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一直秉持大美育观,认为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它更应该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美育,我们追求的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唤醒,创造力的释放,以及思维和表达的自由,让美育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媒介和桥梁。”红英教育集团校长陈淑兰说。
一把扇子的故事
生发出七节不同学科的课程
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美育体验?
语文、数学、科学,这些学科中的“美”该怎样展现和感受?
舞蹈、音乐、美术,艺术学科的美育元素需要怎样深入挖掘?
在11月28日举行的红英小学美育教育研讨会上,可以找到答案——
“我们一直秉持大美育观,认为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它更应该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美育,我们追求的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唤醒,创造力的释放,以及思维和表达的自由,让美育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媒介和桥梁。”红英教育集团校长陈淑兰说。
1 PART.ONE
美育≠艺术教育
红英小学的舞蹈教室里,二年级(15)班的 “扇之舞 —— 蝶趣扇舞” 正在惊艳亮相。小舞者们手持团扇,轻启舞步,团扇的开合、翻转,与灵动身姿相得益彰,或模拟观蝶的灵动,或展现戏蝶的俏皮、扑蝶的活泼,将扇文化融入舞蹈韵律之中,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皆诠释着传统与艺术碰撞出的火花,演绎出扇舞独特的艺术之美,让人仿若穿越千年,置身于诗意古风画卷。
除了舞蹈课堂的扇之舞,还有科学课上的扇之纸、综合课上的扇之创、语文课上的扇之诗、书法课上的扇之书、美术课上的扇之画以及科学课上的扇之色。
滑动查看
七节课堂围绕“扇子”这一主题的故事,在“美”的体验中铺陈开来——
从学生利用废旧纸张自制扇面纸,体验探索的乐趣和环保的理念,到争做非遗小传人,脑洞大开地制作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创意的扇子;
从古代诗词佳作中探寻扇与情、诗与意的交融密码,到挥毫泼墨,在扇面上笔走龙蛇,横竖撇捺尽显汉字风骨;
从以水漆为彩墨、扇骨为架构、纸帛作画卷,学生们调色浸染、精心装饰,到探秘群青、石绿等色彩从矿石到颜料蜕变历程,让珍贵色彩在扇面上重焕生机。
扇子的故事在这里奉献出一场“美育”的饕餮盛宴,开启了师生们探索美、感受美、创造美、分享美的切身体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精心制作的各类与扇子有关的文创产品,即将承载特殊使命,成为红英小学与香港姊妹校赠答的珍贵礼物。
红英小学美育工作负责人 杨晓雯
基于“一把扇子的故事”这一主题,学生们展开了深入的主题式、项目式探索,这也是学校以真情境、真问题、真探究为基础设计的“主题活动探美”,旨在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鼓励学生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
红英教育集团校长 陈淑兰
一个好的活动主题设计,本身就是在做一件美的事情。它的实施过程又是一种美,学生在为香港姊妹校的同学制作文创扇子的过程中,发现了探索之美,体会了和谐之美,潜移默化中感受了文化之美。在主题之中又融合了每个学科独有的美,可以说主题活动是把所有的美聚合在一起。
如果说主题活动探美是通过具体的活动实践来探索和体验美,那么学科教学育美则强调在学科教学中挖掘和融入美育元素,在随后开启的五节不同学科的展示课上着重凸显出这一点——
语文课的《月光曲》,借音乐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文字描绘下音乐背后的情感,联想在古典情境中扇子传递的温暖;数学课的 “逻辑之美 —— 轴对称的再认识” 借扇面几何对称,揭示数学秩序之美;《边塞诗二首》以扇遥想大唐边关豪情,体悟雄浑诗韵;
音乐课上的 “跟着音乐去旅行”, 巧用AI编排多元音乐风格,为“班级音乐会”进行音乐创编;班会课则聚焦家庭 “和谐之美”,传递家庭亲情纽带,筑牢美育家庭根基。
杨晓雯在研讨会主旨报告中特别提到——“在美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学校坚持“学科教学育美”和“主题活动探美”双轨并行。前者为学生提供了美育的知识背景,而后者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
2 PART.TWO
从美育课程走向课程美育
美育离不开课程。通过课程向参会人员展示学校的美育成果,只是红英小学在美育诸多工作中的一角。学校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逐渐认识到由于美的内涵的丰富性和美育功能的全面性,学校美育必须加强各学科的协同,实施“浸润式”课程美育,这也成为了红英小学“大美育观”的基础。
“真正的美育离不开对学科本质的探索”,陈淑兰强调,“所以美育不能做加法,应该融合于课程和课堂,这是学校落实美育浸润的第一要义。”
