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冰丝带”舞台中央,万千光束汇聚于“智芯”水晶装置,点亮智能传承的星火。8月14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国家速滑馆拉开帷幕,在三天赛期里将展开26个赛项、487场人形机器人竞技对决,这是人形机器人首次进奥运场馆比赛。
人形机器人“运动员”参加开幕式入场。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人民网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李博)“冰丝带”舞台中央,万千光束汇聚于“智芯”水晶装置,点亮智能传承的星火。8月14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国家速滑馆拉开帷幕,在三天赛期里将展开26个赛项、487场人形机器人竞技对决,这是人形机器人首次进奥运场馆比赛。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我们持续推动旗下奥运场馆探索冬奥遗产效益最大化之路,‘体育+科技+自然+生活’有机融合是国家速滑馆的发展方向,这里先后举办了‘冰丝带国际机器人月’等一系列科技教育类高水平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北京国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向世界呈现一届精彩的人形机器人竞技赛事,北京国资公司研究国家速滑馆空间布局,新建“熊猫眼”核心赛训基地、足球赛训基地和机器人营地三大设施,并由公司旗下北奥集团负责建设运营,打造集赛队训练、产品测试、数据采集、技术验证和公众科普为一体的“北京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增强对全球人形机器人创新资源的“磁吸力”。
位于“冰丝带”南广场的足球赛训基地最先投入使用,定位于新产品测试与新技术验证。
“熊猫眼”基地夜景。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备受关注的“熊猫眼”赛训基地坐落于“冰丝带”西广场下沉庭院,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的核心场区。
“熊猫眼”基地采用先进的ETFE材料搭建而成,100%装配式设计与可回收材料彰显绿色发展理念,场内的温度、湿度与光照环境可被精密控制,为机器人提供最佳运行条件,也成为“冰丝带”醒目的科技新地标。“熊猫眼”还配备48套高清动作捕捉设备,作为本次运动会机器人5对5足球项目训练和部分比赛场地。
位于“冰丝带”西南侧的ROBOLAND机器人营地以“科技纽带,生机勃勃”为主题,设计突出“人机共融”的核心理念。营地训练区设有机器人充电、训练和队员调试交流空间,保障赛队高效备战;营地休闲展示区则面向公众开放,让公众全方位体验人机互动乐趣。
“冰丝带”内按赛事需求划分出多元竞赛区域,包括田径区、足球赛区、拳击台、舞蹈表演区,以及模拟工业、酒店、药店等场景赛区。
竞赛场地设计颇具挑战性,为适应机器人对温湿度要求,赛事运营团队北奥集团协同国家速滑馆对场地进行化冰处理,加装除湿设备,在地面上铺设防火地垫、聚乙烯减震板和跑道地胶,为机器人提供兼具摩擦力与减震效果的竞技地面。
人形机器人“运动员”在“冰丝带”比赛。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为助力机器人顺利奔跑,与常规田径跑道1.2米宽度不同,此次设置的4条赛道宽度拓宽至2.1米。赛道两旁还设置了3米宽的遥控区,允许遥控人员跟随机器人跑动并实时操作。
为提升观众观赛体验,国家速滑馆内场顶部设置了8块观赛大屏,让现场观众可从各个角度观看精彩的比赛画面及赛事播报信息。考虑到机器人“能量补充”需求,场馆在训练区设置了5个区域的充电设施,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满足了多样化补能需求。
此次机器人运动会,吸引了来自五个大洲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127个品牌的500余台机器人参赛,每日现场观看机器人比赛人数预计将超万人。
“筹办过程也是对人形机器人技术应用、赛事运营模式等领域的突破性探索,将会对国际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北京国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运动会参赛队伍涵盖了机器人产业链中70%至80%的企业,其中有众多排名前50强的机器人企业,参与广度及行业影响力均创下同类赛事新高。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