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医生警示:5类婴幼儿奶粉不能喝,已有孩子因此肠坏死动手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5 11:01 2

摘要:这不是危言耸听。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多见于早产儿的重症肠道疾病,一旦爆发,进展极快,严重时需要切除肠道,甚至会导致死亡。在《中华儿科杂志》的一项多中心研究里提到,约50%的新生儿肠坏死病例与不当喂养密切相关。

最近,有几个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老同事联系我,说短短一个月,已经接连收治了4个因肠坏死住院的宝宝,最小的才出生12天。

我们在查房时发现一个共同点:家长给孩子喝了不合适的奶粉。不是假奶粉,不是过期奶粉,而是那些看起来“安全”、实际上“高风险”的品类。

这不是危言耸听。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多见于早产儿的重症肠道疾病,一旦爆发,进展极快,严重时需要切除肠道,甚至会导致死亡。在《中华儿科杂志》的一项多中心研究里提到,约50%的新生儿肠坏死病例与不当喂养密切相关。

问题在于,现在市面上奶粉五花八门,宣传天花乱坠,家长一不小心就踩雷。今天这篇文章,我想把“医生群里都在转”的那5类高风险奶粉一一说清楚。不是为了吓人,是希望你家的宝宝,永远不要走进我们ICU的那扇门。

第一类:蛋白含量过高的“营养强化型”奶粉

有些家长一看到“高蛋白”“促进生长”“增强免疫”,立马心动。尤其是一些出生时体重偏低的宝宝,家长更是恨不得补上每一克营养。但你知道吗?新生儿的肾脏和肠道还没发育成熟,超量蛋白根本代谢不动

蛋白质在肠内高浓度堆积,会引发高渗透压性腹泻,就像给肠道灌了一大桶盐水,又拉又脱水,还影响微生态。一些研究指出,蛋白摄入超过推荐量30%以上的新生儿,发生肠道炎症的风险增加近4倍

你不是在补营养,而是在逼迫一个刚出生的孩子用还没长全的器官硬扛超负荷。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这类奶粉千万不能碰。

第二类:未经灭菌处理的生奶奶粉或“原生态奶粉”

有一款打着“纯天然不处理”的羊奶粉,最近在一些育儿群里火了。宣传语写得漂亮:“生奶保留原始营养结构,不破坏活性成分”。听起来很高级,实际上——风险大得离谱

这种未经高温灭菌的奶粉,存在大量潜在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成年人喝了可能没事,但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还处于“训练前期”,一点点细菌就可能引发败血症或肠道感染

2019年《新生儿科临床研究》曾报道,一名1个月大的男婴因喝了未经灭菌的羊奶粉,感染李斯特菌,最终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继发坏死性小肠炎,肠子切了20厘米,后续还要靠肠外营养维持生命。“原生态”不是加分项,是警告词。

第三类:奶源标注不清、成分模糊的“代工贴牌奶粉”

这类奶粉外包装往往很精致,宣传页做得比正规厂家还漂亮,动不动就说“澳洲进口”“新西兰奶源”,但你仔细看配料和生产信息——模糊其词、避重就轻

有些甚至根本没通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只是注册在某个外资公司名下,实际是小工厂代工。成分配比不稳定,有的钠含量远超标准值,有的钙磷比例失调,还有的根本没加上必须的微量元素。

这种奶粉喂久了,轻则消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重则引发肠道菌群紊乱或代谢性酸中毒——也就是血液酸了,肾脏和肠道都受伤。

我们接诊过的一个病例,5个月大男婴,长期喝某“进口高端奶粉”,结果肠道胀满、腹泻不止,化验发现电解质紊乱、肠道pH值异常偏低,最后确诊为轻度肠道坏死,家长肠子都悔青了。

第四类:含有“植物奶基底”的婴儿配方粉

听说过“椰奶基底”“燕麦奶基底”的宝宝奶粉吗?它们正从欧美流入国内,宣传点是“植物蛋白更健康”,但医学角度看,这类奶粉根本不适合6个月以内婴儿

植物奶缺乏必需氨基酸,钙铁锌等关键矿物质含量也远低于乳制品,更别提缺少对婴儿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DHA与乳糖。它的营养结构根本无法支撑婴儿的快速成长。

更危险的是,有些家长因为宝宝“乳糖不耐受”被误导转用了植物奶粉,结果孩子出现营养不良性腹泻、体重不增、腹胀等症状。

湖南某医院儿科团队2023年曾发布病例,指出一名4个月大女婴长期食用燕麦奶基底奶粉,出现严重铁缺乏贫血与蛋白能量失衡性腹泻,住院两个星期才稳住。婴儿不是素食主义者,他们需要的是全面营养,不是“环保选项”。

第五类:为了省钱长期自制调配的“家庭DIY奶粉”

我知道,有些家庭条件不宽裕,还有些老人坚持“自己熬的最放心”,拿牛奶兑水、加点米汤、加糖当奶粉喂。还有些父母在短视频平台上看了“自制宝宝奶粉教程”,用豆浆、奶粉、维他命片混合喂养。

听我一句劝:这种自制配方,几乎一定喂坏肠子

牛奶中的蛋白和矿物质浓度远超婴儿能耐受的范围,渗透压高,容易引发脱水和肠道损伤。而米汤、豆浆更是缺乏完整蛋白结构,容易引起蛋白质热量不良综合征。长期喂下去,肠黏膜屏障被破坏,细菌更容易侵入肠壁,引发坏死性小肠炎等严重并发症。

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6个月以下婴儿必须使用经过科学配方、符合国家标准的婴儿专用奶粉。自制,不等于天然;省钱,不等于安全。

写到这里我是真的气又心疼。我们见过太多原本健康的宝宝,因为一罐奶粉而住进重症室。家长不是不爱孩子,是信息太乱、知识太少,在一个个误导下走了弯路。

我想请你记住这几点:婴幼儿的肠道脆弱得像湿纸巾,一点点刺激就可能透壁、感染、甚至坏死;
不是所有奶粉都适合新生儿,即便包装写着“适合0+月龄”,也要看蛋白浓度、是否灭菌、成分是否合规;
不要轻信“进口”“高端”“可溯源”“纯天然”这些词,凡是缺乏硬核数据支持的营养宣传,都是套路;


不要轻易尝试偏方、自制、植物替代类配方,婴幼儿不是小型成年人,他们需要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更精细。

有些伤害,是喝一顿奶粉不会出事,但日复一日后,突然爆发;有些代价,是医生尽力救了,但肠子没了,孩子这一生都要补充营养素过活。

你为孩子选奶粉的那一刻,其实就是在为他的人生打地基。最后想说一句:我们不怕加班、不怕手术,只怕看到那些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一遍遍重演在你我身边。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赵伟.营养强化型奶粉对新生儿肠道功能影响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23,61(5):401-406.
[2]周丽.婴幼儿食用未经灭菌羊奶粉致李斯特菌感染1例报告[J].新生儿科临床研究,2019,34(3):215-217.
[3]刘欣然.植物基底婴儿配方粉营养适宜性评价[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4,35(2):89-94.

来源:老张健康说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