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真实被肆意扭曲的年代,谎言似乎成了权力的外衣,而一位美国金融界泰斗的话,让这层薄薄的外衣,露出了裂缝:“一个伟大的国家,不可能建立在谎言之上。”
在真实被肆意扭曲的年代,谎言似乎成了权力的外衣,而一位美国金融界泰斗的话,让这层薄薄的外衣,露出了裂缝:“一个伟大的国家,不可能建立在谎言之上。”
说这话的人,是美国经济学家、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主席利奥·梅拉梅德,他的一生见证了金融全球化,也参与过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构建。
文案:林凌 编辑:林凌
可如今他不得不承认,美国的治国之道,正沿着一条危险的轨迹滑落。
梅拉梅德在接受《日经新闻》专访时,毫不讳言地批评特朗普:分裂国家、破坏真相、让谎言具备合法性。
在他看来,美国正在制造一种新的政治氛围:只要你敢反对,就会付出代价。
这种气氛,与民主制度赖以运转的开放与理性,是背道而驰的。
更致命的是,这类治理方式会带来一种危险的幻觉,真相不再重要,成败只取决于话术与立场,对于一个曾经以“诚信”“契约”自豪的国家,这无异于自毁根基。
梅拉梅德不是一个空谈者,他回忆,自己年轻时参与过二战结束后全球经济体系的重建。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凯恩斯和代表们构建了一个思想与商品自由流通的框架,其核心目的,就是用经济的联系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
事实证明,这套体系在 80 多年里发挥了作用,科技在全球范围加速传播,非洲饥饿率减少了一半,国际冲突也被经济相互依存弱化。
然而现在的美国,却在扭转这股潮流,特朗普提出的保护主义政策,犹如在全球河流上建起一堵坝,切断了原本自由流动的水。
他不断加征关税,从钢铝到汽车,从药品到芯片,最新的一刀下向全球半导体挥去:100% 进口关税。
按特朗普的解释,这是一次制造业的重大胜利,谁在美国建厂,就免税,谁不投资,就罚钱。
表面上,这是为了创造本土就业岗位,实际上,它更像是用“经济人质”迫使企业站队。
这一次,特朗普喊来的站台者是苹果 CEO 库克和英伟达 CEO 黄仁勋,两位科技界巨头在白宫对外宣布追加投资,苹果将向美国再注入 1000 亿美元,英伟达承诺数千亿采购本土芯片。
市场的反应迅速而尖锐,半导体概念股应声下跌:台积电、阿斯麦、英伟达股价普遍承压,只有苹果逆市大涨,这是市场对政治交易的“投票”。
可投资承诺背后,藏着大量妥协。苹果在美国的生产成本至少比亚洲高出一倍,分析师预估,如果 iPhone 完全美国制造,售价将从目前的 1000 美元飙升到 3500 美元。
而且迁移产线至少需要 5-10 年,到那时,iPhone 这个产品形态未必还存在。乔布斯生前那句“这些工作不会回来”,今天听来更像预言。
库克清楚,这是一场不得不参与的政治表演:如今在美国销售的大多数 iPhone 来自印度工厂,特朗普已多次警告他“把生产线搬回来,否则关税伺候”,这次追加投资,是向总统递交的“投名状”。
所以梅拉梅德的结论很冷静:只要美元仍握着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美国霸权就不会立刻坍塌。
但他也坦陈,霸权的转移是历史的必然,西班牙让位给英国,英国又让位于美国,现在,接力棒极有可能传给中国。
全球化助推了中国的崛起,而中国在高铁、移动支付、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也在不断压缩美国的“领先安全距离”。
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或许在短期内能赢得部分蓝领选票,但在全球供应链高度融合的今天,这种“筑墙思维”更像是在自我孤立,它不仅会让美国与全球疏远,还可能把技术和市场的主动权,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特朗普声称关税不会推高物价,甚至还会让成本下降,可从产业链的角度看,这几乎不可能。
半导体设备昂贵,劳动力成本高企,美国的人口与亚洲制造大国相比存在天然劣势。
保护主义通常是自伤行为,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称,这种做法的最大受害者往往是自己。
萨默斯,这位前美国财政部长,甚至警告,美国可能会走上战后阿根廷的道路:从富裕强国,跌入长期衰退,如果这一天到来,那将是谎言政治自我兑现的讽刺。
从长远看,特朗普的芯片战和制造业回流战略,很可能无法兑现他口中的“伟大复兴”,理由有三点:
第一,在全球供应链重组周期长、成本高昂的背景下,断链只会延缓本土创新速度,科技行业的研发和生产像齿轮一样环环相扣,强行切断,只会让整个机械停摆。
第二,当政策出发点是服务个人政治利益而非国家长期战略时,企业将被迫在政治与经济之间做痛苦抉择,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增长的毒药。
第三,美国的国际形象已经在动摇,朋友在减少,怀疑在增加,信任与合作在成本递增中流失。
一个国家的领导力,从来不只是军力或经济规模的堆砌,还包括价值观的吸引力,而当你的价值观,比如自由贸易、诚实守信,被自己推翻时,接班人自然会在暗中成长。
来源:修竹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