光环境中都能精准的突袭猎物,是相当强悍的底栖掠食者。

它们会以鱼类、甲壳类为主食,如果收成不好,也是可以偶尔吃吃腐殖质,在原生地食物链中扮演重要次级消费者的角色,对控制小型生物种群非常关键。

黑体尖陶乐鲶是洄游鱼类,它们会在亚马逊河流域的下游产卵。每年产卵后,大约在6月水位开始下降时,它们就会开始大规模的持续约4个月的逆流洄游。

尽管看着很厉害,但南美地区的人类还是将其视为重要的食用鱼类,据说虽然处理起来贼麻烦,毕竟一身骨板,但是肉量很大,肉分瓣明显,吃起很细嫩。在亚马逊中部地区甚至是主要食用鱼种,在亚马逊下游巴西城市圣塔伦的鱼市中,黑体尖陶乐鲶也是随处可见,而且体型都不小,这一幕如果观赏鱼爱好者看到可能会很心疼吧?

它们在观赏鱼圈子里算是非常亲民的了,是入门级铁甲武士鱼的代表。首先是价格很亲民,10~15厘米的个体卖80~150元,也不便宜,但对比其他铁甲武士算低了。而且它们性格相对活跃,互动感很强,是真的能坐在鱼缸前看一天的鱼类。

该物种还挺稳定的,虽然它们面临着栖息地退化和区域性捕捞压力,但是就目前而言,亚马逊流域的设立的禁渔区确实对其种群稳定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它们的人工繁育技术也已经很发达了。

来源: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