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类老板,聪明人都会立刻远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00:37 2

摘要:有些老板一张口,你感觉他还在2015年,甚至更早。他们张口闭口“当年我们怎么做的”“以前市场多好做”,但一聊到现在的情况,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直接甩锅给“大环境不好”。

最近和不少老板聊天,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有些老板一张口,你感觉他还在2015年,甚至更早。他们张口闭口“当年我们怎么做的”“以前市场多好做”,但一聊到现在的情况,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直接甩锅给“大环境不好”。

说实话,这种老板,我劝你离远点。

认知不同频,生意没法做

什么叫“认知不同频”?

简单来说,就是对市场的理解、对趋势的判断、对商业逻辑的认知不在一个层面上。你觉得未来是数字化的,他觉得“线下才是王道”;你觉得短视频是流量入口,他觉得“那都是虚的”;你觉得AI能优化效率,他觉得“机器能比人靠谱?”

这种认知差距,不是靠沟通能解决的。因为他的思维已经被过去的成功经验锁死了,而你看到的,是未来的机会。

有个朋友做电商,去年建议老板布局直播带货,老板直接回了一句:“直播?那不都是骗人的吗?我们以前做批发,客户都是实打实来店里拿货的。”结果呢?同行靠直播翻了3倍业绩,他的公司还在靠老客户硬撑,今年直接砍了一半团队。

过去的经验,可能是今天的陷阱

很多老板之所以认知滞后,是因为他们过去的成功太“扎实”了。比如靠关系拿订单、靠信息差赚钱、靠政策红利躺赢……这些模式在过去确实有效,但今天呢?

•关系型生意→现在靠的是产品和效率;

•信息差赚钱→互联网让信息透明化;

•政策红利→监管越来越严,套利空间消失。

如果老板还沉浸在“我当年就是这么起来的”思维里,那他的公司大概率会越做越难。

我认识有个做传统制造业的老板,十年前靠政府补贴和低价劳动力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劳动力成本涨了,补贴少了,同行都在搞自动化、智能化,他还在坚持“人多力量大”,结果成本压不住,订单被东南亚抢走,最后只能裁员缩规模。

速度感丧失,企业必死

今天的商业竞争,拼的就是速度。新趋势出来,3个月没跟上,可能就彻底掉队了。

•抖音火了,你半年后才入场,流量早被瓜分完了;

•AI工具普及了,你还在手动处理数据,效率直接被碾压;

•新消费品牌崛起,你还在用10年前的营销打法,用户早跑了。

如果老板对市场的变化毫无敏感度,那这家公司注定会被淘汰。

有个做餐饮的老板,十分推崇产品主义,2020年疫情后死活不做外卖,觉得“堂食才是正宗”。结果呢?同行靠外卖活下来了,甚至逆势增长,他的店撑了半年,关门大吉。

认知不同频的老板,会拖累整个团队

老板的认知天花板,就是公司的天花板。如果老板自己都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接受新事物,那下面的员工再努力也没用。

•你想尝试新业务,他说“别瞎折腾”。

•你想优化流程,他说“以前不也这么干的吗?”

•你想引进人才,他说“新人不如老员工靠谱”。

这样的公司,人才会流失,团队会僵化,最后只剩下老板和一帮只会点头的“老臣”。

有个做咨询服务的老板,一直坚持“数据分析要靠人脑”,拒绝用任何AI辅助工具。结果呢?同行用AI生成分析,效率提升5倍,成本降低一半,他的公司还在靠熬夜加班搞统计,最后客户全跑了。

怎么判断老板认知是否在线?

如果你正在考虑和某个老板合作,或者你本身就是员工,怎么判断他的认知是否跟得上时代?

看他是否愿意学习——是否关注行业新动态?是否愿意尝试新工具?

看他是否承认变化——是抱怨“市场不好”,还是主动寻找新机会?

看他是否尊重专业——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懂,还是愿意听专业人士的建议?

看他是否敢于试错——是害怕失败不敢行动,还是小步快跑迭代优化?

如果以上几点他都做不到,那这家公司大概率没未来。

远离认知不同频的老板

商业世界最残酷的真相就是——淘汰我们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自己的认知滞后。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老板已经和市场脱节,还在用过去的经验指导今天的生意,那最好的选择就是远离。因为这样的老板,不仅会浪费你的时间,还可能让你错过真正的机会。

记住,和认知同频的人合作,是成功的前提;和认知不同频的人纠缠,是失败的开始。(完)

【好文推荐】

·私域运营:抖音粉丝不到1000人,这家餐饮企业如何靠直播狂卖500万?·用户运营:以顾客为中心是行动,不是口号!·用户运营:那些All in私域的品牌,最后都怎么了?·私域运营:90%企业死在对人性的傲慢里!·私域运营:做社群3个月跑通千万路径,这家银行凭什么?

来源:江刀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