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3年5月14日正午,上海昆山花园7号公寓内,丁玲正将《北斗》杂志的稿件塞进皮箱。楼道上突然传来杂沓脚步声,中统特务马绍武带着部下破门而入。这位黄埔六期毕业的特务头子,独创的“三打一”跟踪术已让上百名地下党员入狱:一线特务尾随目标至弄堂口,二线接力观察门牌
1933年6月14日,上海怡春院的麻将桌上,中统特务马绍武刚摸起一张东风,忽然肩膀被人轻拍三下。就在他转头瞬间,五声枪响撕裂霓虹夜色。
这个绑架丁玲的元凶,至死不知自己成了叛徒手中的“筹码”。
这场精心设计的“借刀杀人”,如何改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与谍战史?
一、文学女杰蒙难:马绍武的“三打一”绝招
1933年5月14日正午,上海昆山花园7号公寓内,丁玲正将《北斗》杂志的稿件塞进皮箱。楼道上突然传来杂沓脚步声,中统特务马绍武带着部下破门而入。这位黄埔六期毕业的特务头子,独创的“三打一”跟踪术已让上百名地下党员入狱:一线特务尾随目标至弄堂口,二线接力观察门牌,三线伪装查水表上门确认。
靠着这套阴毒手法,马绍武一个月前刚抓捕了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王云程。此刻他盯着丁玲冷笑:“胡也频太太,这次你跑不掉了!”丁玲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瞥见窗外梧桐新叶,心想这或许是我最后见到的春天。”
徐恩曾在中统内部通报中狂喜:“擒获左联要员,可断共党文化喉舌。”但他没想到,这次抓捕将引发特科最凌厉的反击——周恩来亲自批示:“此獠不除,文坛永无宁日。”
二、叛徒的赌局:李士群的双面陷阱
马绍武不知道,他的庆功宴请柬里藏着杀机。曾经的共产党员李士群,此时正与丁默邨在霞飞路咖啡馆密谋。这个1927年入党的前特科成员,1932年被捕后秘密叛变,却继续伪装潜伏。据《中央特科史》记载,他桌上摆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文件:左边是特科要求其刺杀丁默邨的密令,右边是中统嘉奖其“潜伏有功”的通报。
“老丁,咱得送徐恩曾份大礼。”李士群搅动着咖啡,“马绍武最近太招摇,正好当替死鬼。”两人设计的连环计堪称毒辣:以打麻将为由诱出马绍武,李士群拍肩为号,特科锄奸队突袭。这既能向中统表忠心,又能向共产党示忠诚,更可除掉职场竞争对手。
6月14日傍晚,李士群站在怡春院二楼,看着4223号轿车驶入广西路。他摸了摸西装内袋里的勃朗宁——这把本该用于刺杀丁默邨的手枪,此刻成了表演道具。
三、七分钟生死局:特科神枪手的致命一击
当晚7点12分,邝惠安带着四名队员潜伏在怡春院对面的绸缎庄。这位广东籍神枪手,曾创下30米外打灭香火头的纪录。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行动报告,他们的装备极其精简:每人一把柯尔特M1911,六发子弹,不带任何证件。
7点15分,李士群轻拍马绍武左肩,这是约定暗号。邝惠安在回忆录中描述:“穿灰西装的目标准确暴露,我连开两枪击中后脑。”现场勘查报告显示,马绍武身中五弹,其中三发子弹来自不同角度——这是特科为防失手特意安排的多重保险。
枪响瞬间,丁默邨故意打翻麻将桌,李士群趁机滚进柜台。这场“遇袭表演”完美无瑕:李士群左手被碎玻璃划伤,成为他向徐恩曾表忠心的“勋章”;丁默邨的西装沾满血渍,成了向日本人邀功的“战利品”。
四、血色余波:叛徒的末路与文坛的重生
马绍武暴毙引发中统大地震。徐恩曾派亲信赴沪调查,在法租界法医解剖室,他们发现致命伤竟来自中统配发的.45口径子弹——这正是李士群事先准备的“嫁祸铁证”。据台湾“国史馆”档案记载,徐恩曾一度怀疑戴笠的军统插手,直到1943年李士群被毒杀前,才在日记中写下:“当年马案,悔未深究李某。”
丁玲被秘密关押的三年间,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用铅笔头写下二十万字手稿。1936年秋,她穿着狱友缝制的布鞋奔赴延安时,特意将染血的手稿埋在看守所槐树下。1980年平反后,她在《魍魉世界》中回忆:“那棵槐树后来被砍了,但文字比子弹更有力量。”
历史留下了黑色幽默的注脚:
• 设局者李士群1943年被日军毒杀,死前抽搐七小时;
• 丁默邨1947年在南京刑场身中三枪,跪姿与马绍武遇刺时一模一样;
• 邝惠安1935年被叛徒出卖,就义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声震龙华监狱。
《丁玲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央特科史》(中共党史出版社)
《国民党特务活动史》(群众出版社)
《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上海书店出版社)
《李士群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周恩来与隐蔽战线》(中央文献出版社)
《民国暗战:中统军统档案》(九州出版社)
《龙华烈士传》(上海人民出版社)
来源:史说新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