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蛮生长」到「质效双升」,短剧产业升级进行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5 10:32 2

摘要:这意味着短剧内容成功走进大众视野,内容品质也形成了行业共识。每逢内容档期,我们都能看到短剧在题材、内容、制作等方面的升维。今年暑期档,甜宠、悬疑、非遗、逆袭等各类题材的优质作品轮番上阵,为用户带来一场短剧盛宴。

作者|豆芽

历经资本的博弈、内容正规军的卷入、用户态度的拉扯后,短剧行业趟过了野蛮生长期,步入了相对冷静的“质效双升”关键期。

一个标志性的信号,是从春节档到暑期档,短剧步入了“档期化运营”。

这意味着短剧内容成功走进大众视野,内容品质也形成了行业共识。每逢内容档期,我们都能看到短剧在题材、内容、制作等方面的升维。今年暑期档,甜宠、悬疑、非遗、逆袭等各类题材的优质作品轮番上阵,为用户带来一场短剧盛宴。

率先在业内开启短剧“档期化运营”的快手星芒短剧,也预计上线20余部精品短剧,且已经有不少现象级爆款,例如《黑桃四姐妹》《进击的潘叔》《她不是敌人》。尤其是由国民级笑星潘长江首次出演的短剧《进击的潘叔》,在快手上线以来,播放量已突破3亿。

“潘叔也开始拍短剧了”、“潘叔爽文男主”、“潘长江还是一如既往地给我们带来快乐”......《进击的潘叔》每集内容都有5000左右的评论、上万的点赞。

一些行业数据更直接地反映出,短剧市场的如火如荼。

8月8日,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2025快手短剧白皮书》,从中娱乐资本论清晰地看到了短剧行业的繁荣态势。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用户规模累计达6.62亿人,并预计于2027年突破千亿规模。

其中快手短剧日活用户已突破3亿,2024年7月快手短剧重度用户规模达1.46亿,短剧用户日均观看时长同比增长44%。短剧已经成为大众文娱消费的刚性组织。

除了行业现状,在这份报告中,娱乐资本论也观察到了一些新的行业趋势,这些趋势或将构成下一阶段短剧市场的主旋律。

市场持续扩容,新题材、创作者迎来新机遇

构成内容行业最核心的两个要素,是内容本身和创作者。多元、差异化内容能否茁壮成长、找到适合的生存土壤,以及创作者是否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决定了一个内容行业的持续性和潜力。

前者是内容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后者则关乎整个产业的成熟度。

就内容而言,短剧行业经历了由霸总甜宠,向现实主义、都市情感、历史悬疑等更丰富的题材延伸的过程,节奏内核也逐渐摆脱了“无脑爽点”的单一叙事,成为映射现实、反映亲密关系、呈现不同世界观的内容载体。

根据《2025快手短剧白皮书》,2024年快手站内短剧题材涵盖了“都市、恋爱、家庭、魔幻、古风、校园、悬疑、搞笑”8大主流题材,极大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差异化内容需求。

而且这些题材的受欢迎程度,随着大众情绪的流动持续变化。更贴合当下主流情绪、能与屏幕外的观众产生共鸣的都市题材,超越恋爱题材,成为2024年快手站内占比最高的内容。

例如,在站内有6.2亿次播放的爆款《流量女王》,就聚焦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其中穿插了儿童走失、网红人设、月经贫困等当下的社会热点,角色也是反转、反转再反转,前一秒发现同事助人为乐,后一秒就意识到其实是为了博眼球的刻意策划。饱满的剧情和现实热点的反映,让该剧获得不少好评。

此外,一些相对小众的赛道,也在短剧领域悄然崛起。例如魔幻题材在2024年迎来爆发期,增速达到325%,成为年度增长最快的题材;还未进入主流赛道里的女性主义,目前也在短剧创作中非常活跃。

前文提到,如今短剧市场规模已非常庞大,且仍在增长阶段。这种规模为各种各样的内容提供了生长空间,而短剧特有的短小精悍的模式,也让其充分与现实生活、当下的情绪共振,不断滋养着新内容的产生。

截至2024年7月,快手星芒短剧累计上线超过1000部原创短剧,有多部爆款,例如《我和女儿坐同桌》《我在大宋开酒吧》。

从创作者的角度,由于短剧市场运作已经步入正轨,平台、MCN、制作公司等产业链机制相对完善,创作者的创作空间、变现、个人成长路径都相对明朗。

越来越多传统影视行业、短视频领域、以及其他对影视创作有欲望的创作者,开始扎进短剧赛道。

截至2025年2月,快手站内IAP(付费剧)+IAA(免费剧)累计作者同比提升61倍,成为短剧内容能持续百花齐放的重要基础。同一时间阶段,快手短剧内容消费业务中心累计上传新数量已超过5.3万部。

这种生态的繁荣背后,除了市场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外,也与这个规模下用户的消费习惯变化相关。

大趋势来看,短剧已经成为用户的刚性娱乐消费,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七成用户已形成规律性观看习惯。且这些短剧不论是年龄还是城市,分布相对均衡,40岁以上和以下的用户占比约1:1,从一线及新一线、到五线城市的用户占比也比较平均。

而且不同年龄、地域的用户,对于短剧内容的需求都不一样,这种多元的内容感知也刺激了内容赛道的细化,以及新内容的诞生。

在庞大且逐步细分的内容市场中,创新性的内容、有抱负的创作者自然会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

AI浪潮席卷短剧行业,技术革命驱动内容增值

去年开始,AI技术的快速革新给各行各业带来新信号,其对短剧行业带来的内容增值,更为明显。

起初因为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很多短剧受限于成本、资金、规模等,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这两年很多小型拍摄基地的涌现,让短剧的拍摄制作便捷了很多。同时资本的涌入、以及行业对内容质感的要求下,很多短剧的成本逐步拉高,从小几十万增至300万以上,最终呈现效果也肉眼可见地提升了。

但相比大规模制作的电影、长剧集,短剧在制作上仍有诸多限制,很多需要运用3D动画的题材和画面对于短剧而言,门槛较高,更复杂的世界观也无法有效落地。

而AI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实践和应用,正在重塑制片流程和内容思路,驱动短剧行业的内容价值跃迁。

去年上线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以及前阵子推出的《新世界加载中》,是AIGC短剧发展中的两部标志性作品。前者是国内首部AIGC原创奇幻短剧,后者则近一步拓展了粘土、赛博、动漫等不同风格的AIGC短剧,给行业打了一个样。

这两部作品均基于快手可灵AI大模型制作而成,被称为“无情的迭代机器”的可灵,经过20余次迭代,在技术、体验、美学上有非常亮眼的表现,被很多专业创作者信赖并选择,此前《新世界加载中》总导演陈翔宇称其为“很低调的大神产品”。

从实际应用来看,AI技术在动态分镜、虚拟拍摄等方面的突破,成功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一些制作团队会借助AI技术实现“大场面”,因为这些“大场面”在实拍中通常需要高昂的置景费用,即便是以3D动画来完成,制作费用和时间都不低。

但更重要的是,AI技术给短剧内容创作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可能性,让很多只存在于导演想象中的画面,以及很难通过实拍实现的风格,均能借AI之力落地。

《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就是以《山海经》为创作蓝本,描绘出了一个少年与异兽勇敢搏斗,救出被海底异兽九婴控制的母亲和其他乡亲们的奇幻故事,该剧上线2周就超过5000万次播放,最终全网曝光超4.3亿;

《新世界加载中》更是涵盖了科幻、荒诞喜剧、奇幻等7个风格迥异的作品,成为目前业内已知题材涉猎最广、叙事体量最大的AIGC短剧,该系列作品获得超13.7亿的全网曝光,其中《马丁症》单剧集播放量就超过了1亿。

上述两部作品,只是现阶段AIGC短剧发展的注脚。技术变革带给内容行业的想象力,从来都是超出预期的。AI技术正在成为短剧内容增值的关键杠杆,让行业的天花板一高再高。

不过,AI变革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传统的影视制片流程逐渐失效,而且行业也更需要兼具内容和技术能力的人才。针对此,快手正在积极联动业内有志者,共同探索AIGC短剧的走向。根据《2025快手短剧白皮书》,星芒短剧和可灵AI共同启动了「AI创想剧场」计划,面向广大的AI微短剧创作者、爱好者和顶尖高校,发起创作挑战。

品牌涌入、内容付费:短剧商业潜力释放

在商业表现上,不同于其他内容行业初期的反复摸索,短剧从一开始就是内容与商业并行的状态。

短剧诞生之初就进入了内容付费模式,2023年甚至被称为“付费短剧元年”,通常以“前10集免费+付费解锁”的形式,并延伸出了单集付费、包月套餐等不同的付费类型。

对于内容行业,这种路径属实罕见。因为大多数内容赛道,都是从“免费+广告赞助模式”开始一步步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且这个过程通常非常缓慢、充满各种阻力。短剧的付费模式意味着其一开始就走在相对健康的产业发展节奏中,甚至可以说短剧之所以能驶向快车道,与其内容中透出的野生生命力和用户的强付费意愿有关。

如今,内容付费仍是行业关键的变现模式。且随着内容品质的整体性提升,每逢各个内容档期、消费节点,短剧的内容付费表现都非常亮眼。《2025快手短剧白皮书》显示,2024年IAP国庆日耗峰突破1400万,2025年春节IAP单日消耗近2000万。

在付费模式之后,短剧内容的影响力,以及在电商平台与直播、种草等商业端的强挂钩,让短剧自然吸引了很多品牌方的青睐。

尤其是经过一些“先吃螃蟹”的品牌成功实践后,品牌方的态度从观望、试水,再逐步到如今将短剧纳入日常营销动作,成为传递品牌态度、积累潜在消费者、甚至直接完成销量转化的一个常规营销手段。

2024年快手短剧也吸引了诸多品牌方,商业短剧合作数量突破180部,客户数量激增至33家,实现了175%的显著增长。成功为天猫、美团、京东、百多邦、益达等品牌,打造了多部优质品牌短剧,实现大曝光、高转化。

这背后,得益于快手站内庞大的短剧用户基数,以及完善的短剧营销链路。

在商业化短剧的合作中,快手已经建立起了“投前科学选剧、投中丰富用户触达链路、投后量化营销效果”一整套营销玩法,帮助品牌找到最合适的短剧营销模式。而且,由于平台本就聚集了行业头部的优质制作团队,品牌短剧的制作配置也是直接拉满,通过好内容以小搏大。

已有5亿播放的爆款短剧《我和女儿坐同桌》就是百多邦的品牌短剧,母亲意外地变成和闺女同样的年纪,并化身女儿同班新同学,为遭受霸凌的女儿报仇,在女儿擦破的膝盖、长痘等场景,百多邦变成了母亲关怀女儿的桥梁,产品特质也被反复强调。另一部播放量超5亿的短剧《我在大宋开酒吧》也是快手与天猫合作的品牌短剧。

随着短剧行业向高线城市的渗透,以及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不论是内容付费、还是品牌合作,短剧的商业潜力仍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前文提到的AIGC短剧,也将进一步打开短剧商业生态的可能性。

短剧行业驶向“质效双升”的关键期,离不开各从业者的躬身与野望。快手星芒短剧虽然已经成为行业品质的代表,但仍在探索前行,2025年快手星芒短剧将继续坚持“精品化战略”,通过加大细分题材投资、优化政策体系赋能精品创作、加码AIGC投入重塑创作与体验,在内容、商业、技术维度推动行业的精品化发展。

来源:娱乐资本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