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妇联“最美家事解铃人”案例被《中国妇女》刊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5 19:10 1

摘要:近年来,青州市妇联立足职能优势,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益家和”婚姻家庭辅导品牌,通过婚前辅导“防未病”、纠纷调解“治已病”、跟踪回访“固疗效”的全周期服务模式,防范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筑牢家庭幸福防线,越来越多的妇联干部、婚调志愿者成为妇女群众的“家事

近年来,青州市妇联立足职能优势,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益家和”婚姻家庭辅导品牌,通过婚前辅导“防未病”、纠纷调解“治已病”、跟踪回访“固疗效”的全周期服务模式,防范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筑牢家庭幸福防线,越来越多的妇联干部、婚调志愿者成为妇女群众的“家事解铃人”。近日,青州市妇联“最美家事解铃人”案例被《中国妇女》刊发。

助力感情修复,“益家和”家家和

递幸福锦囊,修复破碎情感

在青州市婚姻登记处的服务大厅里有这样一群善于“伪装”的志愿者,她们会通过帮助取号、梳理证明材料的方式来和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搭话,慢慢把他们引导进婚姻家庭辅导室,再以倾听为钥匙,打开夫妻的话匣子,逐步铺展婚姻关系的修复之路。

这些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就是青州市“益家和”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志愿者队伍,他们为懵懂焦虑的新婚夫妻递上“幸福锦囊”,也为感情出现裂缝和危机的夫妻修补沟通的纽带、重建信任的城墙。

解难纾郁,美好可传递

通过引导,一对80后夫妻走进辅导室,女方气鼓鼓的,男方一脸无奈,调解员当下判断二人可能刚吵过架,冲动下萌生了离婚的想法,当即请二人坐下,逐个沟通。妻子一说话就满眼含泪,指责丈夫一家好吃懒做,自己勤勤恳恳带孩子、干农活、照顾家庭,结果自己的意见不被重视,辛苦不被看见。丈夫听着妻子的哭诉,不安慰也不辩驳。

调解员敏感地意识到二人沟通不畅,便让二人角色互换,用对方的方式对今天的矛盾进行复盘。易地而处,二人都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丈夫主动道歉,双方拥抱释然。

像角色互换法这样的常用调解技巧还有很多,婆媳矛盾用职责定位法、重组家庭用权利义务明晰法配合亲情唤醒、从情绪外露的一方打开突破口……这些技巧都是调解团队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他们建立微信群、定期组织座谈,分享案例、提出困惑、交流经验,在一次次地畅所欲言中总结调解技巧,提升调解质效。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改变,婚姻家庭辅导也无法做到一劳永逸,有些重归于好的夫妻坚持不了几天又打回原形,有的因此对调解产生抵触情绪,调解团队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集思广益,根据21天习惯养成法创造出3次回访制,调解团队进行3次回访,每周回访1次,让积极的改变巩固成滋养家庭和睦的日常习惯。

调解团队还成立了读书会,邀请参与调解的夫妻共同参加,分享自己读到的好书和对生活、学习、工作的感悟。夫妻双方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共同爱好,拥有了更多共同语言,感情重拾新鲜感。

在调解员的带动下,许多接受过帮助的夫妻也加入“益家和”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公益服务活动,成为照亮别人的一束光。

多元解纷,幸福可延长

为构筑起预防和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的缓冲带,促进家庭和谐幸福,2017年10月,青州市妇联成立青州市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组建包括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在内的“益家和”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队伍,为有需求的当事人提供婚姻辅导、纠纷调处、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服务,成为青州市化解婚姻家庭领域矛盾纠纷的重要阵地。

以青州市婚姻家庭辅导中心为圆心,妇联建立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充分调动妇联执委、芳华网格长资源力量,在镇街成立婚姻家庭辅导站,培育村(社区)妇联“法律明白人”,在村居、小区等更小的生活单元带头组建调解小组、成立个人婚辅工作室,把婚姻家庭矛盾解决在“家门口”。并开展全婚姻周期辅导服务,积极拓展服务深度。

一是打好婚前辅导预防针,让婚姻更具责任感。联合融媒体中心制作婚前辅导宣传片,举办“执子之手 幸福启航”新婚课堂,传授新婚夫妻幸福婚姻经营之道。举办结婚登记集体颁证仪式,增强婚姻仪式感,培育健康文明婚恋新风尚。

二是筑牢离婚调解防护墙,让双方重拾归属感。定期举办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培训班、骨干志愿者座谈交流,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总结推广有成效的特色做法,提高志愿者辅导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跟踪回访机制,巩固辅导效果,提升辅导效能。

三是探索婚辅服务新模式,让家庭充满幸福感。开展“移动式”婚辅服务,举办巾帼志愿者“进社区、进家庭、到身边”巡讲活动,组织开展“说法明理”线上课堂、直播交流等互动活动,录制“益家和”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微课堂,扩大婚辅服务覆盖面,为更多家庭护航。

本文来自【青州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