研讨会前的“学科教学”和“主题活动”,不同学科课程中的“美”给学生和参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整体建构、系统实施、时空融合”的策略,已经构建连贯、有效、立体的红英美育课程体系,全面释放美育的育人活力,红英的美育课程正在逐渐走向课程美育。
从美育课程走向课程美育,文字的简单变换体现的是学校对美育工作的深度理解和实践经验总结。“课程美育是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美育资源,实现课程与美育的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是通过“浸润”实现的“双向奔赴”。课程浸润美育,使课程超越自身的价值,指向学生心灵的完善与情感的升华;美育浸润于课程,使美的元素充盈于整个课程中,时时处处都能与之相遇。”陈淑兰说。
锚定课程美育的目标,依托“学科教学育美”和“主题活动探美”两大路径,红英小学还采取境中涵美、趣中赏美、研中探美、习中悟美、合中创美、展中传美六大具体实施策略,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美育价值与功能,强化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把美育落实到课程、环境、活动中。从而为师生提供一个全面、多元、互动的美育环境,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区教委副主任 赵霞
无论是参加主题活动,还是学科课堂、美育课堂展示,都能看到红英小学的学生、教师和环境中所展现的美育实施。学校作为海淀区美育浸润的实践者,注重课程融合、人人参与;紧跟人工智能发展,科技赋能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家校社联动,共育创新人才,其在美育方面的创新和特色实践中,彰显了时时、处处、人人的美的浸润。
3 PART.THREE
将美育融入
学校的每一个“细胞”
心中有阳光,才能开出最美的花。红英小学美育教育研讨会现场以“美,是心中开出的花”为主题,让美绽放在学校的时时、处处、人人,这和学校的阳光育人理念高度契合。“美育在红英小学不是孤立的点缀,而是贯穿人人教育观,深植为孩子一生打好底色的理念的关键脉络。由此,学校将‘浸润’落实为时时、处处、人人的‘美的教育’,将美育融入学校日常生活。”红英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卜国超在致辞中表示。
红英教育集团党委书记 卜国超
如今,“美育”体现在红英小学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的每一个时空,都是美育的契机。美在时时: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美在处处:在学校环境的角角落落、在校家社的每一个链条;美在人人:每个人都是美的主动参与者,每个人都能创造出自己的美。
活动中,从设计精美的邀请函、会议手册,到独具韵味的现场布置,处处传递着美的巧思与匠心。
滑动查看
主会场亮点纷呈,每一处场景都展示着红英小学对美的氛围的营造,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红英小学对美育的执着与热忱。
还有现场孩子们童真童趣的舞蹈,稚嫩优美的歌声,彰显了红英学生的阳光自信和对“美”的深深感悟——美已经融入了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孟虹
红英小学的美育理念体系,层次很高、逻辑清晰、覆盖面广、执行方式恰当,是非常好的典型和范例。学校大美育范式下定义出来的主题,符合道德价值观的体系——对美的范式从西方的美学到中国传统的道德美学,扩充为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成长。内心的世界、意义的世界、逻辑的世界完美融合,这是一个美的完整形式。以完整的美的形式做完整的美育工作,使人的内心和行为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心中开出美丽的花朵,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美好境界。
教育部高校美育教指委委员教授 史红
从大美育观、阳光生活美学到美育宣言,红英小学的整个理念体系建构专业性强、系统性高。从视频的宣传和整个校园的布置氛围,都可以看到系统的美育浸润。学校的美育工作利用全校师生的合力,把所有的课程结合起来渗透到所有的学科,非常有意义。可以作为海淀区的范本,在北京市进行推广。
“美育的核心是育人,美育目标与学校整体育人目标深度契合,才能肩负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职责,让学校所有的场景都发挥美育的作用,这样才真正实现了美育浸润。”陈淑兰说。
撰稿:阙洁
素材来源:红英小学
编辑:黄依依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内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记者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本公号荣获2017年度、2018年度“首都教育新闻宣传策划创新力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奖,2020年度“首都教育融媒体建设先锋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最具影响力”大奖!
来源:海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