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制作的《“植”此青绿 不负青山》热播,在肇庆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节目中,鼎湖叠翠、星湖潋滟、封开谷幽、“岳山造林”光荣传统传承,生动展现绿美肇庆的生态魅力,也引发干部群众对守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的深入思考。昨日,记
8月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制作的《“植”此青绿 不负青山》热播,在肇庆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节目中,鼎湖叠翠、星湖潋滟、封开谷幽、“岳山造林”光荣传统传承,生动展现绿美肇庆的生态魅力,也引发干部群众对守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的深入思考。昨日,记者走访林业工作者、环保人士、市民和媒体人,倾听他们观影后的感受。
制度筑基 点绿成金:
守护者的共鸣与行动
节目中对肇庆森林管护体系与绿色产业发展的呈现,让林业战线干部深受触动。看到片中肇庆在扩绿、兴绿、护绿方面取得的成效,市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科副科长林文昌倍感振奋:“这体现了我们以林长制为核心,以科技赋能监管的工作重点。”他特别提及德庆县和封开县的成果:德庆镇级综合巡护队成立不到两年,消除涉林隐患300余起,违法案件减少近八成,为全市超70%的森林覆盖率筑牢屏障;封开县罗董镇今年建成无人机库,在电脑端设定巡航定点路线和时间后,无人机自动起飞巡航,及时排查森林防火、病虫害等隐患。
封开灵芝谷的林下经济场景,让市林业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张尧锦倍感自豪:“肇庆林业产值已突破510亿元,居全省前列,实现了从林间到舌尖、从资源到资产的转变!”他细数林业产业“六个一工程”的硕果:德庆国家级林业产业园区提质扩容,产值超46亿元;全市竹产业年产值近70亿元;肉桂、何首乌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超110万亩;怀集砂仁、广宁麻竹笋、封开坚果等基地发展势头强劲。更令人瞩目的是生态价值创新,封开林下经济收益权贷款达500万元,广宁碳普汇交易为村集体增收超500万元,怀集“林权+碳汇+保险”融资模式落地300万元。“市场机制正将绿色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富民动能。”
躬身实践 弘扬传统:
行动者的接续与播种
“岳山造林大会战”的奋斗历程与当下绿化实践交相辉映,让市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科副科长胡炜深有感触:“我们大力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让绿色从山野蔓延至城乡。”他着重介绍了“大斑块”绿化理念,即围绕城镇和交通干线建设77个超千亩连片森林景观,还提及封开“一村育千树”的“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去年,全市举办1.2万场植树活动,吸引47万人次参与,种下220多万株新苗,全民植绿热情高涨!”
节目也激发了民间环保力量的热情,尤其是那些亲身实践的守护者。肇庆市“为爱弯腰,‘益’起捡跑”活动发起人谢余英说:“刚看完央视的《“植”此青绿 不负青山》,心情既激动又亲切!节目中的鼎湖山苍翠、星湖湿地鹭影,还有岳山林场的故事,都是我们每天在星湖畔、砚阳湖边‘捡跑’时守护的风景。”
她认为,“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正是今天我们“捡跑”活动需要传承的精神内核。弯腰拾起的每一片垃圾都是对守护青山使命的延续——“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点滴行动终将汇聚成城市最美的底色。
乡愁所系 未来可期:
共享者的自豪与愿景
节目不仅激发了市民对家乡生态的自豪感,也点燃了媒体人记录传播的热情。从小在星湖畔长大、现居广州的卢旖维被节目深深触动:“熟悉的青翠让我这个‘广漂’倍感温暖,家乡如今把这份‘青绿’守护得更加动人了。”她感慨,“这份‘青绿’,正是我们向外界展示肇庆的底气!”
媒体人何尧镔每日穿梭于肇庆城区、鼎湖区和肇庆新区之间,对片中的“绿色蝶变”深有感触:“这是我通勤路上的真实写照——几年前还尘土飞扬的肇庆新区,如今砚阳湖大道绿树成荫、湖光潋滟。从‘工地黄’到‘生态绿’的转变,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智慧,证明了发展与保护可以相辅相成。”节目更坚定了他的使命感。他表示,将继续用镜头和笔触记录绿美肇庆的变迁,讲述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惠及民生的肇庆故事,让这份精心呵护的“青绿”成为城市最亮丽的名片和核心竞争力!
来源:知肇分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