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上榜的中国面孔:瑞声科技跻身全球车载音响系统前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4 18:10 2

摘要:其中Harman 以 36% 稳居榜首,Bose 紧随其后,占比 24%。索尼、丹拿等老牌厂商仍在维持各自细分领域的影响力,而其他所有厂商合计的市场份额仅为 30%。表面看,这是一幅稳定的市场版图,但在数据背后,中国力量的崛起正在悄然重绘产业地图。

经观感知

全球乘用车音响系统市场的竞争格局,正沿着一条既延续历史惯性又暗含结构转折的轨迹推进。

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Harman 与 Bose 依旧是这个赛道的双寡头,合计占据近六成市场份额。

其中Harman 以 36% 稳居榜首,Bose 紧随其后,占比 24%。索尼、丹拿等老牌厂商仍在维持各自细分领域的影响力,而其他所有厂商合计的市场份额仅为 30%。表面看,这是一幅稳定的市场版图,但在数据背后,中国力量的崛起正在悄然重绘产业地图。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球前十大供应商中,瑞声科技(AAC Technologies)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

与十年前相比,中国本土厂商的角色已从代工链条的隐形环节,转向面向整车厂的直接供应者。声扬(Sonavox)、WANOS、Nobo Automotive、ADS Audio 等品牌正在以中高端车型合作切入国际市场,它们背后的推力是中国汽车出口规模的持续攀升,以及新能源车对整车体验重新定义的机会窗口。

这轮变化并不仅仅是零部件企业的自我扩张。整车厂的产品战略也在推动市场重构。小鹏、零跑、吉利等车企已开始将音响系统纳入自主研发版图,不再完全依赖国际供应商的交付。

动因有二,一是供应链安全和成本可控的考虑,二是希望通过定制化音频体验,与智能座舱系统深度融合,从而形成用户感知最直观的差异化卖点。

中国车企在高端车型上更是主动拔高配置,蔚来 ET7、极氪 01、比亚迪腾势 D9 等车型均配备超过 20 个扬声器,创造出与豪华品牌直接对标的声场体验。

同时,在入门与中端电动车市场,这些厂商又主动控制扬声器数量,换取更具性价比的价格体系,试图在不同细分市场形成覆盖能力。这种双线策略的背后,是汽车消费决策逻辑的变化。

在智能化、网联化大幅提升车机交互体验后,音响系统从传统意义上的“附属配置”,转变为能显著影响用户感受和品牌溢价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于影音娱乐的要求更高,也更愿意为顶级音效体验支付溢价。

Counterpoint 的数据表明,随着高端配置普及,市场的竞争点正快速转向“软件定义音频”。通过 OTA 升级,特斯拉 Model 3、蔚来 ET7、凯迪拉克 Optiq、Lucid Air 等车型可以在硬件不变的情况下迭代音效算法,引入沉浸式音频和空间音频等功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并持续制造新鲜感。通用汽车甚至计划从 2026 年起,在凯迪拉克全系电动车中标配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试图在豪华细分市场上形成技术标签。

国际品牌的反应正在收紧。Harman、Bose 等巨头不仅加快与车企的战略绑定,也在拓展软件和服务能力,试图将竞争优势延伸到整车 OTA 升级体系中。

这意味着,过去依靠硬件品质和声学调校建立的技术护城河,正在被智能化能力的比拼所取代。

中国厂商在这一点上并非全然处于劣势,尤其是在智能座舱与本土化应用场景结合的开发效率上,已具备赶超的基础。但与传统巨头在品牌溢价、国际认证体系、专利壁垒上的差距,短期内仍难完全抹平。

Counterpoint 在报告最后指出,全球车载音响市场未来的胜负手,很可能不在扬声器数量或单一音质指标上,而是在整车用户体验中,音频系统能否与智能驾驶、车载娱乐、语音交互等模块形成一体化的沉浸式场景。

在这一方向上,中国车企与零部件厂商的协同速度,将决定它们能否在下一轮竞争中缩短与国际巨头的差距。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车载音响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配置,而是正逐渐演变为高端化和智能化竞争的前沿阵地。

来源:经济观察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