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抗战老兵曾丁昌:走过战火硝烟,毋改英雄意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5 17:45 2

摘要:十年前的2015年9月3日,在电视机前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时,看着天安门广场上军容严整、意气风发的受阅部队,这位从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的龙岗抗战老兵,难掩激动地对着电视屏幕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离9月3日越来越近了,99岁的曾丁昌心情也变得愈发激动起来。

十年前的2015年9月3日,在电视机前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时,看着天安门广场上军容严整、意气风发的受阅部队,这位从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的龙岗抗战老兵,难掩激动地对着电视屏幕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十年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日渐临近,年近百岁的曾丁昌对这一次的阅兵式格外期待。“到那一天,我不仅要看阅兵直播,还要再敬一个军礼。敬那些在战场上死去的战友,敬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敬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曾丁昌说。

2015年,曾丁昌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图源:受访者供图

上木古果园中的“星火”

1926年,曾丁昌出生在平湖上木古村(今上木古社区)的一个贫苦农户家庭。小时候,因为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日本军队枪杀中国平民的消息,这让他感到愤慨,“那时候心里就在想,长大后我一定要当兵,把日本人赶出中国!”

“当时的上木古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村庄’。因为党的坚强领导、群众基础好,被抗日游击队称赞为‘抗日模范村’。”曾丁昌回忆说,彼时,上木古村建立了抗日群众组织,村民们或为游击队提供物资补给,或暗中助其传递情报、转移伤员,以各种方式支持游击队的抗日活动。曾丁昌曾多次目睹母亲暗中给游击队员送饭送水。“那时,我们家其实很穷,但母亲还是经常从本不富裕的口粮中挤出一部分来,送给游击队员。”

正是在这样耳濡目染的氛围下,曾丁昌逐渐走上了参军报国的道路。1942年前后,上木古村的几片果园成为游击队员们的“秘密根据地”。白天,队员们和村民一起下地劳作;到了晚上,果园里常常亮起几盏煤油灯,队员们聚集在灯下,连夜部署作战计划或派发行动任务。

这点点星火般的光亮,让年少的曾丁昌感到神秘而又心生向往。“当时,我觉得我跟游击队的心贴得很近,好像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曾丁昌说。有一回,地下党员文贯等人来到上木古,给村里人讲起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曾丁昌听了,心里涌上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信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要参加游击队,保家卫国!”

1942年8月的一个深夜,曾丁昌从家里拿了两件衣服毅然迈出家门,走上了参军入伍的道路。最终,在平湖当地地下党员的介绍下,他加入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后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枪林弹雨的洗礼

初入部队,曾丁昌的抗日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枪上阵杀敌。不过,部队领导考虑到他年纪尚小,且是“半路出家”,还没有接受相关训练,不能匆忙上战场,便将其安排在后方,负责后勤、宣传等工作。

年少热血的曾丁昌虽对此感到有些沮丧,但他亦深知,后方工作同样重要,片刻不得耽误。于是,他积极奔走于平湖、观澜、光明等地,向当地群众广泛宣传抗日思想,争取群众各方面的支持。

渐渐地,随着军事素养的日益提高和斗争经验的日臻成熟,曾丁昌终于迎来了走上前线的一天。“我跟随部队打过大大小小许多仗,第一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去宝安石岩的乌石岩抓捕一个汉奸头目。”曾丁昌回忆,当时,乌石岩有一家当铺,是日伪军的一个据点,这名汉奸头目就藏身于此。接到锄奸任务后,曾丁昌和战友们一起连夜将地雷埋在当铺周围,并大声朝屋内喊话。尚在睡梦中的汉奸头目被喊叫声惊醒,只能狼狈地穿上衣服,走出屋外投降。

还有一回,部队派曾丁昌等几人作为先遣兵,前往东莞塘厦夜袭日军的一处碉堡。曾丁昌等人顶着浓重的夜色,从平湖出发步行数十公里来到塘厦。到达碉堡跟前,曾丁昌等人扫视一圈,只见碉堡上只有稀稀拉拉几个日本兵,有的靠着墙根打起了盹儿,有的哈欠连连,一副恹恹欲睡的样子。“打!”曾丁昌和战友们互相使了个眼色,默契地拿起枪向碉堡发起攻击,须臾间便击倒敌军多人。

“这几仗,打得痛快,痛快呀!”如今,回忆起这段烽火岁月时,曾丁昌的语气里仍难掩激动。当记者问他无数次穿过枪林弹雨可曾害怕时,这位已至期颐之年的抗战老兵立刻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用严肃而坚定的声音说道:“谁不怕死呢?当然怕呀!可我更害怕的是国家受欺负!”

曾丁昌与曾生将军像合影。图源:受访者供图

历久弥坚的赤子之心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丁昌回到了上木古,做回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尽管脱下了军装,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学到的那八个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解放战争时期,他悄然投身地下工作,多次为解放军战士传递情报、护送伤员;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与土地改革,为贫苦群众分田分地;哪怕是人至暮年以后,他仍踊跃参与社区事务,为社区发展出力献策、发光发热……

曾丁昌保持着每天读报的习惯。图源:受访者供图

“我觉得我父亲身上始终有一种军人气质或者说英雄意气。这种东西流淌在他的血液里,永远也抹不去。”在曾丁昌的儿子曾玉辉看来,退伍几十年来,父亲一直割舍不下心中的那份军旅情,“他最喜欢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剧,看书也要挑一些抗日将领的传记来看。”

还有一个细节让曾玉辉印象很深。“早些年,他每次陪孙子去游乐场时,手里总要拿着一把气枪反复把玩。有一次回来路上,他看中了一把玩具手枪,二话不说就买回了家。到了家里,还一个劲儿地跟大家炫耀,说他当年也是扛过枪的老兵!”曾玉辉回忆道。

“可能他心里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名老兵吧。”说起父亲波澜壮阔的一生,曾玉辉感触颇深。这些年,曾丁昌几乎每年都会让儿子带自己去坪山的东江纵队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有一回,看着纪念馆里那些鲜活的照片、熟悉的名字,曾丁昌不禁思绪万千,当即写下了一首诗:“东江纵队气如虹,纪念馆中敬旧容。将士襟怀存国脉,豪贤胆识薄梧桐。挥戈浴血除倭寇,北战南征立巨功。耸地碑文凝碧血,千秋华夏颂英雄。”

曾丁昌在东江纵队纪念馆留影。图源:受访者供图

字字蘸情,无不印证着一名抗战老兵的一腔赤诚。曾玉辉至今仍记得,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直播前半小时,父亲就穿戴整齐,端坐在电视机前,安安静静地等待着阅兵式开始。当雄姿英发的受阅部队在电视画面中出现的那一刻,曾丁昌激动地站了起来,向着屏幕立正、敬军礼,略带哽咽地说:“我代表死去的战友们再次接受祖国的检阅!”

曾丁昌敬军礼。图源:龙岗融媒首席记者 聂朦 摄

曾玉辉说,那一刻,从父亲那清癯、瘦小的身影中,他看见了一位无比高大的老兵形象。

来源:深圳龙岗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