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玲:《杨门女将》 背后的京剧匠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15:50 3

摘要:提及 1960 年那部风靡全国的京剧电影《杨门女将》,即便跨越半个多世纪,依旧能唤起无数观众的深刻记忆。这部由崔嵬、陈怀皑联合执导,汇聚了京剧界顶尖力量的作品,不仅以恢弘的叙事、精湛的唱腔将 “杨门儿郎战死沙场,巾帼英雄披甲出征” 的家国情怀刻进一代人的文化基

京剧电影《杨门女将》

提及 1960 年那部风靡全国的京剧电影《杨门女将》,即便跨越半个多世纪,依旧能唤起无数观众的深刻记忆。这部由崔嵬、陈怀皑联合执导,汇聚了京剧界顶尖力量的作品,不仅以恢弘的叙事、精湛的唱腔将 “杨门儿郎战死沙场,巾帼英雄披甲出征” 的家国情怀刻进一代人的文化基因,更让 “穆桂英” 这一经典艺术形象突破了戏台的边界,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而赋予这个角色灵魂,让 “穆桂英” 既有武将的刚毅豪迈,又不失女性细腻柔情的,正是京剧著名京剧演员 —— 杨秋玲。

杨秋玲

杨秋玲(1937年一2009年9月12日),女,北京人,旦角演员,生前也有很多名誉头衔,比如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顾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虽然现在人们已经对她的印象不深了,但她可是当年很多观众喜爱的京剧女演员,2009年9月12日杨秋玲因病去世,享年72岁。

1950 年,杨秋玲踏入中国戏曲学校的大门,开始了她的学艺生涯。在这里,她有幸得到王瑶卿、程砚秋、华慧麟、赵桐珊等众多名家的传授。王瑶卿先生的教导,让她打下了坚实的表演基础;程砚秋先生的艺术理念,使她对青衣行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华慧麟、赵桐珊先生的倾囊相授,让她在花衫、刀马旦等领域也游刃有余。在众多名师的雕琢下,杨秋玲逐渐成长为一名功底扎实、技艺全面的京剧苗子。

1958 年,对于杨秋玲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在王瑶卿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她排演了《牛郎织女》《孔雀东南飞》等剧目。这些剧目的排演,不仅让她在表演上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更让她开始崭露头角。同年,从中国戏曲学校毕业后,她进入中国京剧院四团担任主要演员。更为幸运的是,她得到了梅兰芳大师的关怀和指导。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理念,对杨秋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开始潜心钻研梅派表演艺术,从嗓音、扮相到表演、吐字,都努力学习梅大师的风韵。

大青衣杨秋玲

杨秋玲的代表作众多,其中《杨门女将》最为人熟知。1959 年,在新编历史剧《杨门女将》中,她成功塑造了穆桂英这一巾帼英雄形象。她的唱腔优美动听,唱念韵味十足;表演细腻传神,将穆桂英的飒爽英姿与儿女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武打更是干净利落,尽显大将风范。在前辈大师们的指导下,她深入研究人物,反复琢磨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

同年,《杨门女将》被拍成彩色电影,1960 年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杨秋玲饰演的穆桂英随着电影走进千家万户,红遍大江南北,剧中 “风萧萧,雾漫漫” 等唱段也成为经典,被人们广为传唱。除了《杨门女将》,她还擅演《满江红》《宇宙锋》《凤还巢》《奇双会》等传统剧目,以及现代剧《红灯照》等。在每一个剧目中,她都融入了自己对角色的独特理解和精湛技艺。

杨秋玲演《凤还巢》

杨秋玲的艺术风格含蓄蕴藉、稳重大方。她在宗法梅派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其他流派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她的表演既有梅派的典雅大气,又有自己的细腻独到之处。无论是端庄的青衣角色,还是英姿飒爽的刀马旦角色,她都能轻松驾驭,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

在她的演艺生涯中,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将京剧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带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剧。她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为京剧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晚年的杨秋玲,虽然身体不好,但始终心系京剧艺术的传承。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顾问,她肩负起培养京剧人才的重任。她克服身体上的困难,悉心指导后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艺术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她还担任戏曲学院研究生班导师,为京剧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2009 年 9 月 12 日 6 时 15 分,杨秋玲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72 岁。但她留下的艺术作品和精神财富,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她首演的《杨门女将》成为国家京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至今在京剧舞台上常演常新,继续展示着京剧艺术的魅力。她为京剧事业奉献了一生,她的艺术成就和敬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京剧人不断前行,在京剧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荷露团珠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