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全民神曲《两只蝴蝶》,创作者只获5000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5 07:36 2

摘要:各位街坊邻里,最近是不是被一条新闻炸醒了?就是那首咱们KTV里,闭着眼都能吼出来的《两只蝴蝶》!听说词曲作者牛朝阳老师,靠这歌赚了2个亿?哎哟喂,这数字,搁现在都得是上市公司财报上的亮点啊!可谁能想到,牛老师本人却出来“打假”了,一脸憨厚地告诉你:哪有2个亿啊

各位街坊邻里,最近是不是被一条新闻炸醒了?就是那首咱们KTV里,闭着眼都能吼出来的《两只蝴蝶》!听说词曲作者牛朝阳老师,靠这歌赚了2个亿?哎哟喂,这数字,搁现在都得是上市公司财报上的亮点啊!可谁能想到,牛老师本人却出来“打假”了,一脸憨厚地告诉你:哪有2个亿啊,我总共就拿了5000块!

5000块?!我差点把嘴里的老火靓汤喷出来!这反差,比当年你妈让你穿秋裤,结果你偷偷穿短裤还大!要知道,2004年那会儿,《两只蝴蝶》这歌,那可是真正的“全民单曲循环”!你手机里没设彩铃,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潮流青年。走在街头巷尾,随便进个理发店,Tony老师的音响里肯定在“亲爱的你慢慢飞”;坐上出租车,司机大哥的手机铃声也准是“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甚至连小区门口的音像店,那盘盗版磁带都被磨得快冒烟了,老板数钱数到手抽筋,估计还没牛老师的5000块零头多。那感觉,就像这歌长了翅膀,飞遍了每个角落,却偏偏绕过了创作者的口袋,你说这滋味,谁懂?

说白了,当年那会儿,版权保护就像个“隐形的翅膀”,有是有了,但飞不起来。牛老师这遭遇,简直就是那个年代音乐人“为爱发电”的真实写照。他把歌卖给唱片公司,签的是一次性买断,哪有什么后续分成?结果就是,运营商、唱片公司、渠道商们赚得盆满钵满,而创作者呢,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被市场洪流稀释,却只能对着5000块干瞪眼。这哪是“两只蝴蝶”,简直是“两只蚊子”,叮了别人一身包,自己却只喝了口蚊子血。

其实这次,牛老师的故事,不光是个人心酸,更是整个华语乐坛早期版权乱象的一个缩影。你发现没,很多咱们耳熟能详的“神曲”,背后都有着类似的故事:歌红人不红,钱更红不到自己口袋。盗版猖獗,维权困难,音乐人就像是给整个产业链打工的“工具人”,创造了价值,却没能享受到应有的回报。那时候,大家对版权的认知还停留在“听歌免费”的阶段,根本没意识到每一次下载、每一次播放,都应该是对创作者的支持。

不过,好在时代在进步!你看,现在咱们的《著作权法》越来越完善了,数字音乐平台也开始重视原创,推出了各种扶持独立音乐人的计划。比如,很多平台都有了“音乐人分成计划”,甚至还出现了“AI音乐人”这种新身份,让创作变得更便捷,也让收益分配更透明。未来,搞不好区块链技术还能给版权加上“智能合约”,让每一分钱都能追溯到创作者手里,真正实现“你的作品,你的收益”!

所以啊,各位伙伴,下次再听到哪首歌火了,别光顾着跟着哼哼,也想想这背后创作者的辛劳。咱们作为听众,也能做点啥呢?很简单,支持正版,付费收听,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多分享那些你真正喜欢的原创音乐,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才华。你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分享,都是给创作者最好的“打赏”,也是在为更好的音乐生态投票。毕竟,好听的歌,值得被听到;有才华的音乐人,更值得被善待!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来源:小李聊音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