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团队整合发力,极氪智能辅助驾驶到底行不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20:05 2

摘要:懂车帝最近搞的智能辅助驾驶测评,简直是揭开了国产车智能辅助驾驶水平的遮羞布。当极氪7X面对高速公路事故车直挺挺地撞上去时,极氪新能源黑马的颜面也就此扫地。毕竟谁也没想到,这个标榜全栈自研高阶智能驾驶的豪华品牌,在接连多项智能辅助驾驶测试中屡次折戟。

懂车帝最近搞的智能辅助驾驶测评,简直是揭开了国产车智能辅助驾驶水平的遮羞布。当极氪7X面对高速公路事故车直挺挺地撞上去时,极氪新能源黑马的颜面也就此扫地。毕竟谁也没想到,这个标榜全栈自研高阶智能驾驶的豪华品牌,在接连多项智能辅助驾驶测试中屡次折戟。

就在外界对于极氪智能辅助驾驶能力产生怀疑之际,吉利集团内部却传来了一个重磅消息。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研发效率,吉利决定对旗下包括极氪在内的多个智能辅助驾驶团队进行整合,将极氪智能辅助驾驶团队、吉利研究院智能辅助驾驶部门以及旷视旗下的迈驰智行团队一并纳入千里智驾麾下。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次大规模的资源整合能否真正解决极氪乃至吉利旗下其他品牌的智能化难题?又或者,它仅仅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下的又一次战略布局?毕竟算法逻辑、数据训练这些硬核技术,可不是换个办公室就能突破的。这波操作看似是给极氪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是这个传统新势力能否在新的架构下迅速调整状态,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智能辅助驾驶困局

极氪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起步阶段,就并不被业界看好,曾被贴上追赶者的标签。2024款极氪001搭载的Mobileye EyeQ5H芯片,单颗算力仅为48TOPS,远低于同期小鹏G9(254TOPS)和华为ADS 2.0(352TOPS)的水平。这种硬件差距直接导致了2024款极氪001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受限,LCC车道居中、ACC自适应巡航等基础功能尚可,但面对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高阶场景时,系统却显得力不从心。

更致命的是,Mobileye的黑盒方案将极氪的算法开发权拱手让出,车辆功能迭代需依赖Mobileye的授权,许多用户反馈无法直接影响系统优化,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极氪的智能辅助驾驶体验长期落后于竞品。

2024年8月,急于改变现状的极氪,在半年内连续推出2024款和2025款极氪001,后者直接跳级至双Orin-X芯片(508TOPS)和浩瀚智驾2.0系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跨越式升级看似雄心勃勃,实则埋下了用户信任的雷。

2024款车主在购车时支付的费用,换来的是两年后才能量产的智能辅助驾驶硬件,而2025款的全栈自研承诺,又与早期依赖Mobileye的路线形成割裂。大量车主质疑极氪技术规划不透明,认为品牌通过快速迭代收割早期用户,最终演变为一场集体维权风波。尽管极氪推出1万元购车抵用券作为补偿,但用户对品牌技术路线稳定性的质疑已成定局。

一步错,步步错。极氪在智能辅助驾驶上走过的弯路,恰恰揭示了新能源智能辅助驾驶竞争的残酷性。技术迭代速度与用户信任的平衡至关重要。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用户需要的不仅是硬件堆叠,更是对技术承诺的长期信心。而在用户对品牌的技术稳定性产生质疑后,如何化解这一问题,还有待极氪深入思考。

破局之路暗藏荆棘

极氪的智能辅助驾驶困境,实际上是新能源车企在智能化赛道上既要速度,又要质量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快速迭代能抢占技术高地,但另一方面,频繁的硬件更新和算法换道可能透支用户信任。极氪急了。

极氪的焦虑不仅来自技术短板,更来自吉利内部的资源争夺战。2024年9月,吉利CEO安聪慧曾公开承认,极氪与吉利汽车形成了两条智能辅助驾驶路线:极氪主攻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而吉利汽车则聚焦高价值低阶方案。这种分兵作战模式在2025年遭遇挑战,随着行业进入AI大模型时代,单个团队难以承担万卡级算力集群、亿万级真实场景数据等高昂成本。最终,极氪被迫将1500人团队整体并入千里智驾,成为吉利“一盘棋”战略下的牺牲品。

作为吉利汽车集团寄予厚望的传统新势力,母公司当然不能对极氪的焦虑视而不见,吉利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通过成立千里智驾公司集中资源,然后引入华为系高管王军以加速技术突破。

这样的合作不无益处。极氪智能辅助驾驶团队(1500人)、吉利研究院(1000人)、迈驰智行(500人)合并后,千里智驾团队规模达到3000人。整合能够打破“多品牌重复开发”的内耗局面,避免资源浪费。

与此同时,王军的加入被视为吉利向华为“引望模式”看齐的信号。这位前华为车BU总裁曾主导过智能辅助驾驶算法架构设计,其履新后迅速推动千里智驾管理层调整。但是王军面临的挑战远不止技术,如何平衡极氪、吉利研究院、迈驰三方团队的文化差异?如何说服用户相信“整合后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兑现承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组织执行力。

极氪的焦虑,也是许多新能源车企在智能化赛道上的焦虑。吉利的资源整合和王军的加入,为极氪提供了破局的可能性,但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纸面优势转化为真实体验。对于极氪而言,急躁的整合或许能抢得先机,但用户信任的重建、技术路线的稳定性、算法落地的成熟度,都需要时间去验证。祝极氪们好运。

来源:牛车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