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调研采访中聚焦乡村振兴壮阔图景,在践行“四力”中感受新时代伟大变革。8月12—15日,来自陕西省市县近50家媒体单位的59名新闻工作者走进西安市蓝田县,参加陕西省记协“田野大讲堂”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讲座交流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形式拓展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能、赴乡村
在调研采访中聚焦乡村振兴壮阔图景,在践行“四力”中感受新时代伟大变革。8月12—15日,来自陕西省市县近50家媒体单位的59名新闻工作者走进西安市蓝田县,参加陕西省记协“田野大讲堂”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讲座交流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形式拓展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能、赴乡村振兴一线采访调研,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广泛宣传全省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效和亮点。
“在乡村振兴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新闻媒体不仅是观察者、记录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有力的推动者、坚定的守护者……”
“乡村振兴报道是新闻工作者时代使命与专业追求的当代实践……”
学习期间,来自主流媒体、报业协会和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应邀授课,涵盖乡村振兴融媒报道实战、采访细节把控以及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与实施路径等内容。四位服务于蓝田乡村振兴的基层代表围绕宣传、产业、职教、非遗传承等进行了分享交流。
近年来,蓝田县立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阶段,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强基础、育产业、树乡风等举措,探索打造了乡村振兴的“蓝田样板”。在普化镇陈家滩村看民宿产业发展,到前卫镇将军村寻旅游资源转化路径,登白鹿原体验乡村夜间文旅项目……实践环节,编辑记者们深入蓝田县乡村振兴示范点进行实地调研采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聚焦县域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创新做法。
随着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在出生人口下降和县域村组合并、学校布局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很多闲置校舍、废弃校园。如何有效盘活这些闲置资产、让它们服务于和美乡村建设,各地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记者在蓝田县普化镇陈家滩村看到,两处曾经的小学校舍被改造成乡村民宿,原本杂草丛生的校园蝶变为游客品茗休闲的乐园,既提升了村容村貌,又带来了集体收益。
走进秦岭脚下的方若·谷仓集度假民宿,一种宁静质朴的现代田园气息扑面而来——谁也不会想到,这家民宿的前身为废弃学校,改造时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基本布局:以前的三层教学楼被作为住宿区域,设计改造成了13间客房,分为稻田景观浴缸套房、稻田景观大床房、稻田景观双床房、浴缸亲子房4种房型,整体可容纳28人,能够满足不同客群的住宿需求;校园里的其他建筑被适度改造成食餐厅、咖啡吧、休闲露台、庭院泳池等,住客可以在这里吃特色农家菜、享悠闲下午茶,充分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
在另一家名为“水麓蓝山”的园林式民宿,丝毫看不出这是在闲置学校旧址和原村委会办公场所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我们聘请专业设计人员对园区进行规划,在深挖区域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房舍的外立面改造、内部空间的重构、设施的重置以及庭院的美化绿化亮化,使得项目整体与附近的水陆庵文化景区及秦岭生态空间协调一致,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美。”该民宿负责人韦战国说。
据了解,前些年,在借鉴学习其他地方成熟做法并结合本地乡村振兴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陈家滩村两委研究决定“变废为宝”——尝试引资盘活两处闲置(废弃)校园发展民宿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这一决策为陈家滩和美乡村建设带来了村容村貌方面的大提升,又通过发展休闲产业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让全体村民从中受惠。”陈家滩村有关负责人说。
在蓝田县,闲置(废弃)校舍被有效利用并深度开发为休闲产业,陈家滩村不是孤例。位于白鹿原东部的前卫镇将军村,因“鹿原秋霁”盛景和紧邻白鹿原影视城,近年来吸引了不少游客休闲观光。在村中心位置,一家名为凫咖啡的店铺格外醒目——这里之前是村小学旧址,校舍闲置多年。和美乡村建设启动以来,将军村立足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过程中,把旧房子改造为不同类型的民宿以解决游客的吃住问题,同时把闲置校舍、校园综合改造利用,发展咖啡、露营等其他休闲业态。
“我们在改造旧校舍的过程中,保留原有土坯房结构,通过更换木柱、加固土墙等方式进行修复,同时升高屋顶、增设玻璃幕墙,打造通透的现代空间,让旧校舍的斑驳土墙与现代设计形成鲜明对比,兼具历史感与时尚感。”凫咖啡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春季整体改造完成后,为了更能体现“在地化”,店名以旧村名“凫峪”中的“凫”为正式名称对外营业。
如今的凫咖啡院子里,既有由教室改造而成的室内休闲区域,又有借助原有建筑物搭建起的三处观景平台,兼具村民议事场所,另外还设置了专门的农产品直播室,成为了深受大家欢迎的“新乡村会客厅”。
记者:孙永涛;编辑:小伙;审核:万里
来源:教师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