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市场监管局的登记注册窗口,我是政策法规与群众需求之间的“连心桥”。日复一日,那抹沉静的“市监蓝”浸染着我,也让我愈发懂得,这蓝色之下,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担当。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市场监管局的登记注册窗口,我是政策法规与群众需求之间的“连心桥”。日复一日,那抹沉静的“市监蓝”浸染着我,也让我愈发懂得,这蓝色之下,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担当。
2024年11月一个忙碌的周一,我正埋头处理一摞企业变更登记材料,电脑屏幕上挤满了工作窗口。忽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打断了键盘敲击声。
“喂?请问是双城区市场监管局吗?俺……俺想打听个事儿……”电话那头,一个带着浓重东北乡音的苍老声音响起,背景里隐约传来医院的广播叫号声,我的心立刻揪紧了。
“大爷您好!我是双城区市场监管局的肖宇佳,您别急,慢慢说。”我放下文件,挺直了背。
电话那头的李大爷年轻时在外地闯荡,经营着一家五金配件公司。如今年事已高,老伴又在外地住院治疗,他心力交瘁:“闺女啊,这公司是俺和老伴儿的命根子啊,但这把老骨头实在经不起两地折腾了,怎么才能把公司办回来呢……”一声叹息,带着疲惫和焦虑,穿透听筒。
我脑中灵光一闪——这不正是我们刚推行的“企业迁移一件事”政策要解决的难题吗?我赶紧用最直白的话解释:“大爷,这事儿现在好办了!就像寄快递不用您自己跑,我们把公司给您‘寄’回来!”
“闺女,你说的那个啥‘网’……俺用的是老年机,连微信都不会弄啊……”大爷的声音透着茫然和无助。这瞬间,我想起了自家爷爷面对智能手机时同样困惑的眼神。
“放心吧大爷!您把资料给我就成,剩下的,我来跑!”我斩钉截铁。电话挂断前,大爷还在念叨:“老伴儿在307病房打针呢,俺得赶紧回去了……”这句话,像根无形的鞭子,催促着我。
接下来的3天,我成了李大爷不见面的“专属跑腿员”。先联系当地市场监管局的同事小张,确认符合跨地区通办条件。紧接着,马不停蹄地协调各部门流转材料。最棘手的是原公司有一笔未结货款,我多方辗转沟通,最终说服对方提前出具了关键证明。
当所有流程尘埃落定,我特意选在周五上午10时——医院探视稍闲的时刻,拨通了大爷的电话。
“大爷!您公司的事,办妥啦!”
电话那头先是一阵沉默,接着传来抑制不住的哽咽:“老婆子!你听见没?咱公司回家啦!闺女帮咱办成啦!”喜悦的泪,仿佛也滴落在我心头。
“欢迎回家,大爷大娘!双城,不会让您失望!”我的声音也忍不住发颤。
这次经历,成为我“市监蓝”生涯中最温暖的印记。难忘的不仅是那声饱含深情的“闺女”和“回家啦”,更是亲眼见证了“科技赋能”如何化作实实在在的温度——它让冷冰冰的“数据多跑腿”,化作照亮人心的亮点;它让政策的光,驱散群众急难愁盼。这份铭刻于心的责任与担当,便是“市监蓝”最动人的底色。
作者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市场监管局 肖宇佳
编辑 | 黄星蓉
审核 | 周山
中国市场监管报新媒体矩阵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