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单位最无敌的心态:无相、无情、无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22:28 2

摘要:看到领导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就心生惶恐,怀疑自己是不是工作没做到位。

弱者多情绪,强者都漠然。

耶鲁大学做过一项调查研究。

他们向数百位企业家、公司高管、职场精英发放了一张问卷。

让这些成功人士列出他们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结果约有80%的参与者都将“不被情感左右”列为最重要的因素。

弱者多情绪,强者都漠然。

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做到无相、无情、无我,就是他最无敌的状态。

01

无相

叔本华说:人性有一个显著的弱点,就是太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很多人的职场内耗,都源自于此。

看到领导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就心生惶恐,怀疑自己是不是工作没做到位。

感觉客户的态度有点冷漠,就备感焦虑,担心自己的方案会不会被否定。

就连被同事调侃几句,也会胡思乱想,在心里嘀咕自己有没有得罪过对方。

但其实,你花时间精力揣摩分析他人动机,除了给自己徒增压力外,毫无意义。

原因有二:

一来,别人怎么想,根本不是你能决定的。

二来,真正影响你情绪的,并不是他人的所言所行,而是你对事情的不合理看法和解读。

是你在主观上认定,他人“不该以那样的方式”对待你,你才会深受其扰。

《金刚经》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很多时候,我们所听到、看到的,不过都是经由自我认知投射而生成的虚幻表象。

一个人只要悟透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轻易被他人左右情绪。

陈居里从北航毕业进入福耀玻璃工作时,完全没有因为学历高而受到老板曹德旺的赏识。

相反,曹德旺对他表现得很冷淡,要求他先从最累的锅炉车间干起。

当时公司不少人都觉得,曹德旺应该是不喜欢他,才会把这么一个高材生扔到车间做事。

但陈居里自己却不以为意,每天只顾埋头干活。

在当锅炉工时,陈居里因书卷气重,不像干粗活的的工人,还时常遭到同事的嘲笑排挤。

对此他也丝毫不在意,一笑置之。

后来的事实证明,曹德旺安排他在锅炉车间工作,并非是对他有看法,只是为了考验他。

看到陈居里确实是个吃得了苦、沉得住气的年轻人后,便开始对他委以重用。

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在工作中积累磨砺出的扎实业务能力,陈居里一步步赢得认可,直到坐上福耀公司副总裁的位置。

很认可这样一句话:

情绪稳定不是没有脾气,而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知道许多事并不值得自己浪费心力。

他人的眼光,无法改变你本身的价值;偶尔的小意外,也扭转不了生活的大方向。

与其困在种种预设里,不如修炼不着相的智慧,以不动心应万变。

对于毫不相关的东西你在意得越少,你对工作的专注度才会越高。

02

无情

知乎上有个提问:从菜鸟转变成为成熟职业人士的标志是什么?

高赞的答案写道:

从你意识到职场如战场,同事之间只有利益没有交情开始。

初入社会,很多人都习惯把经营同事关系放在首位。

等到后来经历过人心险恶与残酷竞争,才发现:

所谓的交情在职场不仅无法为你带来任何助益,还会成为阻碍你成长的绊脚石。

电视剧《一路朝阳》中,金慕嘉的经历就是如此。

她刚入职金达律师事务所时,虽然是老板的专职助理,但每天都在忙各种杂事。

因为她为人很热心,只要同事交待给她的事,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会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

后来她几乎包揽了整个办公室人的早餐,做到对每个同事的早餐喜好都了如指掌。

然而,就在她欣喜于自己融入了这个集体时,打击却接踵而至。

首先是上司找她谈话,严肃批评了她,说她不该到律所上班,应该去服务公司工作。

之后她又遭遇了同事们的两面三刀。

大家面上跟她相处融洽,背地里却一直在轻视她,全体聚餐也故意不叫她。

为什么我们常说,把同事当朋友是职场大忌?

因为忙于张罗人情世故,相当于消耗自己宝贵的心力去喂养取悦他人。

职场不是谈感情的地方,是讲利益的地方。

丢掉无谓的热情,学会用适度冷漠的界限感保护好自己才是正解。

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布莱克曾分享过她的工作习惯。

她的工作邮箱签名栏里详细注明了她的岗位职责。

对于分内的事务,她会积极处理。

但如果有同事对她提出超出职责范围的请求,她便会一律拒绝,绝不应承。

这个做法一度让她在公司遭受到不少质疑,但她并没因此动摇,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

后来随着她的业务表现越来越突出,身边的议论声就慢慢消失了。

传记作家艾萨克森在研究完很多商业成功人士的案例后,得出一个结论:

那些冷漠而稳定的人,足以胜任任何一种工作。

职场不相信眼泪,能在利益博弈中胜出者,靠的绝不是无效社交,而是屏蔽人际干扰的智慧。

正所谓,人若无情,可破全局。

等你把心思都用自我提升,炼就足够强大的实力后自会发现:不用主动维系任何关系,所有人都会主动奔你而来。

03

无我

国学大师曾仕强曾说过: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所有的痛苦,所有的不安宁,都是自己给自己找来的麻烦。”

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

太把自己当回事,受到一点委屈和不平,就自怜自怨,你走到哪都会受挫。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最早在公司担任营销策划,薪资待遇还不错。

一次,她精心策划了一场活动,落地效果很好,本以为会有机会受到公司嘉奖。

可没料到,在月会上上司反而批评了她,说她做事太急躁,统筹协调能力不足。

她心态一下子就崩了,立马找上司据理力争,说自己为了这个活动赶了多少通宵,做了多少努力。

可不管她怎么说,上司仍不为所动。

回去后她越想越觉得咽不下这口气,一怒之下辞了职。

后来她又辗转了很多单位,每次都是对工作有不满,但找到的工作是一个不如一个。

事不会压垮人,但脆弱的自尊迟早会打败一个人。

所以庄子才会说: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职场人最高明的境界,莫过于放空自己。

若能做到虚怀若谷、不执着于自我,那还有什么能为难得了你?

迪士尼首席执行官艾格20岁时经亲戚介绍,进入美国ABC电视台工作。

作为非科班出身人员,他只能从最基础的制片服务作起。

每天要凌晨四点给摄影棚开门、为剧务人员统计工时定盒饭,干数不尽的杂活。

这些工作琐碎又辛苦,但艾格从未因此而心生退意。

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尽快摸清做电视节目的技能和门道。

当时他的上司叫鲁尼,工作标准极高,常在临开演前对节目提出质疑,然后推倒重来。

为此整个团队的人都叫苦连天,只有艾格始终不发一言。

不管鲁尼要求有多高,他的应对方式就一个:立马执行修改,直到交出让上司满意的方案。

这样的心态下,他成了团队里成长最快的黑马。

ABC公司被迪士尼收购后,艾格以一身过硬的本领赢得认可,成为迪士尼的高管直至总裁。

他的故事,映证了一句话:无我无畏,成事之道。

职场是浸润着血汗的修罗场,想要有所作为,就要藏好小情绪,以大格局、高姿态征战四处。

把工作当修行,遇到委屈自我疗愈,受到批评自我消化。

抵达了眼中有事、心中无我的境界,你也就真正拿到了晋升之路的通关密码。

《道德经中》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真正强大的力量,都来自“无”。

那些走上高位的人,都是做到了无相不惑、无情不扰、无我不怨的智者。

他们不在意态度,只专注结果;不虚耗情绪,只锤炼实力。

把所有宝贵的时间精力都留给了自己,做能给自己带来成长和助益的事。

因为而成为单位里最了不起的存在。

来源: